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08021306俞丽娟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一、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的需求,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关系。(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三、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教学重点:体验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教学难点:准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角的度数。四、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学策略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基础,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活动,首先“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比较角1、角2这两个角的大小”,明确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把单位小角合并成为半圆的过程。一个简易量角器就形成了,明确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然后是强化用“简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优化量角器,其中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总结概括出量角的方法与步骤。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角的概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谁来说说什么是角,它有哪些特点?2.出示两个角让学生比较。(预设: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学生可以用活动角比较出角1比角2大,并能说出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设计意图】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学生说出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3.具体角1比角2大多少,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用小角测量具体角1比角2大多少?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学具——小角来进行测量,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测量的。【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用小角测量角的优越性、可行性和操作要点,为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理解量角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改进测量的方法(1)简易量角器①用小角比你觉得有哪些优点?(预设:可以知道两个角到底相差几个小角)②在使用的过程中你觉得它有哪些不足呢?(预设:小角是一个分散的,造成操作的不便),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能既保留小角比的优点,又能克服它操作的麻烦呢”(预设:把小角拼起来),于是得到一个含有18个小角的半圆。③让学生用半圆工具量角(分别是40°、120°、22°)。(预设:角1中含有四个小角;角2中含有12个小角;角3含有2个小角多一点)【设计意图】这里我根据小角比的优点(可以知道两个角到底相差多少——即定量分析)与不足(由于小角的分散造成操作的不便),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把小角拼起来”,得到一个半圆,这里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已经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让学生用半圆工具量40度、120度的角,初步把握量角要点。量22度地角,引出每个单位小角还要进一步细分,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学生的探究积极性。(2)认识1度的角①角3里含有两个小角多一点,到底多多少,怎么办?(预设:每个小角还要再细分)②将半圆工具里的小角平均分成10份,引导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量角的单位。请你找1度的角。③我们刚才所用的小角是几度呢?(预设:10度)【设计意图】量角的本质就是看被测量的角中包含多少个单位角,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中建立1度角的表象,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这一环节我将半圆工具里的小角平均分成10份,引导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量角的单位。接着在量角工具中找1度的角,并明确上面所用的小角其实就是10度。这样层层抽丝剥茧,越来越接近精确的量角工具,比较的方式方法越来越精确,同时也更加符合人们探索知识的过程。(3)认识内外圈刻度①出示55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先10度地数,再1度地数,一共有55个1度的角)②出示125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这样数是不是很麻烦?(预设:可以给它表上刻度)③出示反向30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预设:有学生会说150度,这里教师注意引导,引出外圈刻度)【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我设计了这样数小角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用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内圈刻度,再出示反向30°的角引出外圈刻度,这样学生明确了两圈刻度的用意,就能正确地选择内、外圈读数,保证了量角和读数的准确,本课的难点也就随之突破。我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一个完整的量角器便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4)认识量角器①出示一个完整的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并说说各部分的功能,②在量角器上观察30°、45°、60°、90°、120°、150°、180°这些度数的角。③自己用直尺画角再测量角的度数,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归纳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小组合作要求: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量角和读数的;思考量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归纳出量角的方法和步骤。④汇报。(预设:角的顶点要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0刻度线也要重合;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就要读角的内圈刻度。)【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抓住本课的重点——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归纳出量角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又有效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1读角的度数练习。(课件出示20度,55度,反向60度)2利用课件出示一个摆放错误的量角器,让学生认读,使学生明确量角的要点,结合课件修正错误的角的摆放。3示范量角:让一个学生上黑板量角,边量边说怎样量的。【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由“看图读数—看图纠错—总结方法”,层层递进,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所有知识点,都是基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发现自然生成的,学生“吃”得毫不费力又津津有味。(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今天的收获,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同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七、板书设计角度量工具:量角器的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②零刻度线③内刻度④外刻度度度量单位:“度”,符号“°”量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边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以下两点:1、遵循直观性原则,布局合理,条理清晰。2、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相呼应。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