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理论意义三个方面:1拓宽了语言研究领域。2提出数量化的概念。3提出了历时和共时之间的一个中间概念,静态和动态研究结合。(二)实践价值3个方面:1为制订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2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和资料。3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和历史。二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一)问卷调查法(二)访谈法(三)观察法(四)实验法(二)访谈法:拉波夫认为访谈的不同语境导致了谈话的不同语体风格,掌握语体差异:语体材料都具有研究价值,可以进行对比研究。调查者要有意设置相应的语境以引导谈话,获取所需的材料。1念词表体:语体最为正规。2念语段体:语体的正式度略低。3留意说话体:语体较平时说话时正式,但低于上述两种情况。4随便说话体:最自然的日常语体。(三)观察法1隐蔽观察法调查人员以其他身份,暗地观察记录。优点可获得自然状态语料,缺点是无法充分控制变量,不能完全掌握被调查者的特征。可以隐蔽地使用录音、摄像等,在公共场所进行调查,免有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嫌疑。2快速隐匿观察法这种方法是由拉波夫在调查纽约市三家百货公司的社会分层时首先使用的,调查人员不暴露自己的身份,采用巧妙的诱导技巧,能不露真相地让被观察者说出所需了解的语言变异形式,迅速地搜集到有用的言语资料。3参与观察法调查人员深入到被调查对象的实际生活中,参与其言语活动,观察、搜集所需的资料。可获得大量真实的语料,而且能体验、感受到该群体的语言习惯、交际方式、文化特点等。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四)实验法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研究者可以运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物质手段有计划地干预、控制或模拟语言现象,以取得一些研究资料。它主要用于测试人们对某种语言现象的态度或反应。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控制因变量,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保持不变;缺点是实验条件下的材料不如实际生活中真实。三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素质和要求: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科研能力,具有基本的研究素质。1、良好的语言学素养。2、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3、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4、吃苦耐劳、乐于深入生活的品质。四、关于“语言变异”:(一)定义:1、祝畹瑾(1992):变异是指语言运用上的变化和差异。2、陈松岑(1999):它指的是某个语言项目,在实际使用着的话语中的状况。3、周庆生(2010):人们的语言形式发生变化是由于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这种语言变化在社会语言学中称作语言变异。4、郭风岚(2006):语言变异是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语言上的差异。言语交际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语言变异更会受到交际者的身份(性别、年龄、职业等)及其所处的社团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它与交际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存在共变关系。从这个角度说,语言变异的主体是社群,语言变异是语言的社会性变异。(二)语言的全民性与阶级差异:⑴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属于社会所有成员。非社会集团或个人创造的,非集团和个人所专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的全民性。即使在阶级社会中,语言也不具有阶级性。语言具有全民性是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⑵语言的全民性是由语言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全民性是就语言的结构系统和整体功用而言的,不排除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差别和变异。语言无阶级性并不意味着语言和阶级没有关系。⑶阶级社会,阶级深刻、多方面的影响到语言。不同的阶级创造、使用具有本阶级色彩的、特殊的词语和表达形式。在语言的使用上,不同阶级往往把自己的感情、意识渗透到具体的词语和言语活动中。3阶级(阶层)方言:随社会阶级变化而在语音、语法、词汇以及语用习惯、风格上发生变异后形成的语言变体。是社会方言的一种形式。4行话的来源和形式:⑴由词语变异而来的行话⑵通过语音变异获得的行话⑶文字、符号形体构造出来的行话5社会网络是人们按自己的意愿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结构。一个人日常与哪些人打交道,与哪些人说话,通常有一定的对象或范围,他与这些人就构成一个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对一个人的语言行为和语言演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6米尔罗伊社会网络研究的三个概念:密度:网络成员之间的实际联系数与全部可能联系数的比率。复合度:网络成员之间的角色关系是单一的或是多重的。聚合群(聚合圈):一个社会网络中的某一个高密度、高复合度的人群,他们对整个网络的成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整个网络的规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五、言语社区: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有相对固定的社会环境和交际对象。常在一起进行言语交际的人群就可能构成一个言语社区。言语社区也称为“言语社团”、“言语社群”、“言语共同体”。1有相同的语言变项的运用特征。2有一定的交往密度。3自我认同。六、言语交际能力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影响言语交际的因素有四个:场景、话题、参与者、角色关系。1“场景”(setting)兼指说话的时间、场地、情景。2“话题”(topic)指谈话的主题,话题不同,所采用的语言、语体和措辞也可能不同。3“参与者”(participant)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4“角色关系”(rolerelationship)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会扮演多重角色,角色不同,谈2话的策略、语气、风格也应不同。七、称呼与称谓(一)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崔希亮》(二)称呼的功能:1呼唤、招呼功能,即引起对方注意或明确话语指向的功能。有时仅表达礼貌或尊敬。2评价描述功能,即情感表达功能。在日常言语交往中,表达说话者呼唤,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抒发个人的情感。3转题功能。要转移话题,为分清话语结构层次,提醒听话者话题已经转移,往往要用一个称呼。(三)称呼语研究:1“师傅”用法调查(祝畹瑾1984)2“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方传余2007)3当前社会称谓缺位现象小议(郭熙1997)零称谓。八、礼貌语言:礼貌语言原则:礼貌语言的基本原则是“恭敬和谦虚”,即对听话人表示恭敬,同时说话人应有谦虚的态度。下列3种情况下尤其需要使用礼貌语言。1请求某人做某事。表达方式通常是在正式提出请求前,使用表示礼貌的话头,例如:劳驾、麻烦您、对不起等。2在权势关系中处于较弱的地位,例如下级对上级、百姓对官员、下辈对上辈、学生对老师、徒弟对师傅等。