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复习纲要第一篇地球概述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1、海洋地形单元的划分(名称)三大单元:大路边缘,大陆盆地,洋中脊2、地球物理性质:地内温度的分层:外热层(变温层)——来自太阳辐射,向下递减,日、夜、四季、有变化。常温层——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常年不变,其深度一般为20—40m增温层——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内部热能影响。3.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的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4.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地温梯度——每深度增加100米,增加的地温值;地温级——每地温增加1摄氏度增加的深度。地球内圈:划分原则--地震波在地内传播速度的变化★具体划分——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外核、过渡带、内核莫霍面——纵波到达这一界面后,波速突然增加。地壳——由富铝镁的硅酸盐矿物的固体岩石组成地幔——由超基性岩类的岩石组成的。地核——由铁和少量镍、硫混合物所组成。古登堡面:横波变为零,纵波明显降低。3、★岩石圈——地内软流圈以上、由地壳及上地幔上部的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即固态的上地幔上部+地壳=“岩石圈”★矿物——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体.★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丰度,是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岩石概念——岩石是矿物集合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构造组成的固体物质。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得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大气圈分层(具体特点不要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4、矿物的鉴定:形态——矿物的形状是指矿物的外貌特征,是矿物成分、晶体构造和生成环境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力学性质(解理、断口、硬度)硬度——指矿物抵抗摩擦或刻划的强度,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摩氏硬度计)★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裂开的光滑平面叫解理面。★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任意方向裂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光学性质颜色——在矿物的新鲜面上直接观察到的颜色。条痕——是矿物在较硬的白色瓷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颜色。只有硬度比白瓷板软的矿物才能刻划出条痕。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透明度——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程度。5、地质年代表及各时代地层代号(看书背,一定要记好)6、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时间)宙代纪世期时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宇界系统阶带★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下老上新)★生物层序律的概念——一方面: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相同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来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化石及其组合。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确定地质年代具有决定意义.★★★侵入岩相对年龄确定:根据侵入、包裹、切割或穿插关系来确定。侵入关系: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围岩)年代老。切割或穿插关系:切割或穿插者年代新、被切割或被穿插者年代老。包裹关系:包裹者年代新、被包裹者年代老。1、石灰岩;2、花岗岩;3、矽卡岩;4、闪长岩;5、辉绿岩;6、砾岩第二篇内动力地质作用一、岩浆作用与岩浆岩1、★岩浆——是地球深处天然产出的高温、高压、含大量挥发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发育、运动以及冷凝固结成岩的全部过程。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喷发产物:气体喷发物、固体喷发物(火山灰、火山砾、火山渣、火山弹、火山块)、液体喷发物(熔岩)侵入岩的产状:岩墙(岩脉)、岩床、岩盆与岩盖、岩株、岩基岩浆的粘性特点以及岩浆岩分类(产状分类及SiO2含量分类)及每大类中代表性的岩浆岩重点记忆超基性岩:科马提岩基性岩:玄武岩中性岩:安山岩酸性岩:花岗岩岩浆作用类型(岩浆岩的形成方式)世界活火山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印尼带、洋中脊★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鲍文反应系列)构造: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构造类型全部记忆)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枕状构造:带状构造:原生节理: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概念★变质作用——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岩石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变化的地质作用。变质岩——地壳上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压力变化的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转化而形成的岩石。1、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名称)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2、接触变质作用(1)接触热变质作用(温度)代表性岩石:角岩、斑点角岩、大理岩、石英岩、(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典型代表:矽卡岩3、区域变质作用环境:低压高温、正常低温梯度、高压低压环境代表性岩石: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二、地震1、描述地震的术语的概念(如震源、震中、震级、裂度等)★地震——地壳的快速颤动。由地球内部的不平衡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震源:震动发生的地方•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震中距: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距离•震级: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由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所决定,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intensity):对地震破坏性大小的量度•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2、世界地震的分布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大洋洋脊地震带三、板块构造(本章内容我们以前都是不要求掌握,不学习的)1、板块的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2、板块构造的概念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岩石——板块,它们驼在软流圈上坐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便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成绩作用的过程。