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徐老师初中数学20190607第1页共4页每日一题079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武穴市百汇学校徐国纲解题技巧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如图,已知线段AB作等腰三角形,则符合要求的点都在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和AB的垂直平分线上,这就是传说中的“两圆一线”.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表示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例题解析例❶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D的坐标为(3,4),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DO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图1-1【解析】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DOP:①DO=DP,②OD=OP,③PO=PD.①当DO=DP时,以D为圆心、DO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此时点D在OP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点P的坐标为(6,0)(如图1-2).②当OD=OP=5时,以O为圆心、OD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5,0)(如图1-3).③当PO=PD时,画OD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设垂足为E(如图1-4).可求325:48PElyx,∴25(,0)6P.徐老师初中数学20190607第2页共4页图1-2图1-3图1-4上面是几何法的解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目标P,其中①和②画好图就知道答案了,只需要对③进行计算.代数法先设点P的坐标为(x,0),其中x>0,然后表达△DOP的三边长(的平方).DO2=52,OP2=x2,PD2=(x-3)2+42.①当DO=DP时,52=(x-3)2+42.解得x=6,或x=0.当x=0时既不符合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也不存在△DOP.②当OD=OP时,52=x2.解得x=±5.当x=-5时等腰三角形DOP是存在的,但是点P此时不在x轴的正半轴上(如图1-5).③当PO=PD时,x2=(x-3)2+42.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解,它的几何意义是两条直线(x轴和OD的垂直平分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代数法不需要画三种情况的示意图,但是计算量比较大,而且要进行检验.图1-5例❷如图2-1,直线333yx与y、x轴相交于点A、C,动点P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O向点O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当△PC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图2-1【解析】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PCQ的6个元素(3个角和3条边)中,唯一不变的就是∠PCQ的大小,夹∠PCQ的两条边CQ=t,CP=6-t.因此△PQC符合“边角徐老师初中数学20190607第3页共4页边”的解题条件,我们只需要在∠PCQ的边上取点P或Q画圆.图2-2图2-3图2-4①如图2-2,当CP=CQ时,t=6-t,解得3t(秒).②如图2-3,当QP=QC时,过点Q作QM⊥AC于M,则CM1622tPC.在Rt△QMC中,∵30PCQ∠,∴23CQCM,6223tt,解得333t(秒).③如图2-4,当PQ=PC时,过点P作PN⊥BC于N,则1122CNCQt.在Rt△PNC中,∵30PCQ∠,∴23CPCN,6223tt,,解得933t(秒).例❸如图3-1,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M是BC的中点.P(0,m)是线段OC上一动点(C点除外),直线PM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当△AP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图3-1【解析】点P(0,m)在运动的过程中,△APD的三个角都在变化,因此不符合几何法“边角边”的解题条件,我们用代数法来解.因为PC//DB,M是BC的中点,所以BD=CP=2-m.所以D(2,4-m).于是我们可以表达出△APD的三边长(的平方):22(4)ADm,224APm,2222(42)PDm.①当AP=AD时,22(4)4mm.解得32m(如图3-2).②当PA=PD时,22242(42)mm.解得43m(如图3-3)或4m(不合题意,舍去).③当DA=DP时,222(4)2(42)mm.徐老师初中数学20190607第4页共4页解得23m(如图3-4)或2m(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APD为等腰三角形时,m的值为32,43或23.图3-2图3-3图3-4其实①、②两种情况,可以用几何说理的方法,计算更简单:①如图3-2,当AP=AD时,AM垂直平分PD,那么△PCM∽△MBA.所以12PCMBCMBA.因此12PC,32m.②如图3-3,当PA=PD时,P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DA=2PO.因此42mm.解得43m.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定点一个动点,或一个定点一个定角,或只有一个定点,甚至三个点都是动点等几种类型;2、当条件中有定线段时,可以利用“两圆一线”来画图,再计算;在有定角时,可以借助特殊三角形三边比的特征或相似来建立方程;对于既无定线又无定角的问题,可以用代数法来解,即先表达三边,再分类列方程求解,要注意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检验.对于不同类型的等腰三角形,我们可以灵活选用几何法或代数法,有时候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使得解题又快又好;3、在进行有关等腰三角形的计算时,常用到勾股定理、三线合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相似、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贯穿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