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作品欣赏上梵高(VincentVan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家中长子。1857年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顺手撕毁了。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同年从曾德特乡村的寄宿学校毕业,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1869年3月,进某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1873年5月,梵高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弟弟提奥进入布鲁赛尔分店工作。1874年,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后返伦敦。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但随后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12月返埃顿。1877年1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1878年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但由于工作热情过度,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流浪生活;1880年,走上创作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与布鲁赛尔的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1881年4月,离开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海牙。1883年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885年,绘制《吃土豆的人》;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1886年1月,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1887年,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开始绘制向日葵。1888年,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奥的帮助,梵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1889年5月,梵高进入圣雷米之精神病院;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在住院后一个月,创作了他最著名的《星月夜》。1890年5月,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出院,迁居奥维尔,6月创作《加歇医生像》;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1890年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梵高,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天真与深沉的爱…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代表作《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有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为淳朴农民的诚实劳动而赞美。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他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提奥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等。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愈发鲜艳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所以,梵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梵高在小城广场边租下“黄房子”,想建立“画家之家”。后来高更前来同住。不幸的是,梵高梅毒进入三期,引发精神失常,他与高更日夜争吵,后发生著名的“割耳事件”。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梵高被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啡馆-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梵高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树》等。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梵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奥维尔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1890年5月17日,梵高来到巴黎与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见面。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直至疾病复发选择自杀。1861-1880牛奶瓶1862这是梵高现存最早的作品,1862年,他9岁。(据说他1861年,梵高就已画了一幅“猫”,但随手撕掉了。撕掉了今天的好几千万美金)皇家路和拉姆斯盖特1876博里纳日煤矿1879矿工们1980晚钟19801881背着一袋木柴的男人播种者梵高祖父农妇哺乳缝衣妇人跪在水桶前面的女孩卷心菜和木屐前面的作品大都是素描水彩,而这一幅《卷心菜和木屐》是现存梵高油画中的第一幅(虽然之前还有几幅油画习作,但都没有保存下来)。1881年秋,他从使用调色板的方法开始,学习水彩画的画法,时常从埃顿前往海牙,求教于当时的名画家莫夫。163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觉。”1882长凳穿燕尾服的老人戴礼帽的老人悲哀梵高对这张素描感到很得意,认为它表明了自己画技上的进步。在给自己的弟弟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我必须设法画些裸体素描…以便感受和透视衣服遮盖下的躯体和动作。”梵高当时本打算画十几幅这样的素描,可是只画成了这幅“悲哀”。他将它同另一幅素描“根”做了一番比较:“我想通过‘根’里那些长满节瘤、发黑而扭曲的根,以及‘悲哀’中苍白、纤弱的女裸体表现出为生存而进行的挣扎。”在这幅画中,梵高没有着重描绘人物的肉体特征,而是借肉体来表现精神上的挣扎和道德上的求生。画面上没有柔和的光和阴柔的气氛,梵高只是用笔勾出了瘦削的手臂和腿、松垂的乳房和凸起的肚子、皱巴巴的胸和披着几绺长发的背。这位伤心的女人却蜷缩着身体掩面而泣,这种姿势通常是女子不幸失身时的姿态。悲哀的侧身裸体突出了乳房和肚子,这也让看画的人注意到女人的性感之处,但像画家一样,这时的看画人只是一位旁观者。冬天雪地里的矿工饭前祷告缝衣女人海滩上散步的人和船海滩渔夫海滩渔夫的妻子戴礼帽的男子坐椅子的男子海牙新教堂1883菜园老马卧牛新阿姆斯特丹吊桥抽烟的渔夫1884耕田的农夫和种土豆的女人牛车花盆咖啡机和壶五个瓶子老鼠吃面包夹道树木夕阳下的杨树大道田间教堂1885阿姆斯特丹梵高的个人风格在1885年逐步形成。吃土豆的人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藏梵高风格确立标志“我要清晰地表明,这些在灯光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伸进盘子里的同一双手去锄地的,因此这幅画所叙述的是体力劳动者,说明他们是诚实地挣到他们的食物的。我要表达一种与我们这些文明人完全不同的谋生方法的印象。我在这幅画中最初试着用土黄、土红与白色来画人物的肤色,但是这种颜色实在太亮了,根本不行。怎么办呢?全部人物的头部都已经画完,甚至画得非常仔细,但是我毫不犹豫地把他们重新画过,现在所画的颜色好像是一个完好的、满是尘土的、没有去掉皮的土豆的颜色。“——梵高梵高早期接触社会下层,对劳动者的贫寒生活深有感触。他受米勒影响,想当一名农民画家。《吃土豆的人》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这幅画,充分反映了梵高的社会道德感。他选择画那些农民,主要是因为他发现自己与这些贫穷劳动者之间,有某种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共鸣。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灰暗的色调,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梵高自己称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的诞生。他说: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太长,臀部太大。有人指责他这幅画中的形象不准确,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准确的,我将感到绝望,……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是的,他们能不真实,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实。“土豆打开的《圣经》这是梵高在父亲过世不久后的作品,以此纪念虔诚的基督徒父亲…Nuenen的旧教堂1984Nuenen的旧教堂19851886自画像翠鸟巴黎的屋顶巴黎圣母院与万神殿巴黎卢森堡公园蒙马特俯瞰巴黎蒙马特坡道蒙马特风车蒙马特风车七月十四法国国庆百日草和天竺葵牡丹和玫瑰百日菊柠檬番茄鱼1887狗雨燕猫头鹰自画像系列自画像系列裸女阿尼埃尔餐厅的外部阿尼埃尔餐厅室内皮鞋香葱紫丁香雏菊和银莲花两朵向日葵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藏两朵向日葵瑞士伯尔尼Kunst博物馆藏两朵向日葵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四朵向日葵向日葵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1887年的暮夏,梵高画了以上四幅向日葵。孩童时代他就喜爱鸟巢,这种喜爱可以说是他幻想特性的本质。由他的素描习作可以看出,他尝试着要捕捉中心向周围的旋转感。他后来到南法追求太阳,就是对于旋转与炽热的向往。向日葵就是生长在大地上的太阳。这几幅向日葵以螺旋的涡流向外喷出,同时也在暗示着梵高晚期的幻想力。梵高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说明其为何安排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若加上他和弟弟提奥两人,一共14人。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奔放炽热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恰如其分!“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我要让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象哥特式的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唐吉老爹唐吉老爹是当时蒙马特的小画具商,他的性格亲切而温和,对于未成名的画家时加关照,他的店时常成为印象派画家停留的所在,包括毕沙罗、塞尚和高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