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炼字)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炼句)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整体)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方式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进行诗歌鉴赏,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这些地方容易误读,而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1、把握词性的改变例1、《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眼分别是“咽”“冷”。泉水流经岩石,如人呜咽。青松幽暗,使日光阴冷。这两字运用拟人与通感的手法描绘山中幽暗冷寂的景象,暗示诗人抛弃世俗热闹的隐逸情怀。例2、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中一个“绿”字。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等。(林暗风惊草)•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a.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b.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春风”不受“笑”的支配,而是表示“在春风中笑”的意思。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6、其他:例1.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例2.毛泽东《沁园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应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例3.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目穷千里”。•第一、是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语序颠倒的原因•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3、填补诗词中的省略1、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三两句之间加上“今年今日此门中”2、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全是名词的连缀,“象”断“意”联“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答题步骤:1、看修辞——阐运用——析效果2、释含义——描图景——析效果二、炼句题答题步骤:看手法——描图景(析句意,特别是深层义)——析效果(含情感)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①红杏蕊。斗鸭②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①挼(nuó),揉搓。②斗鸭以鸭相斗为戏。试分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步骤①此句用了细节描写。(手法)步骤②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写出了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不宁和慵懒。(描图景——此为写人)步骤③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析效果)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回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另辟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①罟师:这里指船夫。②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哪位作家誉为“诗中有画”?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2)苏轼。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寄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寒夜揭傒斯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时令当在凉秋。“冻”形容散布在霜空里凝结不动的疏星,突显秋夜之寒,//表现了诗人孤凄清冷的愁绪;同时照应题目。(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最精彩的当是末句五字。“一叶落”的声音足够细微,馆中人却能清晰地辨闻,足见夜之静,而一个“时”字,更将漫漫长夜中难眠人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情况,而且传达出诗人愁苦的心绪,可谓神来之笔。三、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鉴赏古诗语言风格三步曲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文本: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感情: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示例一]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一)、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人清新愉悦的美感。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语言特点)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二)、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平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三)、绚丽飘逸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华美绚丽--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四)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洗练、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明快简洁--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五、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六、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