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答案一、认真阅读教材上编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回答下例问题。1、婚姻爱情和断案折狱是话本最重要的题材类型,请简要介绍爱情题材和公案题材的拟话本为代表作品各一部,每部介绍字数不少于200字。(1)爱情题材的拟话本答: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这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关系的理解,不仅富有宋元两朝的时代特征,而且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莘瑶琴色艺双绝,善吟诗作画,为临安首妓,与她交往的都是公子王孙、官宦阔商。她本想在衣冠子弟中找一个可靠的归宿,但转眼五年过去,并无一人“知心着意”,毫无结果。那时,在她的眼中,出身卑微的卖油郎------“倒了你卖油的灶,还不够半夜宿钱”的秦重贱如尘土。她心里装得全是有名称的子弟。后来在酒醉之余,竟然还念念不忘:“这个人,我认得他,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谁知夜来喝的烂醉,得到秦重的悉心照料。她当时也曾动过心:“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个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但是仍在犹豫。后来她遭到官宦子弟的百般蹂躏,衣冠子弟们撕下温柔敦厚的面纱,露出了狰狞面目。她才明白这几年的浮艳奢华生活只是南柯一梦,绚丽的生活画图只是肥皂水吹起的五彩泡,艳冠群芳的花魁只是王孙公子的潜兴之物,她终于认清了衣冠禽兽的本质。于是,面对忠诚善良的小本经济人秦重,她吐出了“我要嫁你”的心声,小说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情实感、忠诚体贴才是爱情的基础。(2)公案题材的拟话本答:宋元时代的公案小说,一是说话中的“说公案”。这是民间说书艺人创作的公案小说,它主要叙述冤案的发生和过程,对含冤受屈者寄予很大的同情,最终清官断案只是小说的一个尾巴,官吏的例行公事。像著名的作品如《错斩崔宁》主要写受害者崔宁、陈二姐含冤受屈的事实,重点并非职责官府的“率意断狱、任情用刑”。凶手是由刘大娘子发现并报告官府,才使案情大白于天下。《简帖和尚》也是着重叙述由于和尚的奸谋,致使黄莆松休妻,造成杨氏的悲剧。最后也是由于杨氏发觉和揭发了和尚的阴谋,冤情才得到昭雪。2、以唐传奇《霍小玉传》和拟话本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和唐代小说在爱情观念和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答:在爱情观念上:a、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b、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2在人物形象上:话本、拟话本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a、特殊性表现在人物描写上的“奇”,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比如:杜十娘、莘瑶琴、玉堂春,三人都是色艺双绝的妓女,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但她们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姿。杜十娘深沉老练、莘瑶琴质朴单纯、玉堂春机智泼辣。B、细致性十分明显,如《刘小官雌雄兄弟》写小酒店掌柜刘公在风雪天救起一个60多岁的老头,就用了4000多字。《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字的篇幅。c、人物的多样性,比如:综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等3、话本、拟话本擅长运用富有特征性的器物来连缀故事,请以《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小说是如何以物为线结撰作品的。答:话本、拟话本是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白话小说,其作者博古通今,大都熟悉前朝故事,不仅熟悉下层人民生活,与当时的市民阶层生气想通,而且富有表现生活的艺术技巧。听众也是以下层小市民为主,所以内容也是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下层小市民在听众数量上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讲史话本的作者大都地位低下,其听众和观众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因而,讲史话本的思想观点比正统诗文进步,较为接近人民群众4、话本、拟话本小说在安排情节上讲究“无巧不成书”,请以《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的。答:所谓“巧合”,就是偶然性。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比如《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3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而在“巧”的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这里的“巧”表现了社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试想,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听众和读者既因为始料不及而不断称奇,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频频叹服。5、话本、拟话本是后世文艺创作重要的题材渊薮。请介绍一部根据话本、拟话本改编而成的文艺作品,如戏曲、影视等,并说明其与原作有何不同。答: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在情节上和原剧相比有较大改动。下面是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主要剧情(有两种结尾)。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不想被驴儿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驴儿于是诬告说蔡母杀害了他母亲,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恐异常。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巡查,解救了窦娥,同时,蔡昌宗也并没有死,窦娥一家团圆。(另一种结尾是:窦天章来楚州一带巡查时,乡民替窦娥喊冤,于是将张驴儿抓获。