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祁集中心学校谢莹莹【摘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帮助孩子摆脱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从小养成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当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问题时更多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然而只有孩子做到这些的时候,才能够更多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在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化干戈为玉帛,重建良好的友谊。当孩子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其实很美好,每一天的心情都可以是很好的。【关键词】换位思考沟通体验尊重理解他人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把“我”当成别人,当成“你”,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处在他那个环境当中,我会怎么做,我会有怎样的感受?”它客观上要求一个人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与思维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然而,现实中,因个人生活经验和处境的不同,要做到换位思考是非常不容易的。以下这个有趣的故事要说明的正是这个道理:小羊请小狗吃饭。小羊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但小狗只喜欢吃肉,面对一桌青草,它勉强吃了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可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香喷喷的排骨,结果小羊一口也没吃。从此,小羊看到小狗就懒得搭理,而小狗也经常会告诉别人,小羊是个小气的家伙,不值得交往。故事中的小羊和小狗之所以出于一片好意招待对方,却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是从自身的经验及需求出发,没有考虑到对方的需求与自己的不同,以至于使彼此的交往陷入僵局。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独”惯了,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表现得过于强调自己,不在意别人的感受,鲁莽,自髙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等。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就很难和别人相处,他将来的发展就可能受到限制。因此,家长应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呢?最关键的就是让他亲身体验别人的处境,知道别人的感受。我们常常会因为不了解别人而冒犯他们,也会被别人“冒犯”、“误解”。这个时候,如果交往的双方能够体谅到对方的心情,能够以宽容、谅解的态度来处理彼此的关系,就会减少许多冲突,达到和别人友好相处的目的。如果能教孩子学会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学会理解与宽容,就会让他掌握一种与别人和睦相处的方法。这种理解与宽容不仅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1.家长应为孩子营造换位思考的环境家庭中,家长是否会换位思考,深深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懂得换位思考,为孩子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家庭环境,孩子就能从中受到启发与感染。陶先生很重视教育儿女。他常常教育儿女说:“我们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叶圣们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有一次,他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可是儿子粗心大意,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绝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另外,叶圣陶还告诫儿女,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或带上,要轻轻地开关,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别人……就这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并在父亲的教育下,儿女们懂得了怎样去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事实上,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跟着模仿,大人的换位思考也会被孩子模仿。所以,作为家长一一孩子的行为示范者,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环境,让换位思考潜移默化地植根在孩子的心底。2.教孩子体验别人的感受在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所以,难免自命不凡,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不能体谅弱者的难处。这个时候,家长必须让孩子学会体验别人的感受。这不仅能使孩子具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更能让孩子具备良好的教养。小荣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渐渐养成了骄横、任性、自私的性格。爸爸妈妈把小荣接来和自己一起住时就发现了他的这些缺点。有一次,小荣和其他孩子一起在外边玩。路边有一个盲人,一边拉手风琴一边唱歌。他的面前摆着一顶帽子,路人觉得他唱的歌好听,就往他的帽子里扔零钱。孩子们围着这个盲人,觉着很好奇,纷纷叫嚷:“瞎子,瞎子,快来看瞎子唱歌。”小荣也跟着喊。看到这一幕,小荣的爸爸很生气,把小荣叫了回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小荣低着头,心里想:“他们都在喊,为什么我不能喊?”爸爸看出他的心思,想起小荣前些天因为牙齿掉了,装了一颗假牙,便语重心长地说:“今天你围着一个盲人嘲笑他的眼睛瞎了,如果哪天有人知道你有一颗假牙,对着你喊‘豁牙子,豁牙子’,你会怎么想?”小荣听了,脸一下就红了。爸爸拍了拍小荣的脑门,轻轻地说:“知道错了就好,在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多想想别人的感受,不能随便嘲笑、挖苦别人,那是非常不好的。”小荣懂事地点了点头!在以后的生活中,爸爸总是这样教育小荣,让他体验一下别人的感受。小荣也渐渐变成了一个懂事、善解人意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单纯而善良的。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可能伤害到别人,给别人带来烦恼的时候,就会觉得很不安。作为家长,应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告诉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自己如果有同样的遭遇时,也一样会受伤,会不高兴,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懂得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当然,同时得到了别人的尊重。3.让孩子切身体验换位思考的可贵一位妈妈在她的教子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给女儿买了一本《米老鼠》杂志。下课了,她拿出杂志高兴地翻阅,这时,她的同桌起身不小心把墨水瓶碰翻了,墨水洒到了杂志上,把一本精美的《米老鼠》杂志弄脏了。女儿很生气,不但让同桌赔她新的杂志,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结果,女儿的同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当女儿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想告诉她要宽容别人,多为别人想想,但我还是决定让她亲身体验一下被人宽容的滋味。当天晚上,女儿不小心把一碗饭打翻了,我知道教育女儿的时刻到了。于是,我大声对她喊:“你怎么搞的,不好好吃吃饭,浪费粮食,罚你今天晚上不许吃饭了。”女儿看到我这种态度,伤心地哭了起来:“我又不是故意的。”这时,我温柔地对她说:“谁都有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妈妈只是想告诉你,因为不小心犯了错误而不被人原谅是很不舒服的。这就如你不原谅你同桌的不小心,还让老师批评他一样。你说,是吗?”女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对于孩子来说,唯有切身体会,才能意识到换位思考的可贵。因此,必要的时候,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受点儿“教训”,这对孩子来说印象特别深刻,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也能极力做到得理饶人,不过于苛责别人。4.通过电视等媒介,让孩子做角色转换游戏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一起经历了一件事情或者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如果出现类似的一幕,“我会作何感想?我如果是他,我会怎么做呢?”此外,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适当进行角色互换,让家长做“一日孩子”,让孩子做“一日家长”,加强亲身体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总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别人,颐指气使等等行为特点’与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关,因缺乏认知,导致孩子行为上的偏颇,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家长能循循善诱,让孩子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感受,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何种伤害,孩子就会慢慢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等坏毛病,变得善解人意。参考文献:赵楠;换位思考促沟通《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