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消化系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人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分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分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胰和肝;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的管壁内,如唇腺、舌腺、食管腺、胃腺、肠腺等。(一)消化管的解剖学构造1、口腔上界为腭,下界为口腔底,两侧壁为颊。口腔前庭与磨牙之间有空隙。人中。腭垂(悬雍垂)为口腔和咽的分界。牙1、牙的分化:门牙、犬牙、磨牙(前磨牙和磨牙)2、乳牙:20个;恒牙:23个3、牙的构造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舌舌是肌性器官,分舌尖、舌体和舌根舌肌属骨胳肌,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人的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状乳头。味蕾呈卵圆形小体,由支持细胞和味细胞组成,能感受酸、甜、苦、咸等味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2、咽咽的形态位置咽是肌性器官,呈漏斗形,位于脊柱前面。咽的分部分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咽的组织结构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3、食管上与咽相续,下经膈的食管裂孔与胃的贲门相接。三个狭窄处:食管起始初;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前方处;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4、胃胃的形态位置胃大部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在腹上区;胃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5、小肠上接幽门,下与盲肠相接,长5~7M,蟠曲于腹腔中、下部。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20-25cm。按形态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4部分。空肠和回肠:空肠占近侧2/5,回肠占远侧3/5空肠管壁较厚,粘膜皱襞高尔密,血供丰富;回肠的管径较细,管壁较薄,粘膜皱襞稀疏,血管较少。6、大肠全长1.5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回肠以回盲口开口于回肠。回盲口表面覆以回盲瓣。结肠呈方框状包围于空、回肠周围,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直肠的下段管径明显扩张,粘膜形成图像官腔的3条半月形横皱襞,称直肠横壁。环形肌增厚,有承托粪便的作用。肛管上接直肠,下止于肛门,长3-4cm。周围有肛门括约肌包绕,控制粪便排泄。(二)消化管的组织学构造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4层。1、粘膜层口腔、咽、食管、肛门——复层扁平上皮(保护功能)胃肠——单层柱状上皮(利于消化吸收)小肠——肠绒毛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小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3、肌层: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处的基层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4、环膜:纤维膜和浆膜。纤维膜(薄层结缔组织)——食管、大肠末端浆膜(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二、消化腺(一)肝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其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在左季助区。上邻隔,下面左叶邻胃。方叶下面接触幽门,右叶邻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等。肝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肝上面隆起贴于膈又称隔面,其表面借肝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肝门右前方有胆囊窝,容纳胆囊。梨形囊状器官,末端变细成胆囊管,与肝总管合成胆总管。肝的组织学构造肝的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并富有弹性纤维,被膜表面大部有浆膜覆盖。肝门处结缔组织特别发达,并随肝门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伸入肝实质内构成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并将肝实质分为几十万个小叶,称肝小叶。肝板: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成板状。肝板呈索状,又称肝细胞索。肝板间是肝血窦。肝板内,相邻干细胞的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管道,称胆小管。相邻肝小叶之间有3种伴行管道,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肝门管区。肝的血液循环肝门静脉——功能性血管。将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入肝,供肝细胞代谢和转化。血量占3/4肝固有动脉——肝的营养血管,血量占1/4肝静脉——出肝的血管。门V→小叶间V→肝血窦→中央V→小叶下V→肝V→下腔V→肝A→小叶间A胆汁的排泄路径肝细胞→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二)胰胰是人体中重要的腺体,位于胄的后方,相当于第1、2腰椎高度,横位于腹后壁,呈长棱状状,可分为头、体、尾三部,头被十二指肠所包绕,尾与脾接触。胰有分泌胰液的腺泡,其导管汇入一条横贯胰腺全长的胰管。胰管经胰头穿出,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三、腹膜腹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能分泌浆液,对脏器有固定、保护和润滑等功能,腹膜可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衬于腹壁、盆壁内面。脏层覆盖于脏器表面。脏壁两层相互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腹膜腔,男性腹膜腔是完全封闭的,女性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通于体外。第二节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消化:是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结构复杂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使其能透过消化管上皮,再由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为组织细胞利用。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吸收: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管上皮细胞膜进入血液与淋巴的过程为吸收。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兴奋性较低。收缩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占时间较长,收缩缓慢,变异性较大节律性:自动节律性。频率缓慢,节律性远不及心肌规则紧张性:持续微弱收缩状态。三个生理功能。消化道平滑肌伸展性消化道平滑肌敏感性:对化学、温度、牵张高度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二)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1、电生理特征:静息电位:-50—-60mv。不稳定,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兴奋性增高:肌肉牵张、乙酰胆碱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兴奋性下降:E、NE和交感神经兴奋2、慢波(基本电节律):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的去极化电位波动。