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走进(近)杜甫诗人杜甫解题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经典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人对杜甫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吴沆[hàng]《环溪诗话》杜甫草堂伟大友谊李白与杜甫(“李杜”)李白——诗仙——深受道家文化(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自由自在)影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楚辞》)——豪迈洒脱、清新飘逸;杜甫——诗圣——深受儒家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圣为王)影响——现实主义诗人(《诗经》)——沉郁顿挫、济世安民。“小李杜”:李商隐与杜牧。病死孤舟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反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与杜甫辉煌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堪称悲剧,你认为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社会个人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战乱频繁性情选择命运巧合《哀江头》(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诗歌赏析:第一层: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长安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内心无限哀伤与悲痛。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含蕴无穷。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吞声”、“潜行”动作与心理为一体,暗示下文的今昔盛衰。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是写诗人眼中的曲江景色。物是人非之痛跃然纸上。写诗人曲江所见。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冷落并列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为谁绿”三字沉痛,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人欣赏,无限伤心,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三字内涵丰富,逗出以下的回忆。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关于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李隆基(685-762),即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wéi]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大唐李氏家族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武才人武则天中宗(为武后所废)李显睿宗(为武后所废)李旦武惠妃寿王杨玉环相爱下列哪个内容相当于“特快专递”?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C.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第二层,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李、杨到曲江春游的繁华景象。共十二句,分两层。第一部分前八句:描述李、杨南苑春游之骄奢。“忆昔”两句先总写一笔。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写出了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得花木生辉。“昭阳殿里第一人,”用汉昭阳宫赵飞燕喻贵妃之美。“同辇随君”暗以讽刺玄宗和贵妃的放纵,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唐明皇做出来了;被班婕妤拒绝了的好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笔墨之外,有深意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这一层表面上写昔日之“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一笑”二字颇有深意,使人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更让人想起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可见“一笑”又含蓄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唐可笑,与前“同辇”讽刺唐明皇的荒淫可笑一脉相承。“正坠双飞翼。”已暗含玄宗、贵妃马嵬死别。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第二部分四句:写杨、李自食恶果之哀“归不得”:一是贵妃已死,二是长安沦陷。“明眸皓齿”与“血污游魂”的今昔对比,巨大反差。“去住彼此无消息”:去指玄宗西行入蜀,住指贵妃死葬马嵬。彼去此住,生死相隔,故曰“无消息”。诗人正是以“同辇随君侍君侧”与“去住彼此无消息”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这种生死祸福的内在关系。贵妃之死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将其砍死。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将士们证实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第三层,写忆后归时之哀。总结全篇,照应首段。人总是有感情的,不管李、杨怎样荒淫误国,还是可悲的。这两句是用自然界的无情来衬托诗人的有情。自然景物无知无情怎能责怨“细柳新蒲为谁绿”呢?“黄昏胡骑尘满城,”诗人更得小心,“吞声”,“潜行”,“归家”。这里以无情衬有情,更见伤痛之情深。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哀江头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诗的结构,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李、杨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这不仅写出“哀”与“乐”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诗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文笔则发敛抑扬,极开阖变化之妙。总结杜甫的《哀江头》,实际是借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来抒发自己国破家亡的巨恸。“哀”字是全诗的灵魂,以乐衬哀。诗歌的结构安排,跌宕起伏,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意境深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