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山东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山东省具有生猪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社会优势、经济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政策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养猪业在波动中发展、适应中调整、竞争中突围,初步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生猪出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和养猪业产值稳步增加,成为仅次于四川、湖南和河南的全国第四大生猪主产区。“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养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省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0%左右,为提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山东作为生猪养殖大省,既面临众多挑战与考验,也将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尽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由生猪养殖产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做好生猪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强化产业经济形势研究,为政府决策服务,进一步提升全省生猪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稳定产量、提质增效、生态环保、品牌创建的发展目标,生猪创新团队从现状与成效、潜力与优势、关键核心问题与技术需求、思路原则与目标展望、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2―一、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养猪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数量稳定增长。20世纪90年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开启了规模养猪的新篇章,集约化、工厂化猪场蓬勃崛起,山东养猪业开始跨入规模化养猪阶段。进入21世纪,山东养猪进入全面转型期,跨入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一大批先进技术的运用,特别是生态养猪新方法、新模式的推广,使养猪行业步入了集约化养殖的新阶段,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1.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经济地位稳步提升近10年来,山东省生猪生产规模逐步增加,产品贡献和产值贡献及其占全国比重稳定增加,产业经济地位逐步提升。(1)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呈现出稳定增加的发展态势,生猪产业产品贡献稳步增加,详见图1。―3―由图1看见,2007年至2015年期间,山东省生猪存栏量由2657万头增加到2849万头,增加了7.23%;生猪出栏量由3654万头增加到4836万头,增加了32.35%;猪肉产量由300.1万吨头,增加到397.44万吨,增加了32.48%。进一步分析可见,2007年至2015年期间,全省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增加了32%以上,明显高于生猪存栏量的增长幅度,这意味着全省生猪养殖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进而生猪出栏率提高。统计结果表明,山东省生猪出栏率由2007年的131.51%提高到2014年的165.30%,增加了33.79个百分点。(2)养猪业产值呈现出整体上升的发展态势,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生猪产业产值贡献明显,详见图2。由图2可见,2007年至2014年期间,山东省养猪业产值(当年价格)由514.77亿元增加到933.19亿元,增加了―4―81.16%;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稳定在38.5%~41.5%之间。(3)生猪生产量占全国比重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山东省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和养猪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总体上呈上涨趋势,详见图3。图3可见,2007年至2014年期间,全省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比重由6.04%增加到6.25%,增加了0.21个百分点;生猪出栏量占比由6.47%增加到6.74%,增加了0.27个百分点;猪肉产量占比由7.00%增加到7.17%,增加了0.17个百分点;养猪业产值占比由6.33%增加到7.61,增加了1.28个百分点。2.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空间布局特征明显中国畜牧业年鉴统计数据表明,山东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从2002年的37.36%增至2010年的73.79%,年―5―均增幅为8.88%。其中,规模化程度提高最快的阶段为2005~2007年间,2006年时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超过50%,此后生猪规模化养殖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东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较高,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但领先优势逐渐缩小。中国畜牧业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至2014年间,全省年生猪出栏量在50头以下的散养户由123.56万户减少到83.59万户,减少了32.35%。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全省17地市生猪养殖数量的差异,形成了明显地域特征。其中,潍坊、济宁、临沂、德州、菏泽等5个地市为生猪高产区,烟台、青岛、泰安、济南和聊城5个地市为生猪中产区,日照、滨州、枣庄、威海、东营、淄博和莱芜等7的地市为生猪少产区。从空间布局上看,德州市是处于鲁西部的孤点,潍坊、济宁、临沂和菏泽在养猪的空间分布上构成S型结构,因此全省的生猪生产格局呈现明显的“一个孤点—S”型格局。二、产业发展潜力与优势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山东省生猪产业在地方猪种资源、联合育种、饲养规模、产业体系、现代化模式、区域布局和产业政策等7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与发展潜力。1.优良地方猪种资源丰富山东省具有丰富的优良地方猪种资源,诸如莱芜猪、大蒲莲猪、里岔黑猪、沂蒙黑猪、烟台黑猪、五莲黑猪等,这些地―6―方优良品种都具有繁殖力高,肉味鲜香浓郁、细嫩多汁等优良的种质特性。同时,近些年又从国外引进瘦肉产量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优良的瘦肉型猪种。充分利用地方猪种高繁、肉质优良、适应性强等种质特性和国外瘦肉型猪种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的性状,是未来培育优质肉猪的基础和方向。2.生猪联合育种行动起步早2013年8月山东省启动了《山东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13-2020)》,目前有20余家省级原种(一级)猪场参加全省的联合育种,其中7家还积极参与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遴选和全国联合育种计划的实施。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省有资质的原种猪场和一级种猪场61家,存栏种猪5.7万头,二级种猪场342家,存栏种猪31.6万头。