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09-11-2517:55:29《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所用教材、版本:《财政与税务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蔡少优主编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征税对象及税率,掌握个人所得税中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2、技能目标:能判断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对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所得情形知道该不该纳税,应纳多少税。3、情感目标:激发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个人所得税是税务基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概述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教材从中等财经类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本着“懂原理、会应用”的原则,设计了案例分析、课堂练习、自测题和一些扩展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理论附着生动的载体,实用性较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个人所得税全部内容计划用4课时。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偶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其中纳税人及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这两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为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浅显易懂,不需深入讲解,而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两部分的内容不适合单独学习,把每一种征税对象和与它对应的税率及计算方法放在一起学习,内容会显得生动些。本节课只讲一种征税对象,所以征税对象和税率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特点(1)在此之前,学生对个人所得税都有所了解,但主要集中于工资薪酬的所得税,对其他所得税知道一点,却不知道如何纳税。所以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2)由于税务课程既不属于高考科目,也不属于考证科目,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3)该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新颖活泼的内容。所以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并且不能拘泥于形式。2、对策及学法研究:针对学生的特点,首先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引进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把所学的知识视作认识和研究的对象;其次,在教学手段上设计多样化,将教师讲解与FLASH动画播放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习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设计了任务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对新内容进行理解消化。3、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不难,密切联系实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相对感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在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情况下直接看教材,会感觉无从下手。于是,在课堂上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引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便成为本节课的设计难点。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采用提问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新知识点的学习主要采用演示讲解法和提问法,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实现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对于新内容的拓展和引申部分首先采取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后由教师发起问题,一步步得出引申学习部分的结论。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采用幻灯片编制,以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更完美地体现。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同学们知道个人所得税是对什么进行征税吗?是如何征收的呢?请举例说明。畅所欲言回答问题为引入新课作准备引入新课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安排案例讨论一外国旅游者在深圳购买我国发行的社会福利彩票中了一等奖,兑奖时,彩票管理中心代扣了他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但这位旅游者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不应交纳个人所得税。你认为这名游客是否应该交纳个人所得税?为什么?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时,教师在黑板上画表格以便收集学生答案小组讨论将所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为这名游客应该纳税的小组请举手认为不应该纳税的小组请举手请各小组分别陈述各自的理由(必要时可以展开辩论,但会控制时间)举手陈述自己的观点我们看,要判断他是否应该交纳个人所得税,首先得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以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等等。引入新课的讲解新课知识点讲解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是以个人取得的各种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二、征税对象(11类)问题:案例中外国游客中奖所得属于个人所得吗?中奖行为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吗?如果属于,属于哪一类?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三、纳税人居民纳税义务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为了理解和区分两类纳税人,我们看这样一个案例,大家看,李先生是我国的居民纳税人吗?案例讨论案例:韩国企业家李先生由于其在华投资缘故,在中国境内领取了长期居留证并被纳入我国的户籍管理范围,但其家庭成员及主要经营活动场所和财产均在韩国。从1999年1月1日至1999年10月1日,李先生一直在中国工作,此后因工作需要又返回韩国。那么李先生是否属于我国的居民纳税人?听取学生的答案,作分析总结大家再想一下我们前面案例中的外国旅游者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吗?如果是,是哪一类?为了弄清楚应该交多少税,我们还需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情况,接下来我们第四个问题:税率回答问题新课知识点讲解四、税率1、固定比例税率20%以次为计算期间2、超额比例税率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大家看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主要有两种,你们知道哪些适用超额比例税率吗?哪些适用固定比例的税率呢?我们今天主要讲偶然所得的纳税方法,它适用20%的固定比例的税率举例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思路;引入偶然所得税计算部分的学习五、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特殊规定:对公益事业捐赠,不超过所得额的30%部分可以扣除。例1:某人购奖券,一次取得奖金5000元,领奖后当即向希望工程捐款1000元,计算应纳税额及税后收入。先看一段flash问学生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得出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观看视频例举获得的信息利用多媒体、互动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设前面案例中外国旅游者中奖1百万,应该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计算并给出答案例题讲解听课任务拓展课堂练习:某人参加商场有奖销售中奖所得18000元,问题:①从中拿出6000元通过有关部门捐赠给希望工程,则商场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为多少?②如果捐3000元则商场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为多少?③捐5400元商场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为多少?巡堂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解决学生做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做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疑问给出练习的答案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捐款数额超过5400元的部分,为什么要纳税?学生思考并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哪齐声回答问帮助学生总结些人?纳税范围包括哪些?税率有几种?个人所得税中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题,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七、板书设计八、练习设计给出一道计算题,作为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题目:某演员2005年购买赈灾彩券2000元,中奖200000元,将其中80000元捐给“中国减灾委员会”,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