3需要顾全“面子”或需要客气的场合。谈话的对象往往是比较陌生的人。九、会话分析会话是言语交际最基本的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常态之一。社会语言学要研究的是会话的内部结构如何,会话自始至终是如何起承转合的,参与者在会话中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使会话顺利进行。会话分析的基本目标是要弄明白发话者想要表达什么,而受话者又是怎样理解他的意思并做出反应的。(一)会话结构:三个基本部分:1话头语或话头序列、2话轮替换、3结束语或结束序列,最简单的会话由以上三个部分组成。其他部分:插入序列:非邻接应对的话轮或话步,但未逸出同一话题。分岔序列:逸出同一话题的话轮或话步。*话轮替换:话轮:会话的基本单位。会话中某一个人的一次发言。话步:话轮的基本单位。一次发言中的一个话题。一次发言大都只有一个话步。邻接应对:会话者至少应有一次轮换发言。每一次轮换发言如果在内容上是相承接的,就称为“邻接应对”。话轮替换一般都是在邻接应对中进行的。(二)会话策略:1始终维持话轮替换和邻接应对。2同一个话题结束前避免分岔序列。3冷场时,指名下一个发言人,或用提问的方式诱发下一个发言人。4有可能被打断的时候,发言人会用提高声音或加快语速、利用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手段来制止他人打断他的发言。5两人或多人同时说话时,会有人主动退出,以维持正常的话轮替换。十、语言或方言的可懂度研究以某一方言为母语的人与其他方言接触,通常会觉得有的方言容易懂,有的方言难懂。也就是说,方言或语言的可懂度是不一样的。可懂度的不一致不仅跟不同方言的语言结构接近程度不同有关,而且跟方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有关。可懂度的两点思考:1语言之间的可懂度是不对等的。没有单一的互懂度,互懂度因方向不同而有差异。比较方言之间的差异,不能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2互懂度的差异与文化扩散方向相关。可懂度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文化的扩散方向。十二、濒危语言和方言(一)濒危语言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二)评估语言濒危状况的指标:(说明:指标1-6用于评估语言活力和语言濒危状况,指标7-8用于评估语言态度,指标9用于评估记录的紧迫性。综合使用九项指标对于描述一种语言的总体社会语言面貌尤为重要。)1语言代际的传承、2语言使用者的绝对人数、3语言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4现有语言使用域的走向、5对新语域和媒体的反应、6语言教育材料和读写材料、7政府与机构的语言态度和政策(包括语言的官方地位和使用)8族群成员对母语的态度、9语言记录材料的数量与质量。(三)保护语言多样性(四)我国保存濒危语言资料的必要性及对策: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的社会主义国家,语言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中国语言学的宝贵财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语言里保存了各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语言中积存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现象,是该语言使用者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经验最直接、最集中的具体体现,尤其是无文字的语言或文字不发达的语言更是如此。语言作为一种载体,蕴藏着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现象,而是使用该语言的人们共同体历史的、现实的一切知识的总和。2就语言学本身来说,我国丰富的语言资源是发展中国语言学的宝贵财富,积累的语言资源越丰富,发展语言学的潜力就越大。3语言是民族的特征之一,各少数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特殊的感情。弱势语言的调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说具有某种政治意义。目前正在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调查所有的少数民族语言,为每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出版一部描写性的专著。2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系列词典丛书》。33录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档,保存各少数民族语言的有声和形象资料。4建议为每一种弱势语言制订一套拼音字母,教会本民族对此问题有兴趣的知识分子,作为记录和保存该民族语言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延缓该语言的衰亡。(五)关于濒危汉语方言1为什么会有濒危方言?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不会停止说话。另一方面,任何地方的方言都具有丰富而完善的表达系统。方言消亡的根本原因,是这种方言的“用途”越来越少,“作用”越来越小,简而言之,是因为这种方言“没用”了。在当今的汉语方言中,方言“没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没用”的方言越来越多。事实上,与处于同一境地的那些弱势的民族语言比起来,弱势汉语方言的处境更为艰难,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⑴语言政策中对方言缺乏明确的规定,方言的语言地位低。⑵使用范围极为有限,如目前学校、公务、传媒等正规场合一般不允许使用方言,甚至在不少家庭里方言的用途也在减少。⑶有言无文,无书面语和书面文献(粤语除外)。2如何看待濒危方言?⑴方言消亡是大势所趋。变化是语言的本质特点,汉语方言也不例外。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汉语方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变化趋势是“趋同”,这主要表现为弱势方言“趋同”于强势方言或普通话,也就是朝着消亡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⑵人为干预不可缺少。方言消亡不可避免地将会在政治、心理、社会、文化、语言等方面带来各种消极的后果。因此,尽管语言变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但面对濒危方言现象和方言走向消亡的形势,我们并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流。相反地,我们应该积极干预,而且也可以有所作为。当然,这里所说的“干预”不是指那种简单化的“抢救”或“保护”,而是指在顺应潮流的前提下,以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方言变化,并引导方言变化的进程,以尽可能地减弱方言消亡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六)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参看《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曹志耘老师的文章。思考: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一相同之处:1传统方言学的初衷是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社会语言学的目标之一也是研究语言演变。2研究对象相同,都是实际使用的语言。二不同之处:1描写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同质有序的,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异质有序的。2描写语言学的旨趣是描写共时的同质的语言,社会语言学的旨趣是研究共时的异质的语言。3传统方言学全面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