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闻》作者介绍本书介绍作者简介:盖伊•塔奇曼(法国社会学家)(GayeTuchman),纽约市立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东部社会学协会会长,发表大量社会学论著,本书为作者代表作之一,被美国《新闻和大众传播季刊》评为20世纪新闻和大众传播研究名著。本书作于1978年。这本书把新闻看做是一种框架,塔奇曼依据这个框架讨论了新闻工作者的时空安排、新闻生产的基本问题。该书既有深入的理性思考,又有可靠的实证支持。塔奇曼通过举例前人的成果,以极强的理论性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新闻最终都是一种意识形态,是被建构的现实。以前我们会认为新闻给我们带来了最全面、最真实的信息。现在发现,新闻是根据框架来生产的,新闻最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被建构的现实。背景1.1970年代以来的媒介变化明显:报纸和电视的竞争,有线电视、有线新闻网、因特网、因特网和有线新闻网的连接等等,使媒介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保住自己的地盘、经济收入和受众市场。由此新闻的内容、形式、人员的雇佣以及媒体之间的合作等等都发生了变化。2.1960年代美国的社会情势(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公民权利运动),激发一系列对新闻组织参与观察研究。3.六七十年代,实证主义研究落下顶峰,并遭到诸多批评。建构主义适时而出。“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目录前窗:1.新闻是框架2.空间和新闻网络3.时间与类型化4.灵活性和专业性5.新闻事实网6.表达与新闻叙述7.有关妇女运动的话题后窗:8.事实、言论自由与意识形态9.新闻是建构的现实10.新闻是知识日常发生的事情是怎样被变成了新闻这种具有现实时空的报道揭示新闻生产之所以如此的深层原因,同时也交代自己研究及其结论的理论依据前窗后窗成就/遗憾启发前窗后窗目录第一章新闻是框架新闻是一种框架,而这个框架的建构是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共同完成,新闻机构不仅传播着人们想知道、需要知道和应该知道的信息,并且通过提供议题、控制议题权重、提供语境等来规范着这些信息的意义。可以说:“正是框架,使一个偶然发生的事实变成了事件,事件又变成了一则新闻报道。”框架理论(戈夫曼):框架就是人们把现实生活世界的一个个片段,归整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规则。正是依赖于这样的框架,人们经验到的生活世界,便有了条理和秩序,同时,这些被整合条理化了的经验知识,又成为人们下一次理解现实生活世界的基础。成就/遗憾启发前窗后窗目录第二章空间和新闻网络新闻是一张网。无论哪一家媒体,无一例外是以“网”的形式展开。对外:以区域为界,以中心城市为锚地,按照不同的区域情况,确定编辑部门的划分和人力调配。对内:等级分明,边界有定,分工把守,各司其职。通过各地的通讯员、专职记者以及结构层级的规定,组成了新闻生产的网络。“网”的构成和存在就是一种框架:当它规定了什么地方可以捕获新闻,同时也就是把其他地方排除在外,新闻的优先权得以确立。成就/遗憾启发前窗后窗目录第三章时间与类型化类型化:不是着眼于对象的特殊性,而是首先考虑工作便利,是实践者自身的需要。(硬新闻、软新闻、突发性新闻、发展性新闻及连续性新闻)类型化的好处:使得本来在时间上无序的潜在新闻事件,有了一个大致可行生产调度图,并与工作节奏保持呼应,这样大大便利了新闻生产:一方面,借此可以控制工作流程,有效分配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理解日常生活事件的认知框架,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按照其类别进行相应处理。成就/遗憾启发前窗后窗目录第四章灵活性和专业性在新闻机构中,通过新闻的分类来减少原材料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工作。我们可以把火灾和谋杀案都划为突发性新闻,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有关这两类新闻的信息应该如何收集。例如,一名报道硬新闻的记者被编辑分配去撰写特稿,那么他所掌握的有关如何报道火灾的知识恐怕对他没有丝毫帮助。因此,新闻机构会放弃复杂的行政管理系统,通过鼓励记者发挥新闻专业主义,来保持机构的灵活性,同时节省开销。目的还是新闻报道要符合机构的需要和标准。