5-15mv胃:3次/分;十二指肠:12次/分;回肠末端:8-9次/分。3、动作电位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锋电位。去极化由Ca2+内流引起;复极化由K+外流。慢波是动作电位的基础,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决定平滑肌的收缩戒律、方向和速度。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总量为6-8L。主要功能:消化食物调节pH值稀释食物保护作用三、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一)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1、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抑制消化道平滑肌运动、腺体分泌及内在神经系统的活动副交感神经:胆碱能神经——兴奋作用,促进消化道括约肌舒张肽能神经2、内在神经系统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胃肠激素(胃肠肽):消化道粘膜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外分泌:经由腺管的外分泌腺分泌而发挥作用。官腔分泌:分泌细胞沿着细胞缝隙弥散如消化道管腔内,并随内容物一起达到所作用的靶细胞发挥作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2、调节其他胃肠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例如抑胃肽促进胰岛素分泌。3、营养作用。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例如,促胃液素。4、免疫功能。脑-肠肽:在脑和消化道双重分布的肽类。第三节口腔内消化口腔主要的生理功能:咀嚼并磨碎食物、使食物和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对事物进行微弱的化学消化,吞咽食物入胃。一、唾液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正常人每日分泌量1-1.5L,pH6.6-7.1,无色无味的低渗液体。组成:水占99%、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球蛋白、粘蛋白等。二、唾液的作用1.湿润口腔,润滑食物,使其便于吞咽;2.对清洁和保持口腔卫生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3.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4.排泄作用。碘化钾、铅和汞5.唾液还有促进生长、利于伤口愈合的作用。生长因子三、唾液分泌的调节主要受神经调节: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延髓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当副交感神经受刺激后,很快出现舒血管作用,先后引起导管周围和腺泡周围的微血管血流量增加,这种快的舒血管作用为乙酰胆碱引起,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二、咀嚼与吞咽咀嚼:咀嚼肌按一定顺序收缩的复杂动作,食物刺激感应器反射性引起节律性的咀嚼活动。吞咽:蠕动引起第四节胃内消化胃的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贲门腺:粘液腺壁细胞:HCl内因子消化腺泌酸腺主细胞:胃蛋白酶原颈粘液细胞:粘液幽门腺粘液细胞:粘液HCO3-胃蛋白酶原G细胞:促胃液素一、胃液的分泌(一)性质,成分和作用pH0.9~1.5;1.5~2.5L/d1.盐酸:由壁细胞分泌(1)分泌过程(2)生理作用:①杀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③使蛋白质变性④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泌⑤与Fe2+和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小肠吸收Fe2+和Ca2+胃酸过多过少都会引起不适。2.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胃内最重要的消化酶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蛋白质月胨(多肽、氨基酸少)最适pH值:2.0-3.5HCl示3.粘液①溶解型(粘蛋白):使食物润滑②不溶解型(粘蛋白凝胶)润滑(保护)作用降低H+在粘液层中扩散速度含HCO3-中和H+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内因子:形成内因子-VB12复合物,保护VB12不被破坏,促进VB12在回肠末端吸收(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①乙酰胆碱:与壁细胞M型受体结合刺激胃酸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②促胃液素:作用于与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③组胺:肠嗜铬样C释放,作用于壁细胞膜上H2受体,刺激胃酸分泌,西咪替丁(cimetidine)可阻断④其他:Ca2+、低血糖、咖啡因、酒精2.抑制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胃酸:负反馈调节。通过抑制胃窦粘膜G细胞促胃液素分泌;促进生长抑素分泌,间接抑制G细胞促胃液素分泌;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肠抑胃素的分泌,减少胃运动和胃酸分泌。脂肪:促进小肠粘膜分泌肠抑胃素高张溶液:十二指肠的高张溶液抑制胃液分泌(三)消化期胃液分泌①头期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特点:量多(占30%),酸度高,消化力强(胃蛋白酶多)②胃期:食物入胃的机械和化学刺激。ⅰ胃底体幽门→迷走—迷走反射ⅱ刺激幽门→壁内N丛→G细胞→gastrinⅲ蛋白消化产物→G细胞→gastrin特点:酸高,消化力(酶含量)比头期弱,分泌量占60%③肠期:食物的机械和消化产物化学刺激→十二指肠粘膜→粘膜释放→促胃液素、肠泌酸素→促进胃液分泌特点:分泌量很少,占1/10三个时期几乎同时开始,相互重叠二、胃的运动(一)消化期为运动的主要形式1、紧张性收缩:胃平滑肌缓慢持久的收缩意义:调节胃内压使消化液渗入食团;保持胃形态及位置。2、容受性舒张:咀嚼、吞咽→咽、食管→迷走N的抑制性纤维→胃平滑肌舒张意义:容纳、暂时贮存食物3、蠕动:食物入胃5min始,约3次/分,胃大弯纵形肌→环形肌→幽门部意义:研磨搅拌食物;促使胃内容物与胃液混合;推动食团前进(二)非消化期胃运动移行性复合运动: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静息期。意义:清楚胃内进食后遗留的残渣、脱落的细胞碎片和细菌等(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食物由胃→12指肠的过程。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4~6h1.胃内因素促进排空①食物量平方根与排空速度成正比②胃内容物扩张胃壁→迷走-迷走反射、壁内N神经丛反射→胃运动↑③蛋白质消化产物引起促胃液素释放→胃运动↑2.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①肠-胃反射抑制胃运动②十二指肠释放的激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等(四)呕吐呕吐:一种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将胃内有害物质排出。呕吐发生的刺激作用于舌根、咽部、胃、小肠、大肠、总胆管、泌尿生殖器官等处的感受器,或视觉和内耳前庭器官。CompanyLOGO第五节小肠内消化小肠消化是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营养物质→可吸收的小分子→血液或淋巴液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机械性消化:小肠的运动一、胰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胰液由胰腺的外分泌腺分泌。组成成分有:1.水和电解质:Na+、K+、Ca2+、Mg2+;HCO3-、CL-2.消化酶:3.胰淀粉酶——淀粉、糖、大部分碳水化合物→二糖、三糖→单糖4.胰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5.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酶原→酶,分解蛋白质胆盐、辅脂酶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迷走神经,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通过直接和间接刺激胰腺腺泡,促使胰液分泌。特点:消化酶含量丰富,水和碳酸氢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