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___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A.40B.60C.70D.90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B.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D.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3.孔融让梨、“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三尺巷故事,都蕴含着中华民族谦让礼貌待人的传统美德。以下行为中与此含义相同的是①值日时,小张把我桌子上的东西弄到地上全湿了,我原谅了他②李强把优秀学生的名额让给了班级学习委员③课间操,大家都争着下楼梯,小辉停下来等着④学校运动会上,800米赛跑小马故意跑慢,让朋友小琪得了冠军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②③4.小丽准备制作一期关于网络的手抄报。她搜集了四幅图,对此以下选项认识不正确的是A.图①反映了网络方便了人们生活,图3体现了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二者都是积极作用B.图②反映了网络诈骗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图④反映了微信不良信息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二者都反映了网络的消极影响第2页C.手抄报的主题以“世界因互联网而美好”合适D.手抄报的主题以“网络是把双刃剑”合适5.某校开展“文明礼貌从我做起”宣传活动,请你从下列漫画中选一副相匹配的A.B.C.D.6.假期,小亮随团出外旅游。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历,你认为其行为正确的是A.在饭店吃饭时,肚子很饿了,菜上不来,他用筷子敲着桌子喊着:饿死了,快点B.在景区里,他想上厕所,问一位清洁工:喂,卫生间在哪儿?C.同车旅游的许多人,虽然不认识,但他主动与大家打招呼,还热情的为大家服务D.在博物馆参观时,他向大家大声讲解着自已知道的历史故事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实质是A.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合作共赢B.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C.严以律已、宽容他人,悦纳自已D.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8.概念是我们学习、掌握知识的基本要素。以下是小郑整理的部分概念,你知道哪个错了吗?A.刑罚——又称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B.刑法——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刑罚的法律C.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D.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9.以下是小勤整理的部分知识观点,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是道德和法律B.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刑法C.作为学生来讲,行为底线是不违法D.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就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第3页10.《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以下是几个同学的理解,你认为认识正确的是小乐: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小赵:未成年人犯罪也要受到法律惩罚小胡: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对社会危害小小慧:不满14周岁,就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小智: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不受刑罚处罚A.小胡小慧B.小乐小赵C.小赵小智D.小赵小慧11.教材中出现了“罚款”和“罚金”两个概念,有同学认为两个都是“罚钱”是一样的。老师说“二者是不一样的”。其原因是①罚金由人民法院实施,罚款由行政机关实施②罚款是附加刑,罚金是主刑③罚款适用的对象是一般违法行为人,罚金适用的对象是犯罪分子④罚款属于行政制裁,罚金属于刑罚处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学法知法:下列有关法律常识的判断,你认为组合正确的一组是①下列案例中a属于行政违法②下列书籍中b属于行政违法方面内容。③该案违法者会被关到下列部门中的c处。第4页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3.按要求填写下列内容:(1)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车上我们是乘客,…这说明人的身份是在_________中确定的(2)“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告诉我们遵守规则需要_________(3)尊重他人是_________(4)小马想看看119行动是否迅速,便谎称家里着火拨打119。这种行为是违反《_________》的行政违法行为。(5)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14.2019年8月8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山西太原开幕。赛区87000名志愿者在城市街道、景区、赛场等地开展赛事宣传、文明引导、道路指引、语言翻译、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他们以自己的努力给四海宾朋带来美好的体验,展示了三晋风采。在谈到志愿者经历时他们表示:“志愿者活动让我们找到了价值,收获了快乐,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1)从志愿者的话语中,你能感悟到什么?(2)你准备怎样向这些“志愿者”学习?15.某女子驾车违章被交警拦下后,不仅拒绝接受处罚,而且殴打交警,交警正告“我们执法都在录像,请你配合执法。”女子继续撒泼并叫喊“警察打人了。”随后警察将该女子制第5页服,并移交公安机关。该女子因涉嫌妨害公务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阅读材料回答:(1)请你对该女子的行为进行简要评判。(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6.材料:2019年7月以来,香港的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分子组织非法游行,冲击立法部门、暴力袭警、殴打记者,不顾市民安危,占据堵塞马路、瘫痪交通,严重影响社会运作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香港从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经济繁荣的社会(左图旺角)出现如今的混乱局面(右图旺角)。这些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7.春秋时,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一个叫黔敖的富人,想借此机会表现一下自己的“善心。在路旁摆放了一些食物,等着逃荒要饭的穷人经过,施舍食物给他们。这时,有一个人蓬头垢发,走路摇摇晃晃,用衣袖遮着面孔,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一壶汤水,沖着饿汉说:“嗟!来食!”