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宋:赵匡胤汴京(开封)960~1127年南宋:赵构临安(杭州)1127~1279年两宋政治军事与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学习目标通过时空定位分析宋朝立国的背景,学生理解宋初制度变革的原因与内容。通过比较性阅读,分析唐到宋政治制度与军事方面的变化,学生理解唐宋之变在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上的表现。通过阅读分析多元史料,学生学会对不同史料进行甄别判断并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231前代之弊目录2防弊之策3蓄意改革4南宋偏安第壹章节Chapterone前之弊代(一)藩镇割据后梁朱温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邺都留守五代历时都城后梁907-923开封后唐923-937洛阳后晋936-947开封后汉947-951开封后周951-960开封(二)边境危机材料一:(燕云十六州)这一带古往今来就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有较充足的劳动力和兵源,且既有适合农耕、提供财富的大同盆地和冀北平原沃土……还有太行山及其支脉燕山等可作防守屏障。从燕云十六州向南就是中原的一马平川,任何觊觎汉地富庶的游牧民族即使缺乏进取心,也会因为拥有这片土地后对南面的中原王朝形成天然而巨大的战略威慑、并使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骑下而感到高枕无忧;相反,失去了这片土地的南方的皇帝们一定会如鲠在喉、寝食难安。——李强编《辽太祖阿保机的耶律家族》(三)皇帝权威材料一:几十年间(五代十国时期),军队要谁做皇帝,谁就得做。赵匡胤昨天还是一殿前都检点,今天是皇帝了;那是五代乱世最黑暗的表记。若把当时皇帝来比宰相,宰相却有做上一二十年的。相形之下,皇帝反而不像样。试看五代时,有那几个皇帝获得像冯道般的客观地位与受人尊崇呢?——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藩镇跋扈、地方权重分裂割据、边境危机权臣篡逆、皇权失威纲常失纪削弱地方权力统一、收复失地加强皇权、削弱武将与宰相的权利【思考】继五代十国而起的赵宋王朝面临了哪些问题?假如你是赵匡胤登上帝位,你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第贰章节Chaptertwo防之策弊(一)战端未竟1、统一:“先南后北”方针(963——979年),先后收复各个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结束。2、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979年高粱河之役986年雍熙北伐3、边境危机北宋与辽:1004年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1042年绍兴和议(一)战端未竟材料一:(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材料二:澶渊之盟后,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苏辙探究:北宋的对外政策与唐朝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唐朝:进攻性宋朝:防御性(守内虚外)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双方内部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稳定。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岁币等支出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二)削弱地方四监司——中央派到地方监临指挥地方——文官担任——与知州彼此制约“……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回答:“……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清]毕沅《续资治通鉴》思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宋朝为了削弱地方权力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一:赵宋为彻底消除藩镇之弊,竭力削弱厢军。除了使之在待遇、装备、地位上不如禁军外,宋太祖还采用宰相赵晋“收其精兵”之谋,把厢军中壮勇者全部选送禁军。对剩下来的弱旅也很少进行军事训练,而主要让其承担诸州劳役。——何力《力不从心,失地何复》材料二: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材料三: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贫弱……惟地方贫弱,所以金兵内侵,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87页思考:1、宋代削弱地方措施的实施会产生什么影响?2、唐宋两朝在地方制度上有什么区别?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使得制度僵化,地方缺乏自主性,对外战争失利,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唐宋地方制度区别:唐朝:设置节度使,后期地方权重,造成藩镇割据的乱象;宋代着重削弱地方权力。思考:1、宋代削弱地方措施的实施会产生什么影响?2、唐宋两朝在地方制度上有什么区别?(三)分散相权思考: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结合上述示意图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2、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度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散相权的方式:唐:决策流程分权宋: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专业领域分权思考: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结合上述示意图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2、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度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2、产生的影响: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府三司制度:权力分割过细,行政效率低下;进一步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三)抑制武将材料一:田锡言道:“今(宋朝)之委任将帅,而每欲从中降诏,授以方略,或赐以阵图,依从则有未合宜,专断则是违上旨,以此制胜,未见其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思考:阅读书本50页及材料,列举宋朝抑制武将的措施。