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世界19世纪的莫比乌斯发现的。他不经意的把纸条拧了一个圈又把两个头对接了起来。这个本来是两个面的纸条经他刚才的一接怎么变成只有一个面了呢?一个伟大的数学发现就这样产生了,并且以发现者莫比乌斯的名字命名。莫比乌斯带也叫莫比乌斯圈!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在纸环上做个标记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蚂蚁从点A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从A点开始涂色,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你发现了什么?用剪刀沿纸条上的虚线剪开,你又发现了什么?用剪刀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三等分线剪开,猜想它又会变成什么样?大胆猜测:剪开后得到了一大一小,两个相扣的圈!小圈仍是莫比乌斯圈!大圈不是莫比乌斯圈!小心验证:莫比乌斯圈蕴含着连续的意义,可回收物标志就表示可循环使用的意思传输带、传动带如果设计成莫比乌斯带,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从而延长使用寿命。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打印机的色带就是莫比乌斯带。这样就不会只磨损一面,节约了材料。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哈萨克斯坦新标志性建筑全新国家图书馆莫比乌斯带在建筑中的应用:湖南馆用莫比乌斯圈展示风土人情,体现“天人合一”、“和谐自然”!莫比乌斯带在文化中的应用:2007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火炬,它告诉我们:转换一种生命方式,您将获得无限发展!莫比乌斯带在文化中的应用: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斯带演变而成的。莫比乌斯带在文化中的应用:这座“三叶纽结”模型,它表示着科学没有国界,各种科学之间没有边界,科学是相互连通的,科学和艺术也是相互连通的!莫比乌斯带在文化中的应用:看看上面带箭头的两条线,猜猜看哪条更长?是上面那条吗?答案:其实它们一样长.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在这个楼梯中,你能分清哪一个是最高或最低的楼梯吗?当你沿顺时针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是逆时针,情况会怎么样呢?不可能的楼梯无限雪花数是个神秘的领域,人类最初对数并没有概念。但是,生活方面的需要,让人类脑海中逐渐有了“数量”的影子。你知道数是如何发展成今天这个模样的吗?数字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远古时期罗马数字0的引进和阿拉伯数字筹算远古时期主要以结绳记事或在石头上刻痕迹的方法计数。罗马数字筹算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0的引进和阿拉伯数字0这个数是公元六世纪的印度人发明的,他们用黑点“·”表示,最终演变成现在我们熟悉的“0”。当然,阿拉伯数字也是印度人创造的,之后流传到阿拉伯,后人误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故称之为“阿拉伯数字”。由于它们便于书写,被沿用至今。数字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远古时期罗马数字0的引进和阿拉伯数字筹算胖子“0”与瘦子“1”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陈景润的故事陈景润是我国当代有名的数学家他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一天,他发现头发已经太长了就跑到理发店去了排队的人太多了,他拿了号牌,38号,呵,早着呢!时间太宝贵了,赶紧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看书。看着,看着,突然想起来早上看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一定要把它弄懂,先去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在图书馆里,弄懂了,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这时他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他路过外文阅览室,发现有各式各样的新书,非常好看。他又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直到太阳下山,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当他赶到理发店,那里早就关门了。天色已晚,陈景润赶忙回到家,打开灯,继续做他痴迷的数学题。陈景润如此忘我地工作、学习,才让他取得巨大的成就。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轮子是古代的重要发明。由于轮子的普遍应用,人们很容易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轮子滚一圈可以滚多远?那么滚的距离与轮子的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圆周率最早的解决方案是测量。当许多人多次测量之后,人们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倍多。在我国,现存有关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2000多年前的《周髀算经》。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圆周率,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测量的精确度,而有许多实际困难限制了测量的精度。用线绕圆片一周,量它的长度。012346785圆片向右滚动一周,量它的长度。0123467852厘米刘徽在我国,首先是由魏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得出了较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他采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92边形,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刘徽的方法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从一个方向逐步逼近圆。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当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加时,它的形状就越来越接近圆。这一发现提供了计算圆周率的新途径,阿基米德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圆外切正多边形从两个方向上同时逐步逼近圆,获得了圆周率的值介于和之间。7227223祖冲之恐怕大家更熟悉的是祖冲之所做的贡献吧!15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算出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且得到了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约率为,密率为。ππ722113355祖冲之这一成就在世界上领先了约1000年。祖冲之取得的这一非凡成果,正是基于刘徽割圆术的继承与发展。他自己是否还使用了其他的巧妙办法呢?这已经不得而知。祖冲之的这一研究成果享有世界声誉。巴黎“发现宫”科学博物馆的墙壁上介绍了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莫斯科大学礼堂的走廊上镶嵌有祖冲之的大理石像,月球上有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用正方边形逼近圆,计算量很大,再向前推进,必须在方法上有所突破。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摆脱求正多边形周长的繁难计算,求圆周率的方法也日新月异。近代以来,很多数学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计算方面的革命,的小数点后面的精确数字越来越多。2000年,某研究小组使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12411亿位。现在计算的值已经被人们用来测试或检验超级计算机的各项性能,特别是用来测试运算速度与计算过程的稳定性。ππ(1)3333(2)4444(3)5555(4)4198(5)13910(6)788107的倍数任意一人开始数数,1、2、3……那样数下去,逢到7的倍数(7、14、21……)和含有7的数字(17、27……)必须以敲桌子代替。如果有谁逢7却数出来了,则为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