——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扬起了头,努力地睁大眼睛,看着黔敖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沦落到如此境地的。你以为每个人都会因为一口食物,而抛弃做人的尊严吗?饿汉倔强地扭身离去,过了没多久,就倒在了地上,活活饿死了。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哪些感悟?第6页18.2019年9月,山西某中学“学生管理十不准”规定引发社会关注。其中规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据报道,开学当天共销毁手机三部。对此规定,该校校长称:在学生报到之前,学校曾与家长签订关于《落实学生行为规范十不准》的协议,每份协议上均有学生、家长、班主任、年级政教主任的签名。当然校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销毁手机,而是要限制学生在校携带手机,或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你会认同学校的这项规定吗?说说你的看法评卷人得分四、分析说明题19.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化是我们成长的必然经历。课堂上老师在班会上让同学们谈谈自已的经历、见闻和困惑,以下是几个同学们的发言。请你参与,分享自己的看法。(1)小敏:“假期,我加了一个朋友推荐的微信群,每天都是些“爆炸性”新闻;什么致“癌”食物;什么导致“倾家荡产”;什么扫码“领现金”等等,还有要求分享其他群的,如不转,就怎么样。”面对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2)小娟:“《外交风云〉电视剧有这么一个情节,周总理让一批战场上的将军做外交大使,让他们从吃饭开始学礼仪。这些将军们说,吃饭这些小事我们还不会吗?总理说:“外交无小事。”你知道总理为什么说“外交无小事”吗?(3)小程:“大家都说做人要诚信,不能欺骗,可在实际中,好多时候是叫人“说谎话”的。比如网上与陌生人聊天不能讲实话;对于重病人询问病情时,不能讲实话;还有影视剧中,面对敌人的拷问,也不能讲实话。可见,做人也不能太诚信。”你赞同小程的说法吗?(4)以上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社会的呢?(5)你认为这些经历对我们成长有什么意义?第7页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本题是时政题,解析略。2.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我们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所以BC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据题意要求,故选A。3.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以礼待人。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分析题干材料体现谦让的传统美德,①同学有错,原谅他体现谦让美德;②李强把优秀学生的名额让给了班级学习委员,体现友善美德;③课间操,大家都争着下楼梯,小辉停下来等着,体现谦让美德;④学校运动会上,800米赛跑小马故意跑慢,让朋友小琪得了冠军,这是不正确的,不诚信表现。所以①③说法符合题意,故选B。4.C【解析】【详解】第8页本题考查网络是把双刃剑。分析图①反映了网络方便了人们生活,图③体现了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二者都是积极作用;图②反映了网络诈骗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图④反映了微信不良信息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二者都反映了网络的消极影响。所以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忽略网络消极影响。据题意要求,故选C。5.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以礼待人。分析漫画A同学给来人让座,是文明礼貌的表现,符合题意;B失信黑名单是不诚信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C扫黑除恶体现打击违法犯罪的行为,与题意不符,排除;D公共场所遵守规则,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6.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生活中讲道德。在饭店吃饭时,肚子很饿了,菜上不来,他用筷子敲着桌子喊着:饿死了,快点,这种行为是不注重礼仪的表现,故A说法错误;在景区里,他想上厕所,问一位清洁工:喂,卫生间在哪儿?,这种问路方式是不尊重他人表现,故B说法错误;同车旅游的许多人,虽然不认识,但他主动与大家打招呼,还热情的为大家服务,这种行为是关心他人、服务社会表现,故C说法正确;在博物馆参观时,他向大家大声讲解着自已知道的历史故事,这种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的行为是缺乏社会公德表现,故D说法错误。故选C。7.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分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体现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所以D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是在合作中保留差异,实现共赢;B说法既要维护自己利益也要维护他人利益;C说法是严格要求自己,悦纳自己全部;故ABC说法不能诠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排除。故选D。8.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ABD说法正确解释了刑罚、刑法、诉讼的概念;C说法错误,犯罪具第9页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据题意要求,故选C。9.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主要有道德和法律,故A说法正确;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故B说法错误;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C说法正确;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故D说法正确。据题意要求,故选B。10.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因此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故小乐说法正确;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故小赵说法正确;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危害有时并不比成年人危害小,故小胡说法错误;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要承担法律责任,故小慧说法错误;法律规定,已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要承担刑事责任,故小智说法错误。所以B说法符合题意;故选B。11.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分析罚金是人民法院对犯罪行为实施一种刑罚处罚;罚款是由行政机关实施,适应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属于行政制裁。所以①③④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罚金属于附加刑。故选C。12.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基础知识。行政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