新闻源的选择上:记者断定新闻源是否可信?通常的标准是声望、权威、权力、专业等。新闻源的掌握上:掌握信息源能让记者拥有专业的地位。熟悉信息源往往可以帮助记者把工作完成得更出色。新闻源的分享上:在职业生涯中,记者为了更好地工作岗位、更高的收入,从一个机构跳到另一个机构。愿意和他人合作的记者,获得提拔的机会更多,也更容易受到新同事的认可。在新闻报道的系统中,各部门都需要对方的帮助,如果新闻机构要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那么整个新闻网络必须保持灵活性。成就/遗憾启发前窗后窗目录第五章新闻事实网事实分为可以证实与无法证实对于可以证实的事实,如果要让一个假定的事实成立,那么必须建构一系列的假定事实来支持者第一个假定事实,所有这些事实就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事实网络。总而言之,收集那些相互证实的事实,是在完成新闻工作,也是在重新建构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对于无法证实的事实,用职业规范许可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把矛盾视作新闻。通过摆出两种事实陈述,记者实际上就把判断事实的权力交给新闻消费者。但是,新闻工作者更倾向于选择制度内的信息源,而不是普通人所提供的信息。事实网无所不在,它一方面指导记者去发掘新闻,另一方面最终又把自己重新建构成一种新闻的框架。成就/遗憾启发前窗后窗目录第六章表达与新闻叙述本章则是通过电视新闻片的详细分析来考察新闻事实网的表现风格。研究当前的一些新闻报道惯例,看看这些惯例是如何支持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职业需要,从而控制新闻工作的。电视新闻片在新闻叙述上有着一种框架:1.一般而言,对于新闻拍摄者来说,真实性要求他们去“平拍”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把摄像机放置在与普通人的视线同样的水平高度上。其他任何方式都被认为是对事实的“破坏”。2.电视新闻片与电影拍摄的区别就是电视新闻片表现了中立性。在视觉上强调的是不参与、不干涉。3.标准镜头的运用(标志性建筑等),新闻片通过这样的镜头告诉读者,记者实际上是站在事件发生的现场。因为这些符号和镜头能够让新闻报道更加真实、中立。4.运用约定俗称的电视新闻语言。以上的叙述手法都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常规叙述模式,这种模式就像一种框架,使观众熟悉并且让他们认可,从而肯定了这种生产规则和产品。成就/遗憾启发前窗后窗目录第七章有关妇女运动的话题本章作者特地以妇女报道为例,新闻媒介对妇女运动的“不以为然,到引起注意、制作标题直到见诸报端(书中的第一阶段:排斥和奚落;第二阶段:引起关注;第三阶段:常规报道)。在这,作者的目的并不仅仅指女权主义的发展意义,更重要的是新闻媒介在这种变化中依然是遵循报道规则的(例如:新闻源)。也就是说,用妇女运动的例子来证明媒介框架是无法回避的。成就/遗憾启发后窗前窗目录第八章事实,言论自由与意识形态从历史的维度把新闻视为一种具有合法性的意识形态。19世纪30年代,美国便士报时期开始盛行,并终至于19世纪90年形成新闻专业主义。于是新闻的采集有了自己的一套程序和做法,媒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平等主义理想的代言人到站在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公正仲裁者。然而,随着美国进入资本集中、企业联合垄断时期,政府、企业、社会的关系并不像便士报时期那么直接,而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公域和私域的界限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晰。可是新闻专业主义下的媒体还是固守19世纪那种平等、公私观念,由此没能真实反映社会的经济和机构的变化,更可怕的是新闻专业主义的那套程序看似公正,其实是遮掩了媒介自身的既得利益(金融财经)。建于19世纪的社会基础上的专业主义及其程序方法,由于符合媒介职业自身的阶层地位和利益,也就根深蒂固地转化为了职业的意识形态。最可怕的是:这种职业的意识形态,为解释和建构现实提供了框架,但是缺乏对现状的质询。限制了对观点的接触,阻碍对当今社会真相的探寻,最终使言论自由难以实现。成就/遗憾启发后窗前窗目录第九章新闻是建构的事实本章需要回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新闻生产脱离不了框架呢?2.作者用框架来理解和解释新闻及新闻生产有什么依据呢?成就/遗憾启发后窗前窗目录第九章新闻是建构的事实为什么新闻生产脱离不了框架呢?