3、全球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四、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或过程)。构造运动:地球内力引起的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1、★岩层产状三要素、概念走向: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倾向:层面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之为倾斜线,它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即为倾向。它代表层面倾斜的方向,恒与走向垂直。倾角: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交角,沿倾向方向测量,称为真倾角。沿其他方向测量的交角均较真倾角为小,称为视倾角。视倾角所包含的岩层倾斜方向,称为视倾向。2、褶皱:褶皱的基本类型——背斜、向斜的特征:背斜:核心部位的岩层的较老,外侧岩层岩层较新;从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对称重复出现。向斜:核心部位的岩层的较新,外侧岩层岩层较老;从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对称重复出现。各种图件上的褶曲类型的识别及时间判别:(结合书上的图记忆)穹隆构造和构造盆地的识别:长为宽的3倍以下。上凸者为穹,下凹者为盆。全球构造运动的阶段(旋回)划分:太古旋回、元古代旋回、震旦-加里东旋回、海西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背斜、向斜平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直立褶皱——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故又称为同斜褶皱。斜歪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但倾角不等。又称为不对称褶皱。倒转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方向倾斜,即一翼正常,一翼倒转。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两翼岩层产状近水平重叠,一翼岩层为正常层序,另一翼为倒转层序。3、★★★地层接触关系分类、形成过程、形成时间的判断(重点掌握前三个)A.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它的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B.假整合接触:又称平行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它们的分界面时沉积作用的间断面,或称为剥蚀面,剥蚀面的产状与相邻的上下地层的产状平行。C.不整合接触:又称角度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期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的产状一致,余下伏地层的产状不一致。D.侵入作用:这是侵入体与被侵入的围岩间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的标志是,侵入体与其围岩的接触带有接触变质现象,侵入体边缘有捕虏体,侵入体与围岩的界线常常不规则。E.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层覆盖在侵入体之上,期间有剥蚀面想分融,剥蚀面上堆积有该侵入体被剥蚀所形成的碎屑物质。断裂构造(断层、节理):(2)★★断层类型(根据两盘滑动方向分类)并掌握作图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逆断层:下盘向下滑动,上盘掩覆于下盘之上。平移(推)断层——断层两侧岩块,沿着断层面走向的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3)地堑及地垒的特点地垒是两大断层的共同仰侧,常为山岭;地堑是两大断层的共同俯侧常为谷地。(4)断层的类型及形成时代的判断(5)断层的绘制结合书看第三篇外动力地质作用一、沉积岩1、相关的基本概念:★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等形成的原始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粒度——碎屑颗粒的大小分选性——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的程度磨圆性——颗粒表面圆滑的程度2、沉积岩形成的形成过程(外力地质作用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的生长。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印模3、★三大岩类是如何让相互转化的?火成岩熔融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熔融变质作用沉积岩变质岩外力作用二、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影响下,使原来的岩石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的方式: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碎裂,形成岩石、矿物碎屑,并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机械破坏作用。(岩石热胀冷缩(剥离作用)、冰劈作用(冰冻风化作用)、层裂作用、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氧,水以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使岩石发生化学成分变化,从而使岩石分解破坏,并产生新的矿物。(溶解,水解,水化,氧化,碳酸化)生物化学风化作用1、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生物生存要吸取养分同时分泌酸性物质,从而破坏矿物岩石2、生物遗体腐烂分解的产物引起岩石的溶解,从而破坏岩石★风化壳:风化残积物及其上覆土壤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为风化壳。厚度一般为数厘米至数十米。分为三层:全\半\微风化层。古风化壳-风化壳被新岩层覆盖而保存下来理想的风化壳的结构: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基岩1、河流的地质作用:河床——经常有流水的部分谷底——河床两侧平缓的部分★牛轭湖——洪水期间,截弯取直,废弃的原河道被堵塞成湖称牛轭湖。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及形成的地貌溶蚀作用:河水将易溶矿物和岩石溶解,促使河床破坏。主要见于碳酸盐岩区和盐类岩石区。水力作用:河水的机械冲击力引起河川破坏。磨蚀作用:流水携带的泥砂和砾石磨蚀河床,使河床加深加宽。河流的下(底)蚀作用:急流、瀑布旁蚀作用:牛轭湖溯源侵蚀:截头河河流搬运作用方式:底运、悬运、溶运河流的沉积作用的特点及形成的地貌(名称)心滩——河水从窄束段流入开阔段时,流速减小,致使较粗部分在河底中部淤积,逐渐形成心滩。形成于河床中间,呈梭形,长轴平行于水流。边滩——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的小规模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河漫滩——河床外侧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平水期无水,洪水期水漫溢出河床,淹没平坦的谷底,形成河漫滩沉积。河漫滩的发育与河谷发育的阶段有关。三角洲——河水在海、湖口地段受到海湖水的阻滞,动能明显减弱,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积淤,其形状一般是呈向大海(湖)中伸出的三角形平地,故称为三角洲。阶地的形成过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