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税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概论》第八章税收目录•第一节税收概述•第二节税收负担•第三节税制结构•第四节中国税收制度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概念与分类(一)税收的界定税收是现代国家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从其性质上看,税收应当定义为: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或形式。国家取得财政收入除了税收以外,还有以下几种形式,它们与税收都有一定区别。1.捐2.费3.利润收入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概念与分类(二)税收的形式特征与国家的其他收入相比,税收具有如下形式特征: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在取得收入时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非产权或债权。2.无偿性:由于国家征税依据的是政治权力,所以通过税收取得的收入是不需要偿还的,它是一种无偿的征收,不需要像公债那样需要事后偿还给债券认购人。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以前要通过立法预先规定征税的数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比例(即税率),不得临时或随意变更征税的税率。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三)税制要素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规、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纳税期限与纳税环节,税率,附加、加成和减免,处罚等基本要素构成。1.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但纳税人和负税人不是同一个概念。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并不一定是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征税的客体。每种税都有自己的课税对象。与课税对象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税目。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三)税制要素3.纳税期限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以后必须向税务机关交纳税款的时间期限。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应纳税款的结算期限,即纳税人每次要就多长时间内发生的纳税义务向国家交纳税款。不同的税种往往有不同的税款结算期限。另一个含义是应纳税款的上交(入库)期限,即纳税人要在多长的时间内将已结算的税款上交税务机关。不同的税种往往也有不同的税款入库期限。纳税环节是指国家对其课税的具体环节。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三)税制要素4.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计税依据是征税时的具体课税标准。我国现行的税率可以分为三大类:(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采用比例数形式的税率。(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一种多档次的比例税率表。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是指按课税对象一定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三)税制要素4.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把计税依据划分为若干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计税依据的全部数额按照与之对应的一个税率纳税。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把计税依据的数额划分为若干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计税依据中的不同等级部分分别按照与之对应的税率计算税额,一定量的计税依据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三)税制要素5.附加、加成和减免:附加、加成和减免都是调节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政策措施。(1)附加。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作为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2)加成。加成是加成征收的简称,是国家出于某种政策性考虑而对特定纳税人加税的一种措施。(3)减免。税收的减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减税、免税。减税就是减征部分税款;免税即免交全部税款。②起征点、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中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被征税的起点,课税对象的数额达不到起征点不对其征税,超过了起征点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可免予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超过了免征额,国家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三)税制要素6.处罚:为了保证税法的严肃性,法律要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包括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一些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款的行为。欠税是指纳税人不按规定的纳税期限缴纳税款的行为。骗税又称出口骗税,是指纳税人利用假报出口的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抗税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四)税收的分类税收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对税收进行一定的分类有助于人们研究税收结构问题。通常税收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1)流转税。流转税又称商品税,它是以流通中的商品作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类。(2)所得税。所得税是指国家对纳税人的收益或净收入课征的税收。(3)财产税。财产税是对财产价值课征的税收。(4)资源税。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收。(5)行为税。行为税是指政府开征的以调节或影响纳税人社会经济行为为目的的税收。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四)税收的分类2.按课税标准分类课税标准是国家征税的实际依据。(1)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计税价格为课税标准的税收,多使用比例税率。(2)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数量(数量、重量、容量等)为课税标准的税收,多使用定额税率。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四)税收的分类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从价税中有价内税和价外税之分,这种划分主要是看计税价格中是否应包含税金。(1)价内税。是指计税价格中含有税金的一类税收,我国的消费税就是价内税。包含消费税税金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价外税。是指计税价格中不含有税金的一类税收,我国的增值税就是价外税。