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卡拉马佐夫兄弟》思想简析学院文学院学科门类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09401044姓名梁晓洁指导教师刘聪颖装订线2013年5月30日河北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卡拉马佐夫兄弟》思想简析摘要《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天鹅之歌”。作品的主人公卡拉马佐夫四兄弟性格各异,对上帝的态度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和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卡拉马佐夫兄弟四人,有信仰上帝的,有不信仰上帝的,有在二者之间徘徊的,最后他们的父亲老卡拉马佐夫死了,兄弟四人各有天命。他们对于上帝进行怀疑、反抗、拒斥,一直痛苦地探索各自的出路。最终,作恶者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向善者都在痛苦的纠结之后,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上帝。斯梅尔佳科夫在弑父后自杀了,伊万精神崩溃了。德米特里虽然被误认为杀父凶手而被捕入狱,遭受被流放西伯利亚的苦刑,但是他改过自新,实现了精神复活。阿廖沙最终找到了他的上帝,希望为人类而受苦,在痛苦中寻找幸福,踏上了人生的新旅程。本文通过卡拉马佐夫四兄弟内心世界、生活中的言行,来看《卡拉马佐夫兄弟》所反映出的思想。关键词:弑父;救赎;信仰河北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Thebrotherskaramazov》thoughtanalysisABSTRACTThebrotherskaramazovisaRussiangreatwriterDostoyevsky'sswansong.Theherosoftheworkkaramazovfourbrothersaredifferentpersonality,differentattitudetowardgod,whichdeterminetheirfatesanddifferentlifepaths.Someofthekaramazovbrothersfourpersonshaveabeliefingod,somedon'tbelieveingod,somehavehoveredbetweenthem.Finally,theirfathertheoldkaramazovdied,brothersofthefourpersonseachhasadestiny.Theysuspect,resist,reject,forgodandhavebeenpainfultoexploretheirownways.Intheend,theperpetratorsarepunished,theshortcomingsareallstrengthenedtheirfaiths,afterthepainfulstruggleandfindthegodoftheirhearts.Smelkovcommittedsuicideafterthepatricide,Ivanwasmentalbreakdown.DmitrywasthoughtthemurdererofkillingthefatherbymistakeandsufferedfromSiberianexiletorture,butheturnedoveranewleaf,realizedthespiritualresurrection.Allysoneventuallyfindshisgodandhopessufferingforthehuman,looksforhappinessinpainandsufferings,embarksonanewjourneyoflife.Fromthekaramazovfourbrothers'innerworld,wordsanddeedsinlife,wecanseethoughtsreflectedbythekaramazovfourbrothers.Keywords:patricide;redeem;belief河北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目录1《卡拉马佐夫兄弟》思想简析……………………………11.1引言…………………………………………………………11.2地道的俄罗斯人……………………………………………11.3社会的超前者………………………………………………21.4上帝的宠儿…………………………………………………31.5被扭曲的奴才………………………………………………41.6结论…………………………………………………………5参考文献………………………………………………………6致谢……………………………………………………………7河北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引言《卡拉马佐夫兄弟》卷帙浩繁,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这位天才艺术家一生的丰富总结和生动的墓志铭。它几乎将作家曾经开拓过的所有主题,诸如“幻想家”、“两重人格”、“被侮辱与被欺凌的”、“超人”、“强权”、“偶和家庭”以及东正教的“赎罪观念”都做了一番探索。小说把社会生活的揭示、人物类型的刻画和人类命运的思考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在一起,探讨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四位极具代表性的主人公,他们性格各异,对上帝的态度各不相同,人生的道路也不同,他们共同组成了“俄罗斯人”。陀斯妥耶夫斯基在给《俄国导报》编辑的一封信的底稿里曾写道:“把这四个人合到一起,你就会看到一幅(哪怕缩小成了千分之一)描写我国当代现实,描写我们俄罗斯当代知识分子的缩影。这就是我的任务对我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确实,“就像一小滴水中能照见太阳”一样,四人毕竟映射出了一点什么,毕竟显现出了一点什么。(一)“地道的俄罗斯”人老大德米特里表面看来粗俗暴躁,贪杯好色,任性胡为;但是热情率真,慷慨大度,心中的良知并未完全泯灭,高尚的激情也时隐时现。德米特里是具有双重人格的悲剧人物,他总是处于善与恶的矛盾斗争之中,他心中没有上帝却又寻找上帝,崇高与卑鄙,信仰与无信仰,“圣母玛利亚的理想”与“所多玛城的理想”,奇异而又真实地集中在他身上。由于内心充满尖锐的矛盾的痛苦使他深深地意识到:“魔鬼同上帝在拼搏,而战场就是人心。”意识到这种斗争,所以他并不拒绝信仰,摇摆于信仰与无信仰之间。