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护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休克病人的护理(循环专业小组)休克的定义休克指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病因和分类根据休克的原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休克有不同的分类。(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休克之一。感染性休克主要因细菌及毒素作用所致。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神经原性休克常由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等引起。过敏性休克常因接触、进食或注射某种致敏药物等引起。按休克发生的始动因素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因素是血容量减少。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是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心外阻塞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心外阻塞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后负荷增加。分布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外周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容量扩大。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低排高阻性又称低动力性休克。高排低阻性休克又称高动力性休克。休克的病理生理•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代谢变化及继发性的损伤是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休克的分期与各期的表现一、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早期、代偿期)(一)微循环变化特点全身小血管持续收缩,总外周阻力升高。其中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显著,微循环处于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状态。同时,血液流经直捷通路或经开放的动–静脉吻合支迅速流入微静脉,加重组织的缺血缺氧,故该期称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1、保证血压2、维持心脑血管的供血临床表现休克早期的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苍白,四肢冰凉,出冷汗,尿量减少,脉搏细速,烦躁不安,血压变化不明显,脉压减小等。其发生机制如下。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扩约肌扩张,微静脉持续收缩,致使毛细血管前阻力小于后阻力,微循环灌而少流,灌大于流,血液淤滞。同时,毛细血管内压显著升高,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粘滞性升高,血流速度缓慢,组织缺氧加剧。故此期称为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休克期属于失代偿期,酸中毒可导致微循环淤血,而微循环淤血又可加重酸中毒,恶性循环,大量血液淤滞在内脏器官,回心血量减少,自身输血停止。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自身输液也停止,血浆外渗到组织间隙,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和血压进行性下降,组织缺氧加剧,休克恶化。临床表现休克期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降低,神智淡漠,尿量减少或无尿,皮肤出现花斑、发绀。休克晚期(休克难治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此期随着缺氧和酸中毒的进一步加重,微血管麻痹、扩张,对血管活性物质失去反应,微循环处于不灌不流的状态,故此期又称为微循环衰竭期。因血流缓慢,血液浓缩,粘滞度高,容易发生DIC。休克合并DIC对机体的影响1.微血栓形成阻塞微循环通道,进一步减少回心血量。2.DIC时由于大量凝血因子的消耗及继发性纤溶亢进,患者易发生出血,使血容量减少,加重微循环障碍。3.凝血和纤溶过程的某些产物如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某些补体成分,增加了血管通透性,加重了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4.器官栓塞、梗死,加重了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院外急救发生昏厥,不要惊慌,应先让病人躺下,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腰带,注意保暖和安静。针刺人中、内关穴。准确评估伤情,看是否出现心跳呼吸停止,若出现应马上开展心肺复苏术;若大出血应马上止血;若有骨折应尽量少搬动患者。立即联系医院,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院内护理1、取休克卧位,吸氧或予呼吸机辅助通气。2、严密观察神志和表情:神志改变可反映脑组织灌流情况。出血休克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病人表现烦躁、焦虑或激动;随着出血增多及休克加重,进入失代偿期,脑组织缺氧加重,表现为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表示病情恶化,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做好病情记录。3、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心率快、血压低、脉压小CVP低都是休克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典型表现。根据脉率/收缩压可以计算休克指数:0.5为无休克;〉1.0~1.5表示休克;〉2.0为严重休克。院内护理4、积极处理原发病,如创伤出血致休克者马上清创、包扎、止血。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失血量评估情况,对少量失血(﹤1000ml)的患者,用普通输液器或输血器,最好是用套管留置针开通2条静脉通道;对于中等量或大量失血的患者,用套管留置针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腹部以下损伤选用上肢静脉,上肢与胸部损伤选用下肢静脉;严重大失血的患者,应开通3~4条静脉通道,可选用颈外静脉通道,以达到迅速扩容,提高有效循环血量的目的,多条静脉通道有利于药物分管进入体内,便于抢救。院内护理6、补充血容量:对于少量及中等量失血,可用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重度失血和严重失血者,可用林格氏液、糖盐水、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等滴入。可在30min内输入500-1000ml液体,以迅速补充循环血量,提高微循环复苏效果,另一管及时输入心血管活性药物纠正休克,以保证脑部血液供应。7、注意尿量变化,尿量是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若病人尿量少于25ml/h表明血容量不足,尿量大于30ml/h,表明休克有改善。注意皮肤色泽及温度变化,若补足血容量,皮肤慢慢转红润,肢端转暖。8、维持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注意抽血结果,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补液的种类和量。THANKYOU!Thankyou!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