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张静2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第一课病毒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2、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教学重难点:重点: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病毒的种类。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二)、新授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3.教师讲解.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7.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8.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或查资料自主学习。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3板书设计:1、病毒病毒的危害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的利用极其微小二、病毒的特征寄生在活细胞内能繁殖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动物病毒三、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能积极地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第二课细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2、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科学知识: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你们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你对细菌有了哪些认识教师出示搜集的有关细菌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观看。教师边讲解边演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注重及时指导学生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观察真菌涂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已了解的细菌描述、汇报、交流。教师总结: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状。4(三)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谈话:你们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学生讨论,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现在同学们对细菌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细菌不只是人类的敌人,更多的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说无处不在。人的肠道内也充满了细菌。一些是有意菌,它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一些能合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还有一些则与致病的微生物搏斗,使有害细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保持肠道健康。谈话:细菌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呢!请看资料卡。(四)自由活动: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细菌的知识。怎样做好宣传,防止病菌入侵呢?(五)拓展知识:同学们,假如没有细菌,我们的自然界将会是怎样的?板书设计:2、细菌球菌细菌的形状杆菌螺旋菌有益菌:生物制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有害菌:世人患病教学反思:学生利用显微镜初步认识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世界。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学习通过显微镜发现水中有微生物。在一滴水中,能够找到几十个微生物,学生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描述和画图,从而认识几种常见的水中微生物,体验生命体的奇特。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欲望。第三课馒头发霉了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2、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3、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4、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4、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难点: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5实物投影仪、镊子。(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几片发霉的面包,供课上学生观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1、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3、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4、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二、了解霉的功与过1、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2、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三、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1、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2、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四、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1、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2、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3、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4、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五、巩固学习: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2、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板书设计:3、馒头发霉了温度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水分空气真菌对人类的危害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为人类提供的便利教学反思:教材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面包”作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菌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学生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第四课食用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6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4.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5.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科学探究1、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科学探究的过程。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形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2、体会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真菌的结构,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难点:蘑菇的生长环境和结构。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二.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菌丝,柄,菌褶,菌盖.)是怎样吸收营养的?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四.如何识别有毒蘑菇?(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五.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观察与思考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7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板书设计:食用菌蘑菇的生长环境菌盖蘑菇的结构菌柄(像一把小伞)菌褶菌丝(地下部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各种各样的食用菌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查阅资料、调查、采集、观察、交流等方式对食用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让科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8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五课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2、学生发言。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二、研究蜡烛的变化第一个实验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3.汇报交流。第二个实验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9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加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