分散军权调兵权:枢密院(文官)统兵权:三衙(武将)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杯酒释兵权:剥夺武将兵权提倡文治利用阵图等遥控指挥作战军队行政皇帝台谏枢密院中书门下(政事堂)财政监察中央:二府三司制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御史中丞知谏院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三司使)军事枢密使枢密副使调兵三衙(禁军)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殿前司统兵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化事权,行政效率低下,造成三冗现象中央路府、州县安抚使司(帅司)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知县(或县令)地方管理:(2)通判→知州(1)文臣→知州(3)转运使将州县财赋收归中央谏议制度(仁宗提拔张贵妃的叔叔)既降旨,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言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宋·朱弁《曲洧旧闻》宋人好议论……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天下自任,议论褒贬,无所顾避。——邓小南《宋代历史探寻》《劝学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材料一:(五代十国)后汉名将史弘肇说:“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毛笔),焉足用哉!”——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07《史弘肇传》科举制度宋太宗在位21年(976-997)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1022-1063),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又四千五百十七人。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范仲淹进士第九十七名参知政事庆历新政王安石进士第四名参知政事王安石变法欧阳修进士第十四名参知政事庆历新政苏轼进士第二名通判革新除弊曾巩进士第一名知州廉洁奉公“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吸取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锁院制度弥封制度誊录制度别试制度1打破门第限制,更面向社会;科举制度2取士数量增多,社会流动增强;3考试制度严密,注重程序规范,更加公平公正;4科举成为做官的主要途径崇文抑武制度:文臣领兵以文治武当兵刺字风气:重文轻武蔡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张希清《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先朝庶政,尽有成规,务在遵行,不敢失坠。夙奉圣颜,备闻圣训,在于庶政,悉有成规,惟谨奉行,罔敢废失。夙侍圣颜,备承宝训,凡百机务,尽有成规,谨当奉行,不敢失坠。“祖宗之法”因循保守难御辽夏虎狼之师1宋真宗:澶渊之盟1004年宋·辽2宋仁宗:庆历和议1044年宋·夏对外:积弱崇文抑武守内虚外冗官冗兵冗费对内:积贫第叁章节Chapterthree蓄改革意庆历新政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官长。五、均公田。六、厚农桑。七、修戎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十、重命令。现在国家一分钱都没了,还老打不过别人咋办?没有钱花的宋神宗宰相富弼愿陛下二十年不要谈兵事。爱砸缸的司马光旧制度没问题,问题在于用人不当。吃货苏轼国家能不能存亡靠的是道德,不是强和弱。天不怕地不怕王安石“宰相富弼”“爱砸缸的司马光”“吃货苏轼”被移出了群聊熙宁新法(王安石变法)1.富国之法措施内容作用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政府低息贷款保障生产;打击…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增加收入、保障农时打击…;稳定物价节省政府支出设立市易务,政府调控物价以钱代役兴修水利按土地多少收税确定采购原则2.强兵之法措施内容作用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加强统治秩序;节省了军队训练费用。提高了武器质量和产量马匹的质量数量提高;节省政府养马费用。加强了军队战斗力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兵农合一)百姓申请养马,政府补贴以将为军队基层单位,设置正将专管训练;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3.取士之法措施内容作用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注重实际能力培养专门人才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取消明经诸科。重新编纂教科书;设置专门学校(律学、医学、武学)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吏材料一:(司马光说)介甫素刚直……及宾客僚属竭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輒弗色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宋史・孙固传》材料二: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熙宁二年七月,颁均输法;九月,颁常平给敛法,也即“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法;熙宁三年十二月,连颁保甲法和募役法;熙宁五年三月,颁市易法;五月,在保甲法基础上增加保马法;八月,颁方田均税法。——李洁非《王安石变法》思考:1、根据材料及所学内容分析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2、材料二与材料三分别属于史实和史论哪种范畴?3、史料研读应该注意些什么原则?熙宁新法(王安石变法)材料四:(守旧派苏辙认为青苗法)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之困,不为利也。——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材料五:今出钱货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道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宋史·司马光传》材料六:(青苗法实施过程中)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尝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思考:1、根据史料分析,为什么青苗法会“本以救民之困”变成“病民”之法?2、根据材料及所学内容分析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3、史料研读应该注意些什么原则?材料一、材料五司马光:王安石敌对势力对王安石其人与青苗法的史实阐述与评价材料六赵翼:后世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的史实阐述与评价材料三李洁非:后世史学家总结的史实材料二钱穆:后世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结论材料四苏辙:王安石敌对势力对青苗法的评价史料研读的原则:1、孤证不立2、根据作者的立场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