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大少年班语文考试试题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温罄熙熙嚷嚷炯炯有神惴惴不安B.弥漫穿流不息失魂落魄迫不急待c.婉约面面相觑无限暇想晰晰沥沥D.缥缈层峦迭嶂骇人听闻望穿秋水2.王雷是一个球迷,同学杨帆给他送来一张球票,邀请他一起去看中国和巴西的足球友谊赛,不巧的是王雷因有急事不能前往,他该怎样对杨帆说呢?你认为下列四种回答中最得体的一项是()A.哎呀,你怎么不早说?我好早做安排。B.非常抱歉,这次我有事不能去了,下次你有票我一定去。C.谢谢你,我很想和你一起去观看这场比赛,可惜我有点急事脱不开身,只好失陪了。D.比赛肯定会很精彩,你自己去看吧,我就不去了,回来你给我讲讲可以吗?3.下列句子语意明确的是()A.王老师是前几天才调进我们学校的,许多学生还不认识。B.京北地区大面积防护林的建成,有效地阻止了风沙对北京的侵害。c.这位新来的教练是出国刚回来的李刚的哥哥。D.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B.离散了半个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圆....了。C.大家听了这个笑话,都笑得前仰后合,他也不例外,莞尔而笑....。D.这道题太难了,同学们对此不可理喻....。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同答5—8题。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家贫,事母甚孝。所居有石楠树.构茅屋,奉母朝夕。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其母问日:“儿何悲?”应曾日:“儿无所悲也,心白凄动耳。”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有女乐数十部.咸习蒋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农,殿上弹《胡笳十八拍》,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著名大梁间,所至争慕其声。咸狎昵之。然颇自矜重,不妄为人奏。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己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待郎不至,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应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注]①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②戏下:麾下。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对峰传.之传:传诵,歌诵B.罔.有善者罔:无,没有c.然颇自矜重.重:庄重,自重D.有桃源人见而怜.之怜:同情,可怜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故.人呼为“汤琵琶”云。B.{不期年而.成。{故.时有物外之趣{濯清涟而.不妖C.{乃.上马杀贼。D.{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7.下列各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份,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应曾)以碧镂牙嵌琵琶B.令(应曾)弹《塞上》之曲C.(王将军)乃上马杀贼D.(应曾)夕陈酒浆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汤应曾善弹琵琶来源予他对音乐的深厚乐趣,先是听到歌声就感动得哭,后是自己歌唱完便感动得哭。B.善弹琵琶的李东垣、江对峰、蒋山人死后.周藩王令他的乐队都学习蒋山人的技艺,没有能学来,这一笔实是反衬汤应曾的弹技高超。C.后来,汤应曾被招幕府中,每次在打猎、阅兵及上阵前必让其弹奏一曲,说明应曾弹奏不只是好听,更在内涵的丰富,鼓舞人。D.汤应曾回家探母时,听到自己妻子的事,悲痛万分,在妻子墓地旁弹奏琵琶深情地祭莫已亡的妻子。第II卷三、本大题3小题,共13分。9.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4分)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缓。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析颈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建筑的阅读张抗抗对于大多数的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谈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问“。建筑与文学的构思——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这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比如在一个故事中,其内涵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的“那一个”而不是故事本身。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与“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的所指。建筑与文学的想像——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像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的海水映村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乌,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像,想像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没有想像,灵感无法酝酿。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像,才会产生像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生活中的精神空白。而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次灵感的闪现,均被“想像”的翅膀所牵引所蛊惑,“想像”应是灵感之母。建筑与文学的语言——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呢?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艾菲尔铁塔雄伟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艾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二百年后,艾菲尔铁塔所蕴含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了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始终将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12.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类同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每一小题均不超过20个字)(4分)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13.本文认为“埃菲尔铁塔”和”长城”的语言内涵分别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第三段说,“想像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次灵感的闪现,均被‘想橡’的翅膀所牵引所蛊惑,‘想像’应是灵感之母”。这中间分别将“想像”比作了“酶”、“翅膀”和“灵感之母”。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个比喻的不同含义。(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学家‘批’建筑物”是指文学家对建筑物的批判,如《阿房宦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丽来揭露秦始皇的暴政;B.文中列举李白的诗句和巴比伦“空中花园”旨在阐明想像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C.窑洞以黄土作为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D.“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般眼睛的左眼和右眼”是说建筑师和文学家都具有相同的艺术性,他们都有用眼睛捕捉世界,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禀赋;E.本文论述了建筑与文学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的内在有机联系,引导读者要像欣赏文学的样去发现建筑美。五.语言表达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则短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