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骆驼祥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老舍与《骆驼祥子》老舍是一位跨越了中国现当代半个多世纪的文坛巨人,极具创作个性的杰出作家,他对于北平市民的批判和表现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老舍通过对北京市民社会这一独特的对象世界的发掘,达到了对于民族性格、民族命运一定成都的艺术概括,达到了对于时代本质的某种揭示。一、生平与创作概况老舍(1899年至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足,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杰出的语言大师。笔名老舍最初在《老张的哲学》中使用。他还有舍予,絜青、絜予等笔名。关于老舍我们做一个简单介绍,老舍的父亲曾经是一位保卫皇城的护军,在老舍不到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跟八国联军在巷战当中阵亡了。从此他的母亲就带着几个孩子靠给人家做点杂活来养活几个孩子,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老舍小时候的家庭条件是相当艰苦,也正因为如此,老舍对于北平市民社会,尤其是对于北平下层市民社会,对于城市贫民他们的生活是有着非常深切的了解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老舍日后在他的创作当中,写的最多的是北平的市民,是北平的城市贫民。因此说一个作家的创作如果想取得成功的话,他一定是选择他最熟悉的一个题材领域,这就好像鲁迅他擅写农民,知识分子。又比如说郁达夫他善写留学国外的年轻人,他们内心的这种苦闷。还有很多作家我们逐一都会讲到。你比如说大家都熟悉的矛盾,他擅写都市题材,我们还会讲到萧红,讲到巴金,讲到张爱玲等等。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在中国文学史上但凡有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一定是选取了他最擅长题材,这样一个领域。老舍也是如此,老舍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共计有1000多篇。他的成名作是“旅英三长篇”,为什么叫旅英三长篇呢?是因为这三部作品《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都是在英国期间创作的。所以我们称它是旅英三长篇。这是他的成名作。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的创作就进入了一个鼎盛期,这时候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离婚》,《牛天赐传》,《猫城记》,《月牙儿》,《断魂枪》,《柳家大院》等。老舍在40年代的创作主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贫血集》等。建国后老舍的创作,最优秀的作品是《茶馆》,《正红旗下》,《龙须沟》等。以上是老舍的整个创作情况。接下来我们看老舍对于北平市民社会的这个描绘和揭示。二、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老舍在小说当中可以说写到了北平市民社会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他的小说几乎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市民的王国,比如说像车夫,艺人,暗娼,巡警,教员,拳师,土匪以及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等等。总之北平市民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够在他的小说当中看得到。总体上说老舍主要写了这样几类人物:第一类是老派市民,再有就是新派市民,还有就是城市贫民,还有就是理想市民。总体上说,就是写了这四大类的市民形象。首先我们来看老派市民,这样一类人物也是老舍笔下最丰满、最生动的一个形象系列。这一类老派市民他们有一个总体的文化背景,概括来说就是一种“农”者心态,也就是说老舍笔下的老派市民都有这样一种浓者心态,作为北平市民怎么会有农者心态呢?我们引用老舍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老舍说:“北平虽然是个城,但它也跟着乡下一起过年。”就是北平虽然是个城,但是他的风俗习惯,文化心理,行为方式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脱离掉乡土性。也就是说老2舍的市民世界它的总体的背景它是乡土性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农者心态构成了老舍笔下市民社会的一个总体的文化背景,因此他们在道德情感上就继承了农民的朴素,而从历史观上看,他们又继承了中国农民的某种狭隘,自私和保守。老舍正是通过对这样一些东西的发掘,来探讨中国文化最一般的心理痼疾和再造的基础。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他哪些地方有问题,他有没有这种再造的可能性。