到2015年底,在全国95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中,山东省共有日照原种猪场、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威海赛博迪种猪有限公司、潍坊江海原种猪场、临沂新程金锣牧业有限公司、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鼎泰牧业有限公司、山东荣昌华特希尔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等8家,位列全国先进行列。3.规模优势明显据行业统计,全省共有养猪场户110万个、生猪屠宰加工企业815家,从业人员400余万人。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生猪存栏2849.58万头,出栏4836.14万头,猪肉产量―7―397.44万吨,居全国第四。我省的生猪生产除满足本省需求外,每年有5万余头的种猪外调满足周边省份猪种改良需要,有近1/3生猪及其产品外调京沪杭宁和出口国际市场,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的肉食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产业体系基本健全目前,全省拥有种猪场379家,其中国家级核心育种场8家,建有30头以上种公猪站131家、种猪测定站1处,形成了原种繁育、纯种扩繁、杂交扩繁、商品猪生产相配套,种猪测定、联合育种、良种改良为支撑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共计28271个,饲养出栏的生猪占全省年出栏生猪的42.94%。其中,生猪标准化养殖占60%以上,年出栏万头以上养猪场达到210个,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标准养殖为方向的生产体系。全省年加工10万头以上的生猪屠宰企业61家,其中前15家企业年加工生猪2500多万头,占全省屠宰量的近50%,形成了以金锣、得利斯、龙大、银宝等企业为引领,屠宰厂为支撑、屠宰点为补充的屠宰加工体系。与生猪产业配套的关联产业服务获得较快发展,猪配合饲料产量占全国7.5%,兽药占16.6%,装备占35%,技术服务、工程咨询、检验检测逐步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支撑服务体系。5.现代模式雏形初显―8―各地充分借鉴我省现代农业组织发展经验,大胆实践探索,形成了统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模式。以金锣、龙大等集团化经营加工企业为代表,向上延伸兴办种猪场、建设养殖基地、开展合同养殖,向下延伸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形成专业化集团经营模式;以新希望六和、环山集团等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代表,从饲料生产起步,对周边养殖基地规划布局,开展“良种、饲料、兽药、技术、调拨”五统一服务,形成产业化经营、聚落式发展模式;以得利斯、济宁康悦合作社等合作化经营为代表,养殖户通过合作社实现“良种改良、生产资料采购、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统一经营服务,形成合作化经营模式。目前,全省70%以上养猪场(户)加入了不同模式的生猪产业化经营组织。6.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养猪业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生猪养殖大县为中心,与地方资源禀赋、养殖习惯、消费市场相适应的产业布局。50个生猪大县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2%、65%、65%。一是鲁中南传统优势区:包括临沂、潍坊、泰安、枣庄、莱芜、济宁等,生猪存栏占全省的57%,是生猪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区域。在保持数量稳定或适当控制发展规模的同时,规范发展,提升质量、效率和水平是这些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的趋势。二是鲁西北新兴发展区:包括菏泽、聊城、德州、东营、滨州、淄博、济南等,―9―生猪存栏占全省37.63%,大型养殖、生猪加工不断进入,生产发展快、增长潜力大。对接京津冀济高端消费市场,进一步提高集约化、标准化养殖、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升质量,挖掘潜力,高起点、高效率发展。三是胶东高端提升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生猪存栏占全省7%,数量相对稳定,水平提升较快,率先向高端迈进。突出气候和资源优势,强化肉食品精深加工和畜牧装备产业优势发展,拓展出口市场。四是特色生猪产业隆起区:主要包括莱芜猪、大蒲莲猪、里岔黑猪、沂蒙黑猪、烟台黑猪、五莲黑猪所在地区,虽然比例较少,但拥有地方资源优势,下一步重点依托地方品种,实施产业开发,逐步形成特色猪肉主产区。7.产业政策引导明确“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畜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为进一步发挥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优势,加快由养猪大省向养猪强省跨越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重点。2016年以来,国家和山东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主要有: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和区域布局,把山东省定为生猪重点发展区;明确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八项重点任务,具体是: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提升饲料兽药产业发展、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动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强化生猪―10―疫病防控。山东省畜牧局颁布了《山东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6-2020)》,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产业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此外,随着《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和《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2016-2020)》的批复实施,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升级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常态。国家和山东省出台颁布的一系列政策规划,为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环境。三、关键核心问题与重点技术山东是养猪大省,但还不是养猪强省,与国内外先进的养猪生产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育种与繁育、营养与饲料、疫病控制、生产与环境控制、产业组织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存在的关键核心问题1.生猪产业链在育种与繁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育种与繁育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四方面:(1)地方猪种保种及选育工作亟待加强。我省拥有丰富而珍贵的地方猪种资源,具有莱芜猪等6个国家级地方猪品种资源。然而,当前我省多数地方猪种保种选育场普遍缺乏系统规范的育种管理体制,育种基础工作薄弱,育种技术手段、育种基础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种猪的性能测定、品种登记工作没有―11―有效开展,许多功能性基因得不到利用,甚至丢失,最终导致地方猪种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