德米特里体现了地道的俄罗斯,体现了俄罗斯兼容并蓄,无所不包的本性——能兼容并蓄地把各种对立物集中于一身,一下子同时省悟到两个无极!“一个是我们头上的无极,至高无上的理想,一个是我们脚下的无极,最低级下流和臭气熏天的堕落。”(臧仲伦译《卡拉马佐夫兄弟》p.957,以下引文只注页码)他心地善良,一直都渴望能改邪归正,但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他自己说道:“我这一生中,我每天都在捶胸顿足,答应改邪归正,可是每天仍旧无恶不作。”(p.696)他虽有向善之心,但仍会有恶的行为,需要社会正确的引导。他坚定地信仰上帝,他说:“就算我同时也紧跟着魔鬼,但是,主啊,我毕竟也是你的儿子呀,我爱你,并且感到欢乐,没有这欢乐,世界便不能存在,同时也不能称其为世界了。”(p.144)但是他又对上帝创造的世界表示不满,意识到了社会的黑暗,但他自己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救,更找不到社会的出路。“席面上空空如也,一片凄凉,既无一串串葡萄,也无五谷杂粮;只有人体的残骸,在血污的祭坛上。刻瑞斯悲切地极目四望,到处都一样,人将不人,任人宰割,备受欺凌!”(p.143)这是德米特里念到的一首诗,他说:“我几乎一直在想这件事,在想这个备受欺凌的人,而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p.143)德米特里在乡下被捉住并经过了预审的折磨后,他疲倦地睡着了,并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坐在马车上路过一个被大火烧毁的村庄.他看见一个瘦骨嶙峋的妇女。“手上抱着一个正在啼哭的婴孩”,这位母亲的乳房里“连一滴奶都没有了”,婴孩哭着,“伸着小手,光河北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2光的小手握着小拳头,冻得肤色完全发青了.”德米特里感觉从未有过的怜悯之心涌上心头,他感觉自己必须做点什么,让婴孩再也不哭了,让婴孩的母亲,那个干瘦的女人再也不哭,让世上从此再也没有人流泪,而且必须立刻去做”。德米特里的“整个的心在燃烧,奔向某种光明,他想生活下去……向前走……走上一条新的大路,走向新的、正在向他召唤的光明”。这个梦彻底地改变了他,拯救了他的灵魂。在这个梦里,上帝似乎又降临到他身旁并再一次吻了他,使他终于意识到了自身的罪孽,并且还使他认识到了自己对全人类都犯有道义上的罪过。他驯服了,他承认人人都应该为全人类的苦难而负责。因此,他决定为了整个人类的罪孽而去服苦役,通过受苦来洗净自己那积满污垢的心灵。在此之后,他自述道:“我现在明白了,对我这样的人必须打击,命运的打击,用套马索逮住他,只有靠外界的力量才能使他归顺驯服。靠我自己,我是永远,永远也不会自己站起来的!但是雷声响了!”(p.696~697)关于弑父,他是口头上弑父,最终还是心中的上帝战胜了魔鬼,并无实际弑父。德米特里就要杀人了,但就在这紧要关头他被神奇地制服了。德米特里自己后来这样说:“上帝当时在看顾着我”。(p.592)这是作家对德米特里为何在就要杀人的一瞬间却又突然放弃了杀人邪念的解释。作家在《第三次磨难》这一章里让德米特里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也不知是由于谁的眼泪呢,还是由于我的母亲在向上帝祷告,或是由于光明的神在这时候吻了我一下,我不知道,但是当时魔鬼被战胜了……”在不幸和误判的暴风雨中他的心灵和良心受到洗刷,他的内心接受惩罚并不是因为他杀死了父亲,而是他有过想杀死父亲的想法。他的性格纯粹是俄罗斯式的:“响了雷声,才求雷神。”他接受了俄国农民的朴素的宗教意识而改恶从善,实现了精神复活。他愿意受苦,接受法庭误判的20年刑役,他希望用苦难来洗净自己。德米特里“终于懂得基督式的爱不是占有,而是让世人没有眼泪,使所爱者幸福。”因此,尽管德米特里并役有弑父,但他仍不逃避惩罚。“我承受一切背着罪名公开受辱的苦难,我愿意受苦,我将通过受苦来洗净自己!”他从心底里唱出了“赞扬上帝在世界上,赞扬上帝在我心里”的歌。所以正是这种人性的创造性发展,为神性关照与神性拯救提供了基础,他坚定的信仰起上帝来,他终于在痛苦中获得了新生。(二)社会的超前者老二伊万性格异常复杂而充满矛盾,心中的魔鬼与良知斗争激烈。“他热爱春天的苍翠欲滴的嫩叶,热爱蓝蓝的天空,珍重美好的事物,想要全身心和发自肺腑地去爱”。但是他又不相信生活,厌恶生活,对一切都失望。伊万对阿廖沙说“:我渴望生活,虽然这违反逻辑……一定要先于逻辑,只有这样,我也才会理解生活的意义。”他热爱生活更甚于热爱它的意义,他信仰秩序,信仰上帝,信仰天理人伦,信仰人生的意义但是他不接受上帝创造的世界并与它誓不两立。伊万是个满腹经纶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他否定了上帝的存在,也没有任何其他信仰和道德原则,他认为:“没有灵魂不死就没有美德,就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p.107)后来,伊万陷入了二律背反的状态之中,内心斗争激烈,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伊万是一个找不到人生真正立足点的怀疑论者,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者。伊万说:“对于每个像我们现在这样的个别的人,即既不信仰上帝,也不相信灵魂不死的人来说,自然界的道德法则就应该立刻变为与过去的宗教法则截然相反的东西,甚至发展到作恶多端的利己主义,不仅应该被容许,甚至应该承认,在这个人所处的情况下,这样做非但是必须的,极其明智的,而且几乎是一种最最高尚的出路。”(p.89)在这里,伊万表达出了他著名的论点:一旦人们丧失了上帝的信仰,也就丧失了道德,就无所顾忌,就一切都可以做了。伊万怀疑阿廖沙信奉的上帝,以恶的存在否定上帝的存在,认为没有灵魂不死,没有来世,没有绝对标准,人就是“人神”,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所欲为。河北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3伊万致力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出路。阿廖沙说道:“总觉得伊万心事重重,在思考着某个很重要的心事,似乎在追求某一目标,也许这一目标很难达到,因此他才无暇他顾。”(p.36)伊万是一个社会中痛苦的思索者,他从自己感受到的人间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对上帝提出了质疑,他不接受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伊万在和弟弟阿廖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