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作为大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品质,是德育内容的主旋律。然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在新时期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却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外部的新环境带来的压力和集体主义教育内部缺陷导致并加剧教育缺乏实效性。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面临着各种压力与困境。因此深入研究集体主义教育的规律.探求集体主义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显得尤为迫切。一、新时期集体主义教育的外部环境压力(一)市场经济冲击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社会带来了新观念和新活力。在促进了人们的观念更新的同时,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也引发了社会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原来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单向度利益关系已经被纷繁复杂的多元分层利益关系所代替,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企业或小集体的统包统管、个人对企业的依附性被打破。加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进入转型期,许多企业改制.更有的受不住市场大潮的冲击而破产倒闭.这使得许多人认为集体已经不存在,集体主义也就无从谈起了。每个人都力图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并使之最大化。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所说:“在某种意义上。在既定的机会和资源的条件下。人们都试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理性的个人都试图这样做的时候,就形成市场。”11J这使得人们过分专注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切以个人利益为生长点,以个人为中心,对集体主义失去了基本的意识,使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出现了一些对立。由于不能够正确地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辩证关系,片面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实现与增长,导致个人对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淡漠,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集体利益,以至消解了集体主义.推动着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边缘化。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是否还需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困惑与疑问。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市场经济讲求利益、崇尚个性。已经不需要集体主义了。(二)多元文化消解集体主义思想的主流地位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多种文化在我国传播开来。西方各种思潮夹杂着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大量涌入,对传统集体主义权威的绝对性和规范的严肃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应该注意到,西方思潮中体现的这些价值观的核心部分在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往往比较偏执。例如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霍布斯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着社会生活。“人们为了追求私利,不惜否认真理,甚至连最简单的数学真理也敢于公然排斥。”12他的结论是:人们为求利而竞争,为安全而猜疑,为求名而侵犯他人。从他的这个角度出发,人生的目的就是在追求私利的竞争中获胜。这就是只顾个人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体现。这些对我国青年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上海的一项为期2.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中国许多青年人,正逐渐呈现出中国式的个人主义特征,并且,西方文化的烙印十分明显。131另外.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使一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开始发生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度下降。甚至开始怀疑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同时.受“地球村”、“地球人”等言论的影响。大学生政治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一部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开始蜕化。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下降。不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部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集体观念变得很模糊。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要想使集体主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确是困难重重。(三)网络化发展导致现实集体观念淡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五彩斑斓的网上生活,给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他们的前辈前所未有的便利、快乐和开阔的眼界。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变革着他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认同、对传统的人际关系的传承,进而动摇着他们对集体主义的认同和依赖。网络既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封闭的世界。间接的“人机交往”代替通常意义上的人际交往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由于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他们看到的只是电脑和键盘。交往对象也只是一个个符号.很多学生的网上交流能力与现实交流能力出现极大反差。长时间沉迷于虚拟环境下.极易导致大学生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淡化,甚至一部分大学生不再关心现实世界,变得与现实社会隔离,其自主创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逐渐削弱。沉溺于虚拟世界不可自拔,一旦回到现实社会,极不适应,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网络使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约束,网上进步的、健康的、有价值的信息与反动的、黄色的、迷信的内容同时展现在大学生面前。随着以网络为载体的国际文化竞争和思想文化渗透的不断加剧,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西方借机向我国青年大学生推销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这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准确定位,还没有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和自觉抵制黄色诱惑毅力的大学生来说.容易造成思想认识的偏离。转载于无忧论文网二、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内部教育缺陷(一)集体主义教育的人本缺失集体主义教育的人本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人本缺失——集体主义内涵的曲解。应当说,党对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理论认识是全面系统的,党的领导人在这方面的论述颇多,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屡屡发生偏移,长期存在着片面强调集体利益,否认和轻视个人利益的倾向.使得集体主义教育出现人本缺失。个体的一切都溶化于集体之中.个人的需要、个人的自由发展、个人的性格、个人的权益、个人的自主意识、个人的感情和欲望皆被视为个人主义的东西而遭到批判。这种把坚持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对立起来,把个人正当利益说成是个人主义,片面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而否定个性发展的观念,实质上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人本缺失的表现。以往的集体主义教育在要求个体舍弃个人价值的同时,导致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成了人们的“口号秀”。