比如说中国的农民他有朴素的一面,他的朴素善良能不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再造的一个基础呢?还有他们自私,狭隘,守旧,这些是不是国民劣根性的一个体现呢?如何改造这些心理的病态呢?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来讲,老舍其实是继承了五四文学占一个启蒙的传统,老舍的创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显示出来了,对于鲁迅的批判国民性体制的一个继承。接下来我们看看老舍是如何通过老派市民形象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痼疾,来思考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没有再造的可能。在老舍小说中写到老派市民的有很多,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四世同堂》,《离婚》。《离婚》当中的张大哥,他是老派市民的典型,小说中写他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就那么足,张大哥一生要完成的使命就是做媒人和反对离婚,对张大哥来说离婚就意味着既有秩序的破坏,而他毕生的事业就是要调和矛盾,凑合着过日子。小说一开始就点出了他就是调和,凑合,他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比如说他认为凡事都要拿小筛子筛一筛,那样就不会走到极端上。怎么筛就是权衡一下,合不合适啊。比如说他的穿戴,他的用度,他的衣服,帽子,手套,手仗全都是时髦的人用过了半年多,而老顽固还要再思索两三个月才敢用的样式和风格,足见张大哥的这种中庸和保守。但是他又很热心,谁家要是出现矛盾他都会去帮忙,尤其是帮别人做媒,一包到底。但是当他自己遭难的时候却没人愿意帮他,比如说他的儿子张天真被误认为是革命党抓入大牢,周围的人不仅不帮反而是落井下石,后来他想尽办法把儿子救了出来,他尝尽了世态炎凉,但是却没有因此而改变。他还是照着以往的那个处事态度,还是凑合着过日子。《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老舍写这个人物就是要把他拉到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抗日战争来给这些老派市民照一个X光,把他们种种的优点或缺点暴露在抗日的大背景上给人们看,通过这种方式老舍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意图,这些典型的老派市民到了抗战的年代依然安分守己,因循守旧的话,他就有可能招致整个民族的灾难,我们来看小说当中是如何写祁老爷这个形象的。我们从短片当中可以看到祁老人面对侵略者的态度和方式和他的孙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孙子因为日本人的侵略,连书都念不下去了,祁老人是什么态度呢?祁老人面对民族灾难,他认为只要我预备上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多大的乱子都能挺的过去,即便是炮弹在空中飞,日本兵在街上跑,他也会关上大门,用口破缸顶住门,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消灾避祸了。他是如何看待这场侵略战争的呢?他认为这是日本人爱占小便宜,老人说到了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他说那石狮子要是搁给我,我就送给他们算了,反正搁那也没用,你说这些侵略者跑到自己的家门口来烧杀抢夺,你居然可以把自己家的东西拱手送给他们,这是一个简单的石狮子有用没用的问题吗?祁老人却糊涂到这种程度。当这些侵略者冲进他们家的时候,老头子还要跟他们讲礼数,别管天下怎么乱,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面对那些来抄家的便衣他又是鞠躬又是微笑,满面笑容的去领受这些便衣的训斥。当然祁老人他也希望拒敌于家门之外,他也很同情邻居钱默吟,钱默吟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每天在家喝喝酒,养养花,日子过得很悠闲,但是抗战爆发,3他的小儿子参加了抗战,后来壮烈牺牲,因为儿子的原因,钱默吟被日本人抓了起来,严刑拷打,后来也又被放了出来,祁老人虽然很同情他,但是怕受牵连,没敢去看他。这个老人既糊涂,也善良,也真愚昧,就是这样一个狭隘的,有点自私的,糊涂,愚昧的老人,当他被逼的走上绝境的时候,他终于也觉悟了,最后他自己的重孙子才几岁的孩子活活饿死在他的怀里,这时候他真真的觉悟了,他对侵略者这种兽行有了清醒的认识。新派市民,他们的产生有一定的背景,这和中国城市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分不开的,北平的市民阶层文化意识变得驳杂,因此一大批受到西方现代文明影响的新派市民应运而生,但是不幸的是这些新派市民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更多的汲取了中西文化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人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在老舍笔下,新派市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恶少型的洋奴,另一类就是洋派青年。