作者从舒茨的理论开始说起,舒茨:人恰恰是在没有被悬置或加括弧的自然态度下接受每天的生活。(悬置或加括弧:把先在的外在认识全部抛弃。)舒茨的思想使作者分析生活世界是如何被赋予意义和秩序有了一个立足点。作者又吸收了加芬克尔的理论“自反性”和“索引性”。加芬克尔:自反性:叙述被嵌入其自身所刻画、记录和构成的现实之中。指称性:社会行动者在运用叙事时(比如使用术语、话语、故事),可能赋予这些叙事各种与其产生的语境无关的意义。作者认为,自反性和索引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新闻和新闻生产中同样是存在的:一、在新闻上,新闻报道自反性:通过对事件特殊细节和“特色”的选择性披露,帮助公众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定义(水门事件:从窃贼到尼克松窃听,这一系列的定义据来自于新闻,由此奠定公众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和理解);新闻索引性:一些历史学家和传统社会学家往往把新闻报道作为数据来揭示事件的性质和公众关系的变化焦点,似乎新闻就是对事实的真实描述,这些社会学家所借用的就是新闻的索引性特征。在新闻生产上,自反性:新闻生产充满了组织的语境,本生离不开组织内部的不断协商索引性:借助组织语境所进行的生产,通过新闻报道意义的客观化,反过来又提示证明组织及其程序的正当性合理性。正是通过“索引性”和“自反性”的循环往复,形成了人们理解解释生活世界意义和秩序的一个个“框架”。在作者眼里,新闻专业主义就是一种组织和制度层面的“框架”它既为生产参与者提供生产社会结构的材料,同时又使参与者不得不依赖于既有“框架”,从而削弱了其改变社会机构及其结构的能力。成就/遗憾启发后窗前窗目录第九章新闻是建构的事实作者用框架来理解和解释新闻及新闻生产有什么依据呢?新闻及新闻生产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脱离先前的理解。而应该遵循吉登斯的以“意义框架的创造和再生产”为中心的“双重解释”:解释日常生活的理解和建构,第二重解释就是把人类活动现象至于社会科学专业性理论概念的意义框架内进行重构和解释(《做新闻》就是这样)。还要有共同知识的解释和运用的共同规则。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的规则和资源就形成了结构。新闻与社会人员在结构中存在紧密的关系。但在这种关系中,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有更大的权力制造、设置并再生产社会意义——建构社会现实。由此证明,新闻专业主义标榜的新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报道是一个神话。把新闻报道认定为传统的收集和传播信息的方法,同样不够真实,根本未能反映出新闻作为集体的共同参与社会建构的实质。所以以框架来解释新闻及新闻生产是合理的。比社会科学研究(实证主义)更好。成就/遗憾启发后窗前窗目录第十章新闻是知识“知识就是权力”是新闻工作的前提。因为权力也许就是通过传播某些知识并压制某些观念而实现的。权力也因知识作为社会行动资源的构成方式而加强。P199本章介绍了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实证主义、民族方法论等),但是我们肯定新闻与社会学一样具有自反性和索引性特征,因而社会学理论推翻了新闻专业主义所标榜的新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报道的神话。知识的根基是社会,知识的运用产生于人们创造的互相关系之中,这些具有互相建构性的关系必然包括权力。因此,知识和权力是分不开的。新闻既是一种知识资源(讲社会的故事,根基在社会),又是一种权力资源(分配权力),所以说新闻是观察世界的窗口。成就/遗憾启发后窗前窗成就/遗憾启发目录成就:《做新闻》被评为“一部关于新闻媒体研究的开拓性著作,既有深入的理性思考,又有可靠的实证支持”,“对新闻的社会建构问题进行了富有远见、入木三分的理论分析。能够把实地考察跟哲学思考以及理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堪称典范。塔奇曼在展现新闻生产框架的同时,为新闻传播研究打开了一扇透视媒介和社会关系的新窗口遗憾:塔奇曼的研究还只能说是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面。最后,以社会学的方法考察新闻生产,往往结论是揭示“为什么”,本书便是例证。当我们顺着作者似乎带有些批判的思路阅读完本书之后,往往会在心中产生“怎么办”的追问,这是本书的一大缺憾,启发目录启发:1.进一步认知了新闻生产的框架理论。新闻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