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王梦雄13986629138437100前言家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人的生活中又有不同的意义。在英语中,家就有三个不同的单词:一是house,指的是个人起居栖息的家园;二是family,指的是一家之中的成员,也就是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最亲的家人:三是home,即指一个人从内心上所认为的能给自己提供安慰与温暖,和谐与宁静的家园。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孩子的健康成长更离不开健康的家庭教育。人们常说“虎门无犬子”还有“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家庭教育对下一代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影响。本篇心得就是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捕捉到的一点体会,希望与广大读者一起来探讨一下家庭教育,藉此能引起人们特别是初为人之父母的那些年轻父母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与思考,并且能够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家庭教育,为了自己的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社会的未来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父母的职责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2始终会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当中。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全方位的!要学习了解自己和他人,学习如何做人;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培养自己的实干创造能力;要学习了解世界万物,客观正确地对待自然;要学习了解社会发展,学会成功地生存……“凡有所学,兼成性格。”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但如果父母都去做这些事情,那么全天下的父母都只能应付养儿育女工作了,哪还有时间去做其他的工作?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又将如何维持发展下去呢?所幸的是,父母并非要亲身承担对孩子教育的所有工作。父母只要为他们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所谓奠定基础就是为孩子培育出健康的体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基本原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做出科学正确的长远规划。父母的启蒙教育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因为它是孩子接受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对其他一切事物评判的是非观;还有父母的教育规划是否科学实际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所谓创造条件是指父母为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提供必需的物质与环境保障,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其规划内容中的所有教育与锻炼,最终实现预定的目标。物质上几乎可以用金钱来概括,因为有了足够的钱,就可以为孩子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物、衣服、玩具还有生活的家园。环境上较为重要的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都清楚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的教育内行,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具有能力赚到足够的钱,因而不同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3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起点不同。那么究竟又是哪些因素影响甚至是左右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呢?可以这么说,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但其中决定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关键在于其本人所形成的认识,因为人的认识支配着人的言行,认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潜力!而在一个人的认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庭的启蒙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家庭的定位家在人们心目中是个向往的温暖的地方,特别是在人疲惫、寂寞时寻找慰藉的地方。家给孩子以温暖、力量!缺乏爱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在此长大的孩子也是不健全的!家庭一定要团结、友爱、和谐!家庭教育因此才会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家也是社会大团体中最小的一个团体,它是人成长过程中的生活核心区域,也是把人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一座桥梁,它具有交通枢纽的作用。家庭的一切活动必须服从社会大团体的利益与要求,否则就会成为大团体中不谐调的一分子而被排挤或是被清除。家庭教育必须承认家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以此来开展一切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必须与社会挂勾,调整自己,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需要才能最终为社会所容纳。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又得走出家的地域限制,还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调整以适4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要。因此,它也是一个长期的、无休无止的过程!“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家庭教育也应如此!正因为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它是无可替代的,也必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也因此显得格外地重要。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必须本身了解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这自然需要学习!另外,父母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一丝不苟地实施家庭教育,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也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学校教育替代不了,社会教育替代不了,任何其它教育都替代不了,因为其它任何地方都无法真正替代孩子心目中的“家”!所以父母应该为家庭教育负全部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全部责任,一切推卸行为,比如把孩子甩给学校,全部交给老师,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其实就是做父母的失职!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终也会因此而受害!从艺术的角度看家庭教育有人把新生婴儿比作一张洁白的纸张——那么你往上面涂什么就会留下什么——伟大的艺术家就会使它成为一幅价值不菲的佳作,而平凡的人只会在这张白纸上留下一些粗糙的印迹,使它成不了美丽的画卷,甚至会使其变成一张废纸。那么,谁该来负责这张白纸的开发与利用呢?按照法律的规定,新生婴儿的父母应该享有这项大权!