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第三课时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知道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2、知道节约资源国策、保护环境国策;3、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4、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资料,利用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对相关内容的感性认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感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发展观。教学重难点:生态文明建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图片与诗句的对比,展示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引入新课题二、目标展示三、自主学习自学第三小节,提出问题,找找答案,勾画重点。四、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教材内容探讨(多媒体课件)(一)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归纳出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资源: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损失现象严重。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二)针对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三)生态文明的内涵、意义内涵:1.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2.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和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总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中国?(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角度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老师归纳总结国家:1.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关系5.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社会:1.加强社会监督2.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3.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企业:加强技术革新,节能减排降耗个人:1.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2.积极宣传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3.从身边小事做起,响应低碳生活,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追求奢侈,不攀比、不浪费(六)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反思日常行为,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一水多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随手乱扔垃圾、使用环保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向有关部门举报破坏环保的不法行为等设计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开拓自己的思维,学会倾听,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五、检测反馈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师生评价——有需要分析解惑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