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应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四)税收的分类4.按税收收入是否规定专门用途分类(1)一般税。一般税是收入没有指定的用途,可以为政府的一般预算支出筹资的一种税收。如我国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特定目的税。特定目的税又称特定用途税,是指税款有指定用途而不可挪作他用的一类税收。如教育附加费。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四)税收的分类5.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税收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而现代国家的政府一般都要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个别国家如新加坡例外),所以税收也有一个隶属于哪级政府的问题。(1)中央税。隶属于中央政府、专门为中央政府预算筹资的税收称为中央税。(2)地方税。隶属于地方政府、专门为地方政府预算筹资的税收称为地方税。(3)共享税。可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共享的这类税收称为共享税。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四)税收的分类6.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价格等手段把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类。(1)直接税。税款不能或很难转嫁的税收,这类税收的纳税人也是负税人,税款由负税人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2)间接税。税款能够或很容易转嫁的税收,这类税收的纳税人一般并不是负税人。间接税的负税人虽不直接向税务机关纳税,但却要负担税款,这实际上等于负税人间接地向税务机关缴纳了税收。税收归宿:它是指税款的最终负担者。一般认为,商品税的归宿即最终的负税人是商品的最终消费者。第一节税收概述二、税收原则(一)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强调税收负担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原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横向公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该负担相同的税收。二是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纳税能力较强的纳税人应当缴纳更多的税收。最能反映人们的纳税能力的指标:收入是流量,最能反映人们当期的经济状况,此外人们纳税要向政府支付现金,财产只有变现或有收益才能给人们带来现金流,而这又属于人们收入的一部分。对收入怎样征税才最能体现出税收的纵向公平原则:较高收入的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占其收入的比重应当更高,而只有采用累进税率才能够做到这一点。第一节税收概述二、税收原则(二)效率原则1.税收效率原则的界定税收的效率原则,主要是指征税不能损害微观经济效率,它要求政府在课税时对经济运行的干扰越小越好。也就是说,政府课税在取得财政收入的同时,不应当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任何扭曲作用。税收的效率原则还有一层含义,即税收的行政效率或管理效率越高越好,它主要是靠降低征税成本来实现的。第一节税收概述二、税收原则(二)效率原则2.税收的超额负担和税收中性(1)税收的超额负担。从字面上看,所谓税收的超额负担,就是国家征税给纳税人造成的超过税款的那部分负担。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说,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国家征税给纳税人带来的超过税款的那部分福利损失。由于个人的福利是由个人的偏好和效用函数决定的,所以税收如果影响了个人的偏好或效用,就会影响个人的福利,从而给个人带来超额负担。税收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中替代效应会影响人们的选择(包括生产者选择和消费者选择),正是这种替代效应才是导致税收超额负担的“元凶”。第一节税收概述二、税收原则(二)效率原则2.税收的超额负担和税收中性(2)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指税收不影响或不干扰人们的经济选择。一种税收具有中性,表明它对经济活动保持中立,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选择不产生任何影响。税收替代效应、税收超额负担和税收中性的关系:一种税如果不产生替代效应,就没有超额负担,同时就是中性的;而如果一种税在产生收入效应的同时也产生替代效应,则一定会带来超额负担,同时也一定是非中性的。第一节税收概述三、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一)税收对生产和消费决策的影响由于政府对商品课税(即流转税)会影响其市场价格,所以流转税对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也可以产生一定影响。1.税收的价格效应。对商品课征的流转税会造成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相分离。政府对商品课征流转税以后,税收就像一个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之间的楔子。也就是说,当政府课征流转税以后,生产者价格加上流转税税额等于消费者价格。在商品的需求具有一定弹性的情况下,政府对商品课征流转税的税负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担;生产者虽然可以通过抬高消费者价格的方式将一部分税款转嫁给消费者负担(表现为消费者价格的提高),但生产者自身也要负担一部分流转税(表现为生产者价格下降)。第一节税收概述三、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一)税收对生产和消费决策的影响2.税收的生产替代效应。指税收对企业的产品结构产生的影响,表现为政府课税会改变企业各种产品之间的产量结构。税收的生产替代效应是由政府课征选择性的商品税引起的。政府对个别商品课税以后,课税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会发生不利于企业的变化,这样会导致企业相应减少课税商品的产量甚至放弃课税商品的生产,同时把资源更多地转向非税商品的生产。如果政府对所有商品课征统一的税收,税收的生产替代效应就会消失。第一节税收概述三、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一)税收对生产和消费决策的影响3.税收的消费替代效应。指税收对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影响,它表现为政府对个别商品课税后,引起市场上课税商品相对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减少课税商品的购买量,相应地增加非税商品的需求量。我们把税收导致消费者增加非税商品需求来替代对课税商品需求的影响,称为税收的消费替代效应。第一节税收概述三、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二)税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无论是工薪所得税还是社会保险税,都是对劳动者的工薪收入课征的,其结果必然是降低劳动者的实际工资率或净收入。(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指对工薪课征的税收所产生的增加劳动者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劳动者可支配收入减少将迫使其不得不减少闲暇和其他商品的消费,增加劳动力的供给。第一节税收概述三、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二)税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2)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指对工薪课征的税收所产生的增加劳动者闲暇时间而减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政府对工资收入课税降低劳动者的实际工资率,意味着闲暇更便宜了。人们会增加对闲暇的消费(即延长闲暇的时间),减少劳动时间,出现所谓的闲暇替代劳动的税收替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