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在引起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条件、特征,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即是病因。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其不同结局发生概率的预测。金标准:标准诊断方法也称为“金标准”,是指临床医学界公认的当前最客观、最真实、最可靠的疾病诊断标准。真实性:是指诊断试验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评价真实性的常用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和正确诊断指数等。预测值:是指在已知试验结果的条件下,表明有或无该病的概率,又称预告值、诊断价值。阳性预测值指试验阳性者中患该病者的可能性。阴性预测值指试验阴性者中真正为非患者的可能性。似然比:有病者得出某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称之为似然比。是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似然比可以全面反映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是以取不同阳性判断标准时的灵敏度为纵坐标,误诊率为横坐标绘制所得的曲线。它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之间的相互关系。ROC曲线常用来决定最佳临界点,通常最接近左上角那一点,可定为最佳临界点。ROC曲线也可用来比较两种和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从而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最佳选择。危险因素:导致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增加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预后因素;是指影响病人群体疾病结局的因素,能用来正确的预测疾病结果事件的发生。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实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实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实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临床试验。循证医学: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经验与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病人作出最佳医疗决策。选择偏倚:是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样本)与所研究的目标人群之间在某些特征方面存在的系统误差。本质:是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常见于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和横断面调查。信息偏倚:信息偏倚:指由于测量、诊断、询问或抄录过程中收集资料不当,使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被错误分类而产生的误差。本质:测量(暴露、疾病、预后等)时发生错误分类。混杂偏倚:是指在研究某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之间的关联时,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事件)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的联系。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为混杂因子病例分析:是对某疾病一批(几例至上千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作出结论。队列研究:是在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成两个队列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成若干个队列,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间的结局发生率,以检验暴露因素与结局发生有无联系。队列研究是一种以因推果的病因研究方法。内部真实性: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或靶人群真实状况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又称普遍性,回答一个研究能否推广应用到研究对象以外的人群。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推广到靶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仍然有效,称之为具有外部真实性。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或暴露因素的分布,及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也称患病率研究。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已具有所研究结局的人作为病例组,选择不具有所研究结局的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个(些)暴露因素的比例,以判断暴露因素与该研究结局有无关联。这种方法在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故又称回顾性研究.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是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创造性地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多中心临床试验: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各中心同期开始与结束试验。多中心试验由一位主要研究者总负责,并作为临床试验各中心间的研究协调者。随机同期临床试验: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新药或新疗法,对照组给予标准(经典)疗法或安慰剂或不给予任何措施,追踪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毒副作用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诊断试验的可靠性:又称精确性或可重复性,是指诊断试验在完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操作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