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两党最高领导人的第三次握手。当时,新浪网里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娘,大哥他回来了》。……大哥他回来了消息犹如闪电一般传遍了大江南北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想当初为推翻帝制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当取得胜利的时候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忠孝不能两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首诗在感动千万网民的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对北伐战争那段历史的记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讲授新课: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章:国共携手育英才。国共两党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一、国共携手育英才云(北伐战争的背景)1、国共合作(合作的背景:必要和可能。材料分析)视频:“共和之殇”视频结束出示材料1:“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文出示材料2: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中共三大宣言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已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已的弱小。那国共两党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提问: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了。国共携手,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2.黄埔军校成立国共合作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成立了黄埔军校。为什么要成立黄埔军校?让我们听听孙中山先生是怎么说的。播放视频: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视频结束后,出示图片1:黄埔军校遗址、对联、资料教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要是依靠军阀打军阀,并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一次次的失败的惨痛教训,使孙中山深刻认识到组织革命军队的重要性,提出:“借人之力量以干革命事业,并且终不可靠”,中国革命“离开武装斗争……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成立“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问题:反映出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出示图片2: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那你知道政治部主任是谁吗?问题:领导人的组成说明什么?学生:国共合作出示资料及图片3:黄埔军校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齐名的世界2著名军校之一。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其中,第一期学员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前五期共约7400人,成为进行北伐战争的重要力量。(构成了国民革命军的基础,用数字说明)。问题:黄埔军校成立为国民革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学生: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过渡语:黄埔军校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希望。这六期的学生之中,有不少人日后也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四人出自黄埔军校。徐向前、林彪、聂荣臻、叶剑英。(图片)过渡语:国共携手在反帝反封建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黄埔群英创建的国民革命军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军事基础。出示地图: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了,并将两广、湖南南部作为根据地,并决定出师北伐。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章“北伐征战起波澜”。二、北伐征战起波澜(第一层次:知识与能力)1926年北伐官兵高唱着《国民革命歌》,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指挥下,踏上了北伐的征程。出示歌词、背景音乐:《国民革命歌》提出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之所以要“除军阀”,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背后还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因此,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也就意味着要将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中国。北伐战争的性质就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除军阀”要除哪些军阀?学生:补充:吴佩孚在英国的支持下占据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南部,拥兵20万;孙传芳盘踞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拥兵20万;张作霖在日本的支持下以东北为基地,拥兵35万。对革命根据地构成正面威胁的就是吴佩孚,所以,北伐的作战方针就是:“北上扫吴东进歼孙最后灭张。”在正确作战方针的指引下,北伐战争取得了哪些成果?让我们带着问题,一同走进波澜壮阔的北伐战场。出示问题:1、北上扫吴经历了哪些激烈的战斗?取得了怎样的胜利?2、东进歼孙取得了怎样的成果?3、最后是否完成了“灭张”的战略部署?学生看书后回答:北上扫吴:结合《战争形势示意图》补充: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这是一支大部分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的队伍。东进歼孙:在这一过程中,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有力支援了北伐;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有力配合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北伐军顺利进入上海。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提问: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军的原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正确的作战方针2、国共两党的精诚合作33、广大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4、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层次:情感)让我们共同感受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播放视频:展现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尤其是共产党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数的官兵牺牲在了北伐战场上,各地也为他们建立了纪念碑。出示一组图片:各地的北伐战争纪念碑。(黄埔军校北伐烈士纪念碑、贺胜桥、汀泗桥、岳麓山、郑州、武昌)提问:这些纪念碑的分布说明战争最为激烈的主战场是分布在哪里?说明战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图片:武昌北伐烈士纪念碑:是1926年北伐军进攻武昌时,牺牲的第四军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191位烈士的埋骨处。(曹渊图)同学们课下有没有查找相关的资料来展现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呢?学生有感情地介绍纪念碑的故事。(曹渊、)教师:战役结束后,在整理烈士遗物的时候,发现这些令人感动的遗书。出示遗书,配乐。请学生起来朗读。总结:国共两党师生在学校里同窗学习,在战场上并肩战斗,鲜血流在一起,遗骸葬在一穴。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是北伐战争得以胜利的重要原因,他们凝成的精诚团结、为国尽忠的黄埔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看待国民革命的结果上,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两种观点,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学生讨论。教师选择其一:没有彻底完成革命任务,表现在:没有消灭张作霖;蒋介石叛变革命。出示图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情感体验)出示材料:“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性质的材料)新军阀代表了谁的利益?对内对外政策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历史上国共的第一次握手仅仅持续了三年,便在四一二的血腥中宣告终结。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国共的第一次握手虽然以悲剧而结束,但民族的进步不容忽视。北伐战争的胜利与成功,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为日后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结束了自清末以来中国大地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局面。它的光辉将标榜史册,烈士的英名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永垂不朽。(图)三、匡扶社稷齐向前出示图片:第一次、第二次。国共第一次握手,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共第二次握手,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曾经两度握手,又曾经两度反目。而每一次握手之时,便是中华民族走向进步之日;每一次反目成仇之日,便是中华民族陷入厄运之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的现代史就是国共两党的恩怨史。中华民族在现代历史中的荣与辱,衰与兴,无不与国共两党或亲密握手或怒目相向息息相关。因为在近现代史上的政党中,没有第三个政党能像国共这样左右一个民族的命运。让我们期待着第三次握手,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播放《娘,大哥他回来了》:第三段41926年5月,曹渊受周恩来指派,担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并“誓以我热血灌溉革命之花”。仅仅三天就取得了北伐战争的第一次大捷,“铁军”威名不胫而走。9月,进攻武昌时,他率营为突击先锋。5日零时,一营冒着炮火,竖起云梯攀城。4时,因友军未能积极配合,致使一营孤军作战,战士大部分壮烈牺牲。曹渊见状,在膝盖上书写紧急报告:“团长:天已露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仅有10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刚写完“渊”字,不幸头部中弹,顿时牺牲,以致“渊”字的最后一竖,横拖了三四寸长。战后,一营191名阵亡将士合葬于洪山公墓。刻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等颂词。廖龄奇,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排长、连长。1926年随军北伐。在汀泗桥战役中,猛打猛冲,被敌人打伤右臂,以致右手致残,终生用左手写字。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