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红军长征及作者的知识;2、领会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艺术价值;3、感受并学习红军将士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写作背景(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作家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世界著名记者。他于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主要内容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及中国工农红军与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作品赏析《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在于描绘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与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斯诺面对面地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与他们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志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练习题《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说说题目中“红星”的含义是什么?“红星”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势力。对于红军的长征,引用了外国人的看法,说明了什么?红军的长征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全世界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斯诺出发去红色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当时在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他所能找到的传染病疫苗,以至于他刚到达西安就发起了高烧。请概括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和所作出的牺牲。红军长征纵横十一个省,走过二万五千多里,经历了千难万险,其中我们的战士有三分之二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1.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2.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3.个人自尊心强,具有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4.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5.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6.他身上没有可以称为宗教感情的东西。7热爱工作且有强健的体魄。8.有深邃感情的人。9他的话真诚老实。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答: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精神;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朱德的性格是怎样的?•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斯诺对彭德怀印象?•(1)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2)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3)“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简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采访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面貌?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书中写了哪些年轻的红军战士?•1.年轻的红军指挥员李长林。•2.李克农的警卫员——一个十三四岁的红小鬼向季帮。还有许多参加过长征的红小鬼,年龄在10~15岁。当年这些“红小鬼”和我们年龄相仿却早早地踏上了长征路,你觉得他们身上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宁愿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斯诺眼中,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长征中红军有哪些著名战役?•血战湘江——8万红军只剩下3万•突破乌江——红军转变战略方向后的第一次硬战•四渡赤水——毛泽东一生的“得意之笔”•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朱德称之为战略的胜利。当年的18勇士平均年龄不到25岁。•激战腊子口——长征中最后一次恶战。简述《西行漫记》中的红军精神。•答: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的11项纪律有哪些?1.行动听指挥;2.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打土豪要归公;4.上门板;5.捆铺草;6.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7.借东西要还;8.损坏东西要赔;9.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买东西要付钱;11.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采取的游击战术是什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1927-1937年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什么论点?•这十年是国共分裂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无法实现的。国民党十年反共战争的结果是什么?•1.满洲落到日本人手里2.上海遭到侵犯3.放弃了热河4.失去了冀东5.冀察的主权受了很大损害6.丢失绥远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答:五次。第一次动用10万军队,第二次20万,第三次30万,第四次50万,前四次均以失败告终,第五次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对不足10万人的红军围追堵截,获得胜利,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答:第一,未与其他部队联合,导致力量不足;第二,放弃了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取了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第三,蒋介石在围剿中采取新战术和战略,加上国民党在数量和装备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么?•答:1924—1927年,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红军大学有哪些独特无二的地方?•校长(林彪)是一个二十八岁的指挥员,据说他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红军大学有一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是二十七岁,平均每人有八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学校由于“纸荒”而不得不把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包括伙食、衣着、一切在校开支,每月不到十五元银洋。•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二百万元。•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毛泽东认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答:(1)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3)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张学良为什么在作战期间没有戒毒成功,而在欧洲戒毒?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张学良在作战间隙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但当时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长期治疗,他天真的盲目相信的一个医生告诉他可以用打针的办法治愈。他固然戒掉了烟瘾,可等到疗程结束时,却成了一个吗啡鬼,每天用药都要花二百元钱,在欧洲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治愈了吸毒恶习。•要想去掉一个坏习惯,不仅需要方法正确,不能饮鸩止渴,还需要坚定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艺术价值《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知识拓展红星至今仍在照耀改革开放后,红星重新被擦亮,除了早年复社胡愈之团队的译本外,又多了董乐山的新译本。到1984年新华出版社推出《斯诺文集》时,《红星照耀中国》的名字得以恢复,西行漫记转为副题,这一年仅文集征订就超过28500册。小结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