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童话教学策略一、当前教师对童话教材的认识什么是童话呢?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同其它体裁的课文一样,承载着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不同的是,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写给儿童的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它的情节适合儿童的想象,有生活的情趣,给儿童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童话具有这样四个特点:1、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我们看,《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小牛郎说到大牛郎,再说到他与织女的相遇、给合、生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这些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而且形象鲜明,一读不忘。《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着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使人读后无不称快。这篇童话的情节生动,马良的形象鲜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2、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幻想是想象的一种。它是与个人愿望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这是一种创造想象而不是再造想象。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咒话会现出金银珠宝,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衣服能刀枪不入……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里,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但是幻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它们之间往往是通过象征法结合起来的。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话里的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自以为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意义。3、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活、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童话多用似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金鱼、渔夫和贪婪凶残的老太婆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些2情节、景物的反复叙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这们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曲折有趣。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人教课标版教材为例,在整个小学阶段的333篇课文中,童话有44篇,占13.2%。其中低年级课文120篇,童话36篇,高达30%。随着年级的升高,童话所占的比例呈递减趋势。那么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在低年级教材中安排这么多童话呢?这当然是考虑到七、八岁的孩子的头脑还处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童话自然是孩子们亲近的朋友。而低年级教学以识字为主,把相对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动有趣的童话中,无疑会给识字教学营造一个愉悦的情境,从而降低了识字的难度。由此可见,童话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载体。那么,对于已经具有识字能力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为什么还要学习童话呢?童话的基本特点是用拟人的手法(如鸟语兽言之类)写成的幻想故事,它奇丽多彩,富有儿童生活气息和情趣,有儿童的口吻,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童话的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童话教学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童话,简单地说,就是用儿童的语言,写给儿童的富于幻想的故事。他的语言通俗有趣,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这些正是小学生所喜欢的。这样,在中高年级选编童话,目的是吸引学生阅读,让孩子们爱上童话阅读。我们再看中高年级入选的8篇童话中,经典童话就有6篇,分别是《陶罐和铁罐》、《七颗钻石》、《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渔夫的故事》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它们是不同国家的优秀童话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课文全部是童话。这些,必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他们阅读的窗口。教材中的童话世界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谈动物之间的关系,动物之间的关系正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编者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其他方面,而较少锁定于人人我我、是是非非之间。尤其是对立僵硬的关系减少了,体现出一种包容、一种多元。二、小学生对童话学习的需求。我曾对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喜欢(不喜欢)童话”,结果“喜欢童话”的学生占到100%。看来,没有孩子是不喜欢童话的。学生对童话的喜欢和认可是惊人地一致。既然这样,那么,学生喜欢以什么方式学习童话呢?鉴于以上老师和学生对童话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童话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三、课堂教学中童话该如何教?1首先,童话教学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趣味性原则:童话一般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做3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可以说,童话是最贴近孩子的一个神奇的世界。童话作品中的情趣易于儿童接受,又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因此,教学中,要凸显童话的趣味性。以读为主的原则:童话的语言浅近、生动、简练、质朴,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是能够达到理解的目的的。在教学中,应当以读为主,切忌教师繁琐的讲解、琐碎的问题破坏了童话的完整性。同时,童话中简洁、流畅的语句,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说的原则:教学时,教师生动的讲述,会把儿童带进童话的世界里,激起儿童的思想感情,并引起儿童复述的愿望。从一年级起就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复述时还要注意要求他们依据童话的语言复述,千万不要随便添枝加叶,应不失去童话优美的色彩。比如在教完《纸船和风筝》和《从现在开始》后就可以让孩子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意境和语言都像诗一样美,一篇好的童话,具有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它色彩鲜明,音律和谐,充分显示了语言的魅力。因此,童话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想象。人文性原则:童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在阅读童话的时候,会明白道理,学会怎样做人。如读了《三个小伙伴》,小朋友懂得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合作。读了《狐狸和乌鸦》,学生知道了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读了《七颗钻石》,他们会感悟到爱心会产生奇迹……所以,多让学生接触童话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认识,开拓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多元性原则:但是童话的教育主题并不是唯一的。阅读完一篇童话,如果仅仅用“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来评价其中的人物或者情节的话,那么童话就是去了它的魅力和久远。以《去年的树》为例,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就这样一篇童话,有人读到了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有人读到了友情,有人读出了执着,有人懂得了信守诺言,有人感悟到追求(经历)的幸福。作家毕淑敏在谈到童话时说,很喜欢安徒生的《海的4女儿》,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就读出了爱情。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再读这篇童话,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位老奶奶的慈悲心肠和对人鱼公主的精神哺育。人鱼公主的勇气和聪慧,包括无比善良的玲珑之心,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诸多得益于她的祖母啊。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现在,我48岁了。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这个悲壮而凄美地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有时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因为人生阅历不同,所以作家对同一篇童话有了不同的感悟。那么,小学生呢,虽然他们人生的路才刚刚起步,但他们已经有了不同的经历、成长环境以及亲友圈子,所以他们会有不同的想法的。对于这种不同,我们要呵护、尊重。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教童话呢?仍以《去年的树》为例。对于步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通这篇课文并不困难,课文的语言非常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在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道理,要读懂并不容易。在教学中以鸟儿与树桩、大门和女孩的三组对话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到鸟儿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一、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6个“应、桩、斧、厂、音、燃”。课文是识字的载体,一至五年级无一例外,童话自然也在其中。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尤其要读好三个场景中,鸟儿和树桩、工厂、小女孩的对话,同时可以指导学生思考鸟儿会怎样地问,从而体会鸟儿的焦急和担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目标三:能展开想象5想像说话是语言训练的重点。借助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都极有帮助。指导学生说说“鸟儿和树要分别时他们会想些什么”、“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鸟儿看着变成火苗的树想到什么?想说什么?”等等。二、教学设计1、借助媒体,激发情感恰当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能成为整堂课的亮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播放一段鸟儿在枝头愉快歌唱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的愉悦、和谐,与文中描写的第二年鸟儿再回来寻找大树时,大树已不复存在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课文,而且为后面理解词句,练习读文,奠定了情感基础。2、反复读文,读中感悟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了方法,提高朗读能力。老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初读课文,重点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上。虽说学生已经进入了第四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但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读文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这是每个年级都必须做到的。所以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的要求,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都要充分的关注,并不是把注意点仅仅放在几个生字上。同时结合生字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本课的生字中前后鼻音、翘舌音都是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因为是四年级了可以在初读时在加强写思维的力度,如:借助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时,要求边默读边思考,用直线划出文中鸟儿与树桩、大门和小女孩的三组对话;细读课文时,抓住这三组对话读好,体会鸟儿和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课堂中要努力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3、创设情境,训练说话说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语言表达有序,说明思维有序,语言表达完整说明思维就完整。《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6发展思维能力”。老师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机会,让他们有内容可讲,讲得规范。如:课文的结尾部分鸟儿面对已变成灯火,即将消失的大树,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