可这毕竟不是一张普通的白纸,废了又可随便换一张新的——这张白纸5绝不能随便涂画,因为每一笔都会在其上面留下抹不去的印迹,而且前面的笔划必将牵制影响后面的加笔!那么要想其成为一幅佳作,父母就必须具备伟大的艺术家的构想与灵感——先要整体规划,要在纸上勾通勒一幅怎样的画卷,然后再一块块的分隔,逐区地描绘。大艺术家之所以有传世佳作,那是因为他们在创作时找到了灵感,而这灵感源于智慧。有了灵感后找来画纸,他们就会依据画纸来构想勾勒整个画卷。构思完毕后,准备画画的工具与材料,就可以着手去完成这幅画卷。虽然这样说起来过程并不繁复,但其实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这幅将要问世的作品的质量!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出最初的灵感与构想决定着后续的一切工作!也就是说,负责新生婴儿成长的父母决定着他的未来!那么转为“艺术家”的父母又该怎样来呵护这心灵洁白如纸的新生生命的成长呢?这个小生命如何才会成长成为质量过关、价值不菲的“传世之作”呢?——换句话说,怎样才能成才呢?——这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对自己儿女的最大期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上面艺术家与白纸的关系,我们也就不难看出:要想使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成才,父母就必须有灵感——智慧,还要有整体构想,再就是踏踏实实的基础工作。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就是教育工作。因为父母的教育是在一个家庭6范围之内,或总是围绕着家族家庭的发展而展开,我就借用人们习惯的说法“家庭教育”来命名它。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才是决定小孩是否能最终成才的关键。家庭教育是新生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层次教育,其后续的一切教育都是以它为基础,因为它起着总缆全局的领头作用。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应该为孩子提供些什么呢?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该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这些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家庭教育必须正确地引导孩子看待世界万物,因为这是孩子整个人生的指南针!有了正确的航向,孩子才不会迷路,也不会绕弯道,才会顺利地找到人生的目的地!吃穿上的学问吃有吃的文化,穿有穿的讲究。父母在为孩子提供衣食之时,还应该正确地对孩子灌输吃穿方面的礼仪及知识信7息,让他们吃得健康,穿得得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饿了时要找吃的,冷时要穿衣服。似乎人人都会知道吃与穿,但事实上吃穿问题并非这么简单。在孩子还不能自己动手吃与穿时,父母自然该负责他们的吃穿问题。有人认为孩子饿了就需要吃,喂饱了奶那就够了,似乎只要孩子不饿着就万事大吉了。但其实这里有许多讲究,比如所喂的奶水的质与量,喂奶的间隔时间等是由父母掌握的。奶水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孩子的体质发育,喂奶的间隔时间影响着孩子的饮食与休息习惯。什么时候断奶,断奶后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食谱都对其今后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饮食习惯又决定着一个人的后期身体发育甚至整个的未来发展。有些父母总喜欢唠叨抱怨自己的小孩偏食,饮食习惯不好,如果他们认真地追根溯源的话,就不难发现这其实与孩子在婴孩早期的饮食行为习惯有着割不断的关系。如果断奶后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营养食物,不挑肥捡瘦,让他们习惯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他们自然就会适应并喜欢各种食物,哪儿还会挑什么食物。有些父母说孩子总是不喜欢吃饭,爱吃零食——垃圾食物。这也是父母的娇惯溺爱所致。如果孩子不是身体不舒服而胃口欠佳,大可不必迁就他们:给他们规定进食的时间,在间隔期内严禁吃零食;当他们饿得慌时也就是下一次的进食时间。俗话说,饥不择食,他们自然就会吃得香。这样看来,那些端着饭碗追着宝宝喂食哄宝宝吃饭的父母还有爷爷8奶奶不就显得荒唐可笑,太没有必要了吗?孩子饿了自然会找吃的。如果一味地强迫他们去吃,他们自然不乐意。如果把一切吃的都亲自送上他们的嘴边,只要他们张张嘴,孩子也很难学会自己动手使用碗筷吃饭。有些两三岁的小孩就会比更大的小孩使用碗筷,这并不是他们天生就强,而是父母教育有方,小孩自己锻炼出来的能力。可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明智的,这吃穿上还有更深的学问。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光吃饱是不够的,还得吃好。家里有吃的,外面到处都有吃的。小孩总是好奇的,看见别人吃得津津有味时嘴巴也会馋,也会吵着要吃。父母又该怎样来处理这些与吃有关的问题呢?父母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在孩子心灵深处留下很深的印象,而这印象也会左右着孩子应对外界食物诱惑的态度甚至更多。对于穿着,原本是为了保暖,后来又有了审美的介入,稍大一点略微懂事一点的小孩就会吵着要漂亮的新衣服。父母是该强调穿衣是为了保暖呢还是为了追求美丽呢,还是来个折中讲究得体呢?这无疑会影响孩子对于穿着还有打扮的认识。父母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后天的穿着行为。在这方面,父母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培养他们朴素节约的意识,还可以利用贫穷地区的境况来教育小孩,培养他们的爱心,维护他们天真无邪的善心。玩的学问会休息的人就会学习。我们不妨说会玩的人也就会学9习。其实玩与娱乐中本身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而学习本身也不是孤立的,学习本来就可以分散或融入到平时的玩乐中去。如果父母能将娱乐与学习合二为一,引导孩子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有用的东西,或是把他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游戏娱乐中去,让他们在其中运用所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技能,那么学习就是一种娱乐,而娱乐又等同于学习,孩子就会乐此不疲,他们也就会学会如何学习,并因此而不断进步!学习也就不再是令父母与孩子们头痛的问题了。做人的学问生活中无论是吃穿玩乐与学习,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孩子孤身一人完成的,这些活动常常在群体中发生,而且人必将走入社会群体,进行社会活动。如何顺利地完成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关键在于个体本身的周旋能力,即交际能力。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与交际能力,让他们学会在群体中如何做人与生存。许多人责怪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引发了独生子女问题——如小孩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娇惯等等。其实深究之下,这与计划生育政策根本扯不上边,要怪也只能怪做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得体。不是有句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吗?小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出生后在生长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的。古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性格已经定型的成人来说未必真实,但对于天生没有是非观的小孩10来说绝对有影响——事实上往往如此!从这一角度上说,父母的教育观念及其言行就决定着小孩的性格,而这并非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过错!小孩的活动倾向显示:他们倾向于与比自己稍大一点的人群一起玩耍。为了让人家接受容纳自己,他们不自觉地效仿“大哥哥大姐姐”的言行,认同他们的一切,甚至盲目地崇拜他们。其实他们这么做也就是怕人家不喜欢他们,不跟他们一起玩耍。如果能尽量博得“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欢心,叫他们做什么也在所不惜!所以为了给孩子找到好的伙伴,昔时孟母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