集体主义精神成了“超集体主义”、集体成了“虚幻的集体”。这是一种把集体利益绝对化、抽象化、有时甚至于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的不切实际的集体主义。其次,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对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缺乏从理性角度深人研究新形势下集体主义教育的规律、内容、方法和手段、评价等。高校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正面灌输,教育手段单一,方法生硬,没有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缺乏人本考量。导致人本缺失,教育效果不好。大学生需要接受大量的更具体、更吸引人的教育,以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收到更深刻、更好的效果。(二)集体主义教育的现实偏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体制上、制度上以及法律上的不健全。造成了现实中一小部分人趁机大肆侵犯集体利益而暂时逃避了惩罚,这严重地消解了大学生对集体利益的认同。甚至使得大学生认为集体主义只是一般人群.或者弱势人群对强势人群做出的牺牲。加上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诸如道德领域的失范、经济领域的失规、政治领域的腐败、生活领域的奢靡等也或多或少地渗透进高校.从而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有些大学生认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自发性和散漫性行为在倡导集体主义的中国比倡导个人主义的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更严重、更普遍,更缺乏约束力141,而对集体主义教育持不信任、不认可、不接受的态度等。这种理论和现实的脱节的现象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得集体主义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常感觉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非常难。在学生发现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和现实不相符的时候,理论就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育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情绪。认为理论没什么用,全都是骗人的。(三)集体主义教育对象的个性化特点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很大。从总体上讲,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注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新时期,作为集体主义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自我意识增强。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把养尊处优,缺少与人沟通、为他人着想的品行,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带进大学校园。其次,追求目标个性化。现代的大学生讲求自我。追求个性,但是对个性化的认识有偏差,认为与众不同、我行我素、游离于集体之外即是个性,无法协调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集体荣誉感减弱,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不主动维护集体荣誉。甚至故意损害集体荣誉。再次,价值目标的功利化。受谋求盈利最大、效果最佳为目的的求利原则的影响。大学生关心集体、建设集体的热情下降,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片面讲实惠.强调个人私利,不讲奉献,只求索取,甚至用市场上的交换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形成追求自身发展、主观修养的一种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观。在某项调查中,当问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你会如何处理?”时,有60.44%的学生回答“视具体情况而定”,2.58%的学生回答“先考虑个人”,仅有32.81%的学生回答“先考虑集体”。这蝗数据在一定程度表明。集体主义观念在不少学生中已经淡化。三、走出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困境的出路(一)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正确理解集体主义内涵集体主义教育的人本缺失关键在于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集体主义的内涵。因此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理解集体主义精神的内涵,以实现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才能达到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集体主义新阐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其本质特征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但并非抽象的反对“个体主义”,真正的集体主义追求的是外在功利与内在精神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集体主义思想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里所说的共同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体。同时。马克思阐述集体主义所从属的社会基础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样一个联合体里,保护每个人的自尊性,尊重每个人的人格.“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ial。恩格斯也曾说:“我们谈的是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以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按照人的关系和他的邻居相处。”‘嚯这里,革命导师阐述个人与集体关系时.始终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关注点。也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落脚点应该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在尊重每一个个体权利与利益的基础上,从“利己不损人”到“助人为乐”。再到“大公无私”。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倡导大公无私的同时,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个性、确立团队意识、加强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卢梭曾推测,这是因为人人无拘无束,彼此孤立的自然状态已经对每个人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障碍.集体建立的关键在于人与人间的利益纽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心理和道德认同。181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利益纽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心理和道德认同的过程中形成“真正的集体”,才能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实现个人与集体和谐统一,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因此.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应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以人为本,体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更多的和谐一致.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学生只有明确了集体主义的真正内涵,才能摒弃以往集体主义误读的消极影响。认同集体主义的价值理念.达到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二)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注重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的设计与思考首先。坚持教育方式的主导性。我们应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集体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正确把握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通过理论教育的阵地,梳理大学生集体主义现实与理论存在脱节的原因。理清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辩证关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持主导性思想的重要性等大学生集体教育内外部困境中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