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教育学练习题(一)一、判断题(对下列各题判断对错,正确的请在其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提出教育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提出者是英国教育家杜威。(错)P42、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对)P53、教育理论是学校起作用,对家庭教育无价值。(错)P74、《论语》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错)P115、学校教育产生于有阶级的奴隶社会。(对)P116、古希腊三杰是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对)P137、实验教育学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对)P178、提出传统“三中心”的教育家是美国杜威。(错)P179、教育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对)10、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传达授业解惑也。(错)二、单项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我国古代开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12页第7行)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2、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教育家(B)(15页第5段)A杜威B夸美纽斯C卢梭D洛克3、被誉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是《理想国》、《爱弥儿》和(C)(13页最后一行)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漫话》4、标志着科学教育学诞生的《普通教育学》一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D)(16页3段)A夸美纽斯B第斯多惠C杜威D赫尔巴特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著名的(A)(17页3段)A儿童中心论B教师中心论C绅士教育论D泛智教育论6、提出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是法国成人教育专家(A)(19页3段)A保罗·朗格郎B布鲁纳C斯普朗格D梅伊曼7、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是(C)(61页3段)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国家本位教育目的论8、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六三三”制起始于(A)(84页2段)A1922年的壬戌学制B1902年的壬寅学制C1904年的癸卯学制D1951年的新中国学制9、由学校自行确定和组织的实施的课程属于(C)(157页第2行)2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整合课程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人的发展的(D)A遗传作用B教育作用C主观能动作用D环境作用1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D)(16页3段、17页4段)A凯洛夫与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与杜威C杜威与卢梭D赫尔巴特与杜威12、提出“五育并举”的是我国近代教育家(C)(68页2段倒数第3行)A陶行知B凯洛夫C蔡元培D王国维13、在教育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违背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D)(116页2段)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A)(200页2段)A上课B备课C说课D评课15、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A)(PPT28页)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三、名词解释题1、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7页倒数2段)2、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PPT28页)3、教育法规:是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定规章等规范性的文件的总称,是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依据。(PPT79页)4、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PPT73页)或: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教材138页3段)5、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180页2段)四、简答题1、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8页第4段)答:(1)十分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强调教育是一个构造过程。(2)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主张以“结构”的框架去处理大量的信息。(3)提倡“从发现中学习”,其实质是模拟正式的科学研究方法。(4)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5)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是传授功课,而是组织情景,以引起儿童的兴3趣和动机,进而主动寻求问题的解答。2、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答案一:(1)个人因素:因遗传、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品质。(2)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答案二:(1)遗传(2)环境(3)个体的实践活动(4)学校教育3、教师劳动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28页)答:(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手段的示范性(3)劳动过程的长期性(4)劳动性质的创造性(5)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的个体性与集体性4、简述泰勒课程开发原理。(160页)答:(1)步骤一,确定教育目标。(2)步骤二,选择学习经验。(3)步骤三,组织学习经验。(4)步骤四,评价学习经验。5、例举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85—192页)答:(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五)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五、辨析题1、“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这种观点对吗?请用教育原理加以说明。答:4桑代克的观点属于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桑代克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虽然强调了遗传、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但也忽视了个人的主观性,抹煞了教育的主导作用,因此也是失之偏颇的。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的影响,其中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人的身心发展是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相互割裂。虽然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但他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事实上,遗传素质只是人身心发展的条件之一,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前提和可能性,并不能决定人一生的发展状况。在教育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一个具有良好遗传的人,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和教育,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发展水平。就如:《伤仲永》中的主角。反之,遗传素质较差的人,经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有所作为。所以,遗传素质对于人而言,不是先决条件,决定条件是教育和实践活动。2、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不同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由老师有计划的对同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因材施教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者间的主要区别就是教学人数的多少,从而能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中,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三、四十个学生,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师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扩大教学规模。在国家还不能承担太多教育经费,而又急需大量建设人才的条件下,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班级授课制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班级授课制中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实现因材施教是一种追求,只能有限的达到。所以总的来说,“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不易协调,“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六、论述题1、联系我国实际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课程目标方面改革,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5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改革,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改革,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4)课程实施改革,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改革,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6)课程管理方面改革,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3、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施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请根据我国现实中的教育问题阐述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答: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实践中国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的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答案:目前,虽然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现实上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学生负担依然普遍偏重。2.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重智轻德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身心素质不容乐观。3.只注重发展特长,忽略了全面发展4.没有处理好城乡教育差距拉大,部分地区择校现象比较突出。5.教师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以上几点我国存在的教育问题,以下几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一.教育者要在教育思想上实现转变二.要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三.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制度四.要建立一直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思想稳定的教师队伍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六.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七.着眼于学生的自身可持续发展。七、材料分析题1、“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6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这个学校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请用教育学理论加以阐述。(106-109页)答:虽然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可能小部分的学生能受到激励,但主要学生却会因此打击到自信心和尊严,对学习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不认同这种做法,具体原因如下:(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第三、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而学生作为发展中的未成年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发展需要尤为迫切。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发展需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坚持发展观点,并着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个小学并没有正确看待学生发展的不足,还要发放绿领巾强调他们学习和思想品德表现差,在一方面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和信心,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