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梁思成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自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北京市计划图。“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思顺(1893—1966),文学修养甚好,于诗词、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有《艺蘅馆词选》,是难得的女才子。梁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是中国第一个受过西洋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创者之一。梁思忠(1907—1932),留学美国学习军事,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因病早逝。梁思庄(1908—1986),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特别在西文编目方面,贡献良多。梁思达(1912—2001),经济学家和工商管理学家,长期在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任职。梁思懿(1914—1988),早年积极参加爱国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携全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曾任山东省妇联主席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顾问,1980年起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梁思宁(1916—2006),青年时期投奔新四军,是一位老革命。陈毅元帅曾戏言:“当年我手下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梁思礼(1924—2016),著名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奖等。梁思成与林徽因:“梁上君子,林下美人”1924年,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同前往美国留学,而且都选择了建筑学,四年后,两人在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成婚。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结合,被认为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更是新与旧的融合。两人的家世相当,崇尚西式爱情生活,同时也遵从了传统的父母之命。梁思成与林徽因修成正果并非一帆风顺的,因为林徽因跟徐志摩有过一段情。在结婚当天晚上,梁思成问林徽因选择自己的原因,并表示就问这一次,得到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耐人寻味。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也曾爱慕林徽因,但当得知林已经结婚后,金岳霖选择了退出,他被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所感动,不忍心伤害这样一个深爱林徽因的好朋友。从此以梁思成和林徽因好友的身份与他们比邻而居,并且终身未娶。自然科学小论文定义:科普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样式,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借以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学习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品味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读第一部分(1-2段),概括段意第一段:中国建筑在地域分布(空间)上的特点第二段:中国建筑在历史跨度(时间)上的特点概括文中论述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个别建筑物的构成说明方法:作诠释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着的轴线。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平面布置上:若干有联系的单独建筑构成、轴线对称(三)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具备了极有利的条件。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以木材为主要结构、墙壁不负重(四)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着的如屋檐,上层楼外的“平坐”(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中国建筑中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层层挑出,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装饰(五)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古代建筑利用举折和举架使得屋檐形成缓和的弯曲面(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诗经开了端,两汉以来许多诗词歌赋中就有更多叙述屋子顶部和它的各种装饰的辞句。这证明顶屋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中国建筑利用翘起的屋顶做装饰(七)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种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中国古代建筑颜色以朱红色为主(八)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例如:梁头做成“挑尖梁头”或“蚂蚱头”;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头”或“菊花头”;将几层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横木做成“三福云”等等;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乃至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都是结构部分,经过这样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装饰的效果。木结构构件既是结构构成,也具有装饰效果(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建筑材料的装饰性这九大特征可以分成哪两大类?详略是怎么安排的?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木材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屋顶的装饰作用颜色的选择——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中国建筑的结构外观装饰主次整体局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木材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结构特征装饰特征屋顶的装饰作用颜色的选择——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外观装饰主次整体局部总体特征结构方法介绍了九点特征之后,作者还写了什么?(14-17段)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让人民所承认。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地规则和惯例。这种建筑的“文法”有什么特点?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计大的运用灵活性。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完全一样的。“文法”:拘束性、灵活性、总结性、发展性本体喻体词汇文法小文章大文章作者如何使用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证明建筑可以传承的抽象特征?建筑构件建筑风格手法亭榭轩楼宫殿庙宇(18-20段):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结构分析一、(1-2)总体归纳:中国建筑体系的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二、(3-13)分类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三、(14-17)归纳概括: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即“文法”和“词汇”)。四、(18-20)最后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诠释: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作引用: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作比较: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比较列数字、摹状貌、下定义……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44年,梁思成抱病撰写《中国建筑史》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53年,梁思成为了北京城古建筑的拆除问题和吴晗争论,被气得失声痛哭1954年,《中国建筑的特征》发表资料补充思考:本文取材于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建筑,但题目却是《中国建筑的特征》,并没有这个定语,你觉得这是为什么?立足于传统,指向未来,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你能从文中读出“建筑”之外的东西吗?想想不同建筑的特征体现了不同地方人的什么性格?示例:苏州园林体现了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北京四合院背朝外,面朝内的设计,体现了北京人喜欢热闹的群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