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窦娥已屈死于刑刀之下。)两剧情节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六月雪》里窦娥是秀才蔡昌宗的妻子,《窦娥冤》里窦娥先做童养媳,成婚后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六月雪》4里张驴儿在官府上诬告的是蔡母,《窦娥冤》里张驴儿诬告的是窦娥;《六月雪》里,窦娥在临刑前没有发三桩誓愿,天降大雪并不是应了她的誓愿。结尾部分两剧差别更大:以“大团圆”结尾的《六月雪》,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及时赶到,将她解救了,窦娥夫妻、父女团圆;以窦娥被斩结尾的《六月雪》,乡民为窦娥喊冤,窦天章抓获张驴儿,却没能来得及搭救窦娥,窦娥屈死。《六月雪》的两种结尾,窦娥的冤屈都很快被查明,没有了窦娥鬼魂伸冤报仇的情节。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2认真阅读《水浒传》原著、教材关于《水浒传》的论述及相关研究论著,并以小组形式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每组选择两个题目集中讨论;每人须在二者中选择其一做五百字左右的发言,并注意其他同学的观点。讨论之后,请各用100字摘要记录三位同学的发言,和自己的发言一起整理提交。讨论题目1同学发言摘要一:《水浒传》的核心内容就是写一群江湖好汉,基本精神就是宣扬江湖义气。南宋时期,朝廷腐败,贪官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水浒传》中许多重要人物都是被官府所迫,逼上梁山。所以说,梁山好汉的大聚义绝非偶然。但要说这是一场农民起义,还是十分勉强。同学发言摘要二: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并没有真正起义。一开始就那么几个好汉加几百兵马,可能没有起义的资本。过了一段时间,兵马有几千了,却并未像一般的起义军,有攻城略地的方略,有“均贫富”之类的纲领,带领群众,杀向皇都,夺取政权。5好汉们只是聚义于梁山,在周边小城打打仗,然后去大城中闹闹事,仅此而已,怎谈得上起义?最后,兵精粮足,连朝廷都认为梁山“贼势浩大”,可宋江却想投降朝廷。同学发言摘要三:宋江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要“反贪官不反朝廷”。其实这很可笑。贪官在哪里?在朝廷;谁能管得住贪官?朝廷;贪官为何腐败?因为朝廷腐败,皇帝无能,所以形成了朝廷是贪官、贪官是朝廷的尴尬局面。正因如此,宋江攻击的目标也出现问题,“反贪官不反朝廷”就自相矛盾了。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其实早就被这“反贪官不反朝廷”的方针牢牢锁定!这大旗一举,更谈不上什么起义。自己观点:《水浒传》不算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是个很有魄力的词汇,判定是否农民起义,需具备三个条件:是否设定了推翻旧皇权国家体制的政治纲领,是否颁布了一套用以治国安邦的法度体系,是否以正式的政治集团名义与朝廷分庭抗礼划地而治。《水浒传》的核心思想,无非是施耐庵的招安大计,此大计不具备农民起义的三大属性,因此非属农民起义,相反江南方腊的起义军才是真正的农民起义,而梁山好汉的所谓“替天行道”,终究不过是绿林草莽的一厢情愿。宋江没有政治纲领,只有满腔的忠君思想,何来起义之说?所谓的“梁山好汉”,大多时间干的事儿无非是杀人放火抢掠财物。招安之后,又恰是朝廷鹰犬,竭尽做奴做狗之事,何来政治集团?农民起义的特征是以武定国,以文安邦,可惜梁山之中,文者不多,武6夫到是不少,定国也是帮着赵宋王朝定国,而非以起义的方式定国。宋江一心一意为招安,其核心理论是:归顺朝廷,为梁山好汉们在庙堂上觅得一处安身立命之所,更推崇诸如“为朝廷尽忠,以光耀祖宗门楣”之类的玩意,这和农民起义的本质相差甚远,更何况,梁山108将中,真正农民出身的鲜有几人,半数以上都是犯了死罪的朝廷命官,还有不少是生性喜欢杀人越货的强盗,加上一些喜欢打抱不平的武侠,甚至还有一些根本就是地主阶级出身的破落户或没落贵族,如此散乱的绿林组织,农民何在?农民起义的说法又从何来?江湖义气,是《水浒传》的主旋律。智取生辰纲,是结义而行。落草梁山,也是义气使然。“替天行道”,招安朝廷,全碍于宋江哥哥这么做,做兄弟的就得听着,全是江湖义气支配着。李逵都讲了“杀到东京,夺了鸟位”的狠话了,也只有听的份。连吴用这样的明白人也被义气所左右。所以说,读《水浒传》,就是要读出梁山好汉的豪气、爽气、义气。我这样讲,一点没有贬低《水浒传》价值的意思,因为《水浒传》的价值所在,并不取决于写的是江湖义气还是农民起义。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3答案《窦娥冤》是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请认真研究《窦娥冤》原著、教材中有关《窦娥冤》胡论述,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在下列参考题目中任选其一,自拟题目,写字数一千二百字左右的小论文一篇。参考论题:1、如何评价窦娥这一形象?2、如何看待窦娥的节烈和孝道?3、《窦娥冤》的科诨与古代戏曲传统。4、《窦娥冤》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胡鬼魂报仇。5、《窦娥冤》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清官伸冤。6、《窦娥冤》的悲剧价值。7、关于《窦娥冤》的自定论题。如何评价窦娥这一形象。《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剧本内容是从我国长期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它通过平民女子窦娥的人生悲剧表达出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愤怒,对现实的思考与批判。全剧在生与死的冲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把7窦娥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首先,剧本着重表现了她强烈的反抗精神。窦娥的反抗是经历了一个由安于命运到与命运抗争的发展过程。窦娥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生的重大不幸,但她默默地忍受着,她开始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认为“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她不怨天不尤人,对生活不再抱任何幻想,只把希望寄托于渺茫的来世,她以“贞节”与“孝道”观念作为约束自己身心言行的信条,又以“节”、“孝”作为自身防卫的武器,甘愿屈服于夫权、神权和礼教的约束,只希望服侍婆婆,孤若伶仃地度过一生。但是邪恶和不幸接踵而至的到来,先是张驴儿父子闯进了她宁静的生活。辛酸的经历,磨炼出她的坚强性格,严酷的现实又培养出她的反抗精神。她终于迈出了由安于命运到与命运的抗争的勇敢的一步,她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