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史记·留侯世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篇《史记·留侯世家》概述《留侯世家》出自《史记》卷五十五。这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第一段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注释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留侯,张良的封爵。张良封于留,故称留侯。留,本春秋宋邑。秦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按张良字子房,见《汉书·张良传》。韩,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于韩原,其后世为晋卿。至韩虔,与魏、赵三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烈王承认为诸侯国。建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又迁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详见本书《韩世家》。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大父,祖父。开地,张良祖父名。韩昭侯,名武,韩国国君,在位三十年(公元前362年至前333年)。宣惠王,昭侯的儿子,韩国国君称王从他开始,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332年至前312年)。襄哀王,亦称襄王,名仓,宣惠王的儿子,在位十六年(公元前311年至前296年)。父平,相釐王、悼惠王。釐(xī)王,亦作僖王,名咎,襄王的儿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295年至前273年)。悼惠王,或作桓惠王,釐王的儿子,史佚其名,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272年至前239年)。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悼惠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250年。张平卒后二十年,当韩王安(姬姓,韩氏,名安,韩桓惠王之子)九年,公元前230年,韩为秦所灭。良年少,未宦事韓。未宦事韩,没有在韩国担任过官职。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张开地、张平累世为韩相,家极富有,到韩亡时,张良家尚有僮奴三百人。不葬:不厚葬。客,门客,食客,此指刺客。秦王,指秦王嬴政(秦始皇)。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改号称皇帝,此时(前230年)秦王嬴政尚称秦王。五世相韩,谓历相韩昭侯至悼惠王五世,并不是说张氏五世都作韩相。以……故,正为……的缘故。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宰相。父亲张平是釐王、悼惠王的宰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张平去世。死后二十年,秦国消灭了韩国。因为张良年轻,未尝做过韩国的官吏。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第二段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尝学礼淮阳,曾东往淮阳游学,学习当世通行的典章制度。淮阳,汉郡国名,秦时为陈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仓海君,当时的隐士。苍海郡在今朝鲜中部地区。力士,勇力之士。椎通锤,锤椎即铁锤,状如瓜,用来奋击的武器。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始皇二十九年(前218)东游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时已称皇帝,故曰秦皇帝。狙,狙击犹袭击。博浪沙,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副车,亦称属车,扈从天子的车辆。《史记索隐》引《汉官仪》云:天子属车三十六乘。大索,大举搜索,即后世的通缉。贼,指刺客。亡匿,逃亡躲藏。下邳pī,秦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译文张良曾在淮阳学礼仪。在淮阳的东面见到仓海君,找到一个大力士,给他做了一柄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向东巡游,张良与刺客在博浪沙中狙击秦皇帝时误中了随行的车辆。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紧急捉拿刺客,这全是因为张良的缘故。于是张良更名改姓,逃亡到下邳躲藏起来。第三段良嘗閒從容步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标点练习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良嘗閒從容步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从容,闲暇之状。圯,音yí,桥。东楚谓桥为圯。圯上,指下邳地方跨沂水之上的桥梁。老父,音甫,年老的男子,指老丈。褐hè,指短袍。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时为贱者之服,衣褐,穿短袍,表示他是贫贱之人。直,旧注有二解:一、《史记索隐》、《汉书》颜师古注谓作正解,犹言恰值。二、王念孙《读书杂志》谓作特解,犹言特意、故意。两说皆可通。直堕其履圯下,言老人走到张良所立的地方,恰把自己的鞋子掉在桥头下。顾谓良曰:回头对张良说。孺子,犹今天称年轻人、小伙子等,是一种不客气、不礼貌的称呼。鄂,通愕,惊讶。殴,打击。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履,用作动词,穿着。履我,言给我穿上。业,已经。履之,为老丈穿上鞋子。以足受,伸着脚让他穿上。殊,很。随目之,随着老父的去路,注视着他。目,用作动词,就是注视。里所,里许,约摸一里路。平明,与以下的鸡鸣、夜未半,为秦汉时使用的时辰名称。平明即平旦,刚天亮的时候。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与老人期,与老辈相约。后,后到。去,老父扬长自去。有顷,不久。与顷之、少顷、俄顷、顷刻等略同。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一编书,古代的书籍多写在竹简上,用皮条或绳子编联,故以编称。一编书犹今言一册书。王者师,帝王之师。后十年,谓今后十年。兴,发作,应验。十三年,谓今后十三年。济北,即济水之北,这里指谷城山一带。谷城山,亦称黄山,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南。《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太公吕尚所作的兵书。梁阮孝绪《七录》曾有著录,云《太公兵法》一帙三卷,今亡。异之,珍贵此书。常习诵读之,经常熟读此书,反复学习。辨析句逗,了解意义,叫读;熟读而背得出来,叫诵。经常温理叫习。译文张良曾在闲暇时从容信步在下邳桥上游逛,有一个老翁,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的身边,故意把他的鞋掉到桥头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拿上来。”张良感到惊讶,想打他一顿。因为他年老,就强忍着下去把鞋取上来。老翁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既已为他取上鞋来,因此也就跪下为他穿上。老翁把脚伸出来让张良穿好,然后笑着走了,张良很吃惊,望着老人离去。老翁离开一里多路后又返了回来,说:“小伙子可以教导。五天以后平明时,和我在这里相会。”张良感到他很奇怪,跪下说:“是。”五天以后平明时,张良前往赴约。老翁已经先到了,他生气地说:“与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迟到?”老翁扬长而去,并说:“五天以后早点来相会。”五天以后鸡鸣时张良前往。老翁又已经先到了,他又生气地说:“为什么又迟到?”扬长而去,并说:“五天以后再早点来。”五天以后,张良在夜未半时就前往赴约。过了一会儿,老翁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于是拿出一本书,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以后就会有所成就。十三年以后你到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走了,也没有再说其他话,从此也没有再见过他。天亮后张良看老翁给的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很珍贵它,并经常学习诵读它。第四段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鬭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裏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鬭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汉六年,汉高祖六年,即公元前201年。高帝,即刘邦。《史记》载,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是汉高帝,而非后世习惯称呼的汉高祖。但是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西汉之后的后世之君为了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均尊称刘邦为高祖。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言坐在屋内运谋定计,可以取得胜算于千里之外。自择齐三万户,令张良自己择取齐地三万户为封邑。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留,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沛县东南。此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幸而时中,谦辞,言侥幸偶得料著耳。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萧何,沛县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曾为沛县吏。秦末与刘邦一起起兵,是刘邦的重要谋臣。楚汉战争中,曾荐韩信为大将,自己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关中,补兵馈粮,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后封侯。后又协助刘邦消灭了韩信、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事详本书《萧相国世家》、《汉书·萧何传》。译文汉高祖六年(前201)正月,封赏有功之臣,张良未曾立过战功,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第五段劉敬說高帝曰:“都關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雒陽:“雒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駕,西都關中。劉敬說高帝曰:“都關中。”上疑之。刘敬,本姓娄,汉初齐人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