首先来看第一类,恶少洋奴,这一类人物实际上是殖民地中国的产物,受西方资本主义观念影响,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寡廉鲜耻,行径卑劣。比如说《离婚》当中的小赵,《赵子曰》:欧阳天风等。以《离婚》当中的小赵来做简单说明,小赵是财政所的一名普通的科员,他为了向上爬,非常的心狠手辣,他首先是笼络首所长的太太,他认为所长是受所长太太的控制的,我要笼络了所长太太,那所长岂不是也受我支配了吗?小赵非常的寡廉鲜耻,唯利是图,道德沦丧的这样一个恶少型的洋奴,对于这样一类人物老舍是给予了鞭挞和批判的。再来看另外一类人物,洋派青年。在写这类人物的时候,老舍作品中的文化意味加深了,而且价值判断也相对模糊,不像是对恶少那样做一个单纯的判断,像《牺牲》中的毛博士,《善人》中的穆女士,《离婚》中的张天真,他们向往西方物质文明,对西方进步思想缺乏深刻理解,只取皮毛美化自己,装点门面。比如《善人》当中的穆女士,为了显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女性,让别人叫她穆女士,实际上她是已婚女士,就是汪太太,她是花着丈夫的钱,靠着丈夫过日子,她为了显示自己是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她给自己的丫头死了两个非常别致的名字,一个叫博爱,一个叫自然。但是她对自己的女儿一点也不博爱,对女儿不是打就是骂。她为了赶时髦她会到处去演讲,讲沐浴,节食,就是教女孩子为了减肥节食,就是劝大家要讲卫生,要少吃,不要一顿就吃五六个窝头,不要一顿吃四大碗面条,而要吃牛乳和面包。在那样一个时代,在很多人还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时代,她在一个公众场合谈这些东西,简直就是不切实际,空虚无聊。《牺牲》当中的毛博士,他人虽然回国了,但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似乎还留在美国,举个例子,毛博士从来不去中国的澡堂子,他嫌脏,他也从来不吃中国菜,他觉得那个不卫生,他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像美国人一样,都要按照美国的精神去做事,用美国的眼光看事情,有些崇洋媚外的色彩。《离婚》中的张天真也是一个洋派青年的典型,小说中是这样写的:……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装。爱“看”跳舞,假装有理想,皱着眉照镜子整天吃蜜柑。拿着冰鞋上东安市场,穿上运动衣睡觉。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院的广告。从这段话大家是不是对这类人物有所了解呢?这是一个只汲取了西方文化皮毛的年轻人,爱赶时髦,只取一点来装点自己的门面,对西方文化并没有正真的了解。城市贫民系列在老舍“市民世界”里占有特殊位置。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突出地表现了老舍艺术的批判性;如果说老舍对旧派市民和新派市民的这种描绘是带有通俗的喜剧色彩,老舍对城市贫民的这种描写则充满了一种浓烈的悲剧意味。《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和小福子,《月牙儿》当中的第4一人称“我”,还有像《四世同堂》当中的小文夫妇,小崔等。《月牙儿》当中的母亲双手碰着女儿的脸盘,她花白的头发被寒风吹得非常凌乱,她的脸上充满着怜惜和酸楚,女儿两臂抱着妈妈的肩膀,脸上写满了无助和无奈、屈辱。这个作品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开写的,“我”是一个孤苦无依,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她的妈妈带着她改嫁了,后来母女俩就跟着她的继父一起生活,继父对他们还是蛮好的,所以她们曾经也度过了一段虽然贫穷但也快乐的时光,但是不幸的是她的继父也去世了,这之后她的母亲一开始也是给人缝缝洗洗,做点杂活来维持他们母女俩的生活,但是这点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活,没有办法,母亲只好选择了以最屈辱的方式来换取母女俩的生存,她靠出卖肉体为生,后来母亲年老色衰,上门的客人也越来越少,眼看着母女俩又是衣食无着了,母亲就和女儿说让她和母亲一样以这样的方式来换取生存,女儿这个时候还正在上学,她当然是不肯以这样屈辱的方式来换取生存。于是她就拒绝了妈妈的请求,母亲就和一个馒头铺的掌柜走了,女儿好在她所在的学校校长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就让她在学校里干点杂活以此来糊口,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校长就换人了,又来了一位新校长,这就意味着女孩再一次要落入到衣食无着的境地,就在这个时候校长的一个外甥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就跟她甜言蜜语,哄着骗着两个人生活在了一起。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这个校长的外甥的妻子就寻踪而至,这女孩当然不知道他是有妻室的,这个校长外甥的妻子见了她没吵没闹,见了她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