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研究生姓名:李永彬学号:4201110900033年级:2011级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摘要:民主社会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所信奉的意识形态。笔者试着通过辨析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这三种理论之间的区别,总结出民主社会主义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积极成果,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键字: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一,存在的几种“社会主义”模式概述从过去到现在主要有几种“社会主义”的提法,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叫“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首先我们必须要对这些“社会主义”加以区别。1)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用极其彻底、完整、周密、内容极丰富的发展论,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极其发展趋势,考察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究竟是怎样的,学界说法不一,但比较一致的认识有:第一,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社会所有制,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全体社会成员在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已经没有差别。第三,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第四,无商品货币关系,实行计划经济。第五,无阶级无国家。第六,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国家。1936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在刚刚消灭了剥削阶级、远未消灭阶级的情况下,在社会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人民群众并不很富裕的情况下,就提前宣布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并确立起了“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一国一党”的政党体制等。由于没有根据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及时地加以调整,使得这些做法凝固化、绝对化和神圣化,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害。3)民主社会主义(或称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从建党时开始使用的思想体系名称,但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其名称在不断地变换,由社会民主主义颠倒或为民主社会主义,以后又再颠倒成为社会民主主义。就其名称颠来倒去的情况看,西方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政策在不断地改变。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有:其一,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联系,而是一种道德价值,旨在清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实现人和人之间的超阶级团结,他们指责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具有反伦理倾向。其二,民主社会主义以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它认为,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而应该用经济民主来取代消灭私有制。其三,民主社会主义把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探索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与区别1)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社会党国际奉行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实践的概括。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政治思潮,20世纪50年代后才产生了更多的影响,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社会民主党(包括社会党、工党)。最初,它是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流派,受到过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影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反对者来出现的。在这里我以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1959年转型为例探究社会民主主义。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始建于1863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同时它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指导下的世界上第一个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该党仍然以工人阶级政党自居,从形式上看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其党纲的基础。一直到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哥德斯堡纲领》称其“已从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变成一个人民的政党”,这个党开始变为改良主义的全民党。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哥德斯堡纲领》也做了重大调整和修正:“民主社会主义是根植于西欧的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上”,这样就摒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纲领称“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思想自由的党,它是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思想的人们的一个共同体”,从而确立了党的指导思的多元化,正式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哥德斯堡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德国社民党上台后的发展理念和施政政策:经济领域,纲领主张调和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实行一种“混合经济制度”,一方面接受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改进国家福利制度,限制大企业垄断,保证全民就业,保障公平分配等。社会领域,纲领强调工会在改善工人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的作用,同时强调社会保险制度与个人的社会责任的挂钩,并为公民的文化教育、宗教艺术、国际民主等权力提出了设想与规划。可以看出,民主社会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问题上有它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第一,民主社会主义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第二,民主社会主义不主张从制度上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第三,社会民主主义在把社会主义当作目标时,就把它在实践经验的基础融解于和归结为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资产阶级民主之中。在苏东剧变以后,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不再把社会主义视为制度目标,从而要求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是把社会主义视为通过对现存资本主义的不断调整实现平等、互助的价值,对存在的局限、矛盾和不平衡的历史进程的不断改革,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由此可见,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既非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他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目标;但并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尤其是不承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总体上说,民主社会主义是由信奉科学社会主义转变为与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潮,是以世界观的多元论和实用主义的方法论为思想基础,是为改良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即,资本主义改良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探索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及原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有联系也有重大区别,与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在指导思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在政治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文化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3)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一是指导思想不同。前者主张世界观的多元性,反对指导思想一元化,后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二是追求的目标不同。前者反对设定任何终极目标,后者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三是经济制度不同。前者坚持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制度,后者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四是政治制度不同。前者主张实行多党制的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后者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发展道路,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三,如何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站在马克思的传统立场上,通过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分析,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民主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与实践经验,同时要发掘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应具有实事求是的分析立场,根据具体的时代发展形势来看待民主社会主义,既不能被“左”倾思想所误导,一味批判民主社会主义,又不能因为民主社会主义现实中的一些优越性而对其作出不客观的评论。在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态度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民主社会主义做更深的全面的认识,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多的思想资源。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5.[3]殷叙彝.“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的渊源和演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