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任正非其人其事如果你说你还不知道任正非是谁,估计你没跟上时代的发展。任正非,华为公司总裁,1944年出生,祖籍浙江,从小在贵州长大,毕业于重庆某学院,是学习建筑专业的。1978年从部队转业,任正非转业前是铁道兵某研究所的副所长。八十年代初,解放军大裁军,任正非从部队转业。由于他太太在深圳南油集团任工会主席,所以任正非随太太转业到深圳,开始在南油集团工作。1988年创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电信产品。华为发展迅猛,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华为一支独秀,销售额达233亿美元,市场份额增长46%。早年的任正非比较不修边幅,穿戴特别随意,经常不穿袜子,光着脚丫穿皮鞋,穿着大汗衫,还经常卷起袖子,站在华为的大门口,不少新员工还以为他是华为看大门的。现在的任正非与早年的他很大不同的地方是,他现在整天穿戴整齐,为随时迎接外宾和国际客户而西装革履。潜龙勿用,见龙在野,飞龙在天2007年10月29日上午,华为公司主动邀请国内外20多家媒体主流媒体记者前往深圳采访。当天,20多位记者参观了华为的坂田基地,几位公司常务副总裁和部门副总裁同时接受了采访,新浪网的报道题为:“华为一改低调作风,7位高层集体接受媒体采访”。这应该算是华为成立以来首次召开记者招待会。表面看,华为是因为前段时期的低调,使媒体与公众对公司产生误解,在网上出现了很多的负面东西,为了澄清和消除误解。其实背后的原因一是2003年华为取得了国际国内市场的好业绩,而且未来2-3年都会不错,开始做大做强了,电信行业的冬天冰雪消融,已经是春光一片;二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论述,“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使我国私营经济的春天到了。一、朴实而不讲究华为早年员工过生日时,华为生协(全称:生活协调委员会)会在每位员工生日那天给员工送一份生日礼物,记得1996年10月下旬是任正非的生日,生协主任朱建萍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两双袜子,并让《华为人》报的一位编辑配上一幅漫画,画面上画着任正非光着大脚丫在办公,这是他们在取笑任正非经常不穿袜子上班。任正非平时也不爱穿西服,除非要会见客户才穿。只要谁看见哪天任正非穿西服,打领带了,那天他一定是有重要客户要来华为,要与他见面了。一次,一位新员工去华为应聘,在华为的门口见到任正非,当时任正非穿着一个白汗衫,因不认识,这位员工看他这种打扮,还以为他是看大门的,问去人力资源部怎么走?任正非就告诉他在7楼,跟着他走就行。后来才知道这个“老头”就是公司的总裁。早年华为员工少的时候,任正非还常常亲自下厨,炒几个菜,同员工一起聚餐,宣传部历史相册中至今还有任正非正在炒菜的一张照片。有一位华为部门主管金某回忆1994年他刚到华为时的情景:1994年6月,正赶上C&C08数字机问世,刚刚进入生产阶段,一方面那时还缺乏有效的系统测试手段与测试工具,为保证质量,需要一块块地对用户板进行测试,另一方面,要保证客户需求,满足市场要货的需求。所以当时他们经常加班。7月的一个晚上,当时由于一个用户板厚膜电路来料不良的原因,整个测试的进度很慢,大家都忙着连夜宵也没去吃,快12点有一个像食堂老师傅50来岁的人领着几个人推着鸡汤、点心走了进来,热情地招呼大家喝点鸡汤,吃些点心,一面要大家不要太熬夜,要注意休息。当时由于金某正聚精会神地忙着测试,这位“大师傅”老是让他休息,让他过来喝鸡汤,他心里想:“这人怎么那么烦,不喝就不喝,干嘛非让人喝。”第二天中午休息时,由于那时华为还没有床垫,金某找了一大块泡沫塑料找了个空地躺下,醒来发现昨天夜里给他们送鸡汤的“大师傅”正睡在他旁边,他一边叫:上班了,一边把泡沫塑料收拾好。两个月后,一次部门主管通知他晚上7点去深意参加新员工座谈会,他去了,由于去得时间较早,会场只有一个人在那里摆凳子,见金某进来,笑着问他是不是来参加座谈会的,金某一看,这不是食堂的“大师傅”吗?当时好奇地问他,“你也来参加会议?”他点头称是,于是金某和他一起摆凳子。开会时,会议主持人告诉大家今天有幸请到公司的总裁参加新员工座谈会,在掌声中,他惊讶地发现,一直以为是食堂“大师傅”的那人站了起来,对大家鞠了一躬,说道:“欢迎大家到华为来,我叫任正非,希望大家喜欢华为。”边说边绕场一周,依次给大家递名片,并与大家一一握手致意。在谈话中,他还说,希望大家在十年后还能保留我的名片,把华为当成自己的家,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金某至今仍然保留着任正非的那张名片。1996年华为在科技园买了一栋楼,搬到科技园上班,任正非的办公室当时就在人力资源部隔壁。一次任正非正在办公室召集我们宣传工作者开会,正开着会时,只见一个陌生青年大大列列地进入任正非办公室,一进门什么也不说,一屁股坐在一个半旧的沙发上,任正非就问他有什么事吗?对方说没什么事,他在等着应聘,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让他到隔壁等一下,正好这里有个座位,就在这里等。任正非听后笑着说,那好吧,你就坐在这里等好了,然后任正非继续和我们开会。到了1998年,华为的规模越来越大,访问的客人越来越多,IBM顾问也在华为办公,西方大运营商也经常访问华为,任正非不得不接受公司的礼仪规定,穿上袜子,穿上西服,甚至打上领带,以做到随时可接待来访的外宾和客户。二、鸿鹄之志,却处世低调任正非志向高远,可以说一开始就定位在要做世界一流企业,他常说,小草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小树也只有立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目标,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它的内在的动力唤醒了它坚强不屈的意志。早年,华为还是一个200人的小公司,也就刚刚成立5年,任正非就开始迈向了国际的步伐,赴日本与美国等考察,并且于1993年3月22日,就在美国圣克拉拉(硅谷)申请注册了一个华为全资的子公司——兰博公司,作为公司在美国研究开发的基地,为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提供保障。兰博是译音,其含义是海上女神的头子。那时的硅谷还只是加州一个小地方,只有480万人口,是美国电子工业、尖端工业技术的集中地带,HP、IBM、INTEL、NS、AMD„„等都集中在那里。在硅谷可以了解到全美最先进的电子技术,任正非认为华为起步已太晚了,就用钱去买美国的器件,这样水平也就尽快地提到世界前列。在美国硅谷,他深感华为的科研方法还十分落后,管理还十分低下,效率低下,但庆幸的是员工的个人素质都不比美国公司差,故重要的是改善管理。有人说,在硅谷已在衰退,硅谷夕阳,但任正非认为硅谷在信息产业上还会有一场新的起飞,所以决定在硅谷中心区购买房屋,建立开发中心,把科研的成果与半成品,放在硅谷优化设计,搞完了再拿回深圳生产。到了2004年初,任正非的目标与定位就是将企业做到世界一流了。2004年初在公司召开的干部工作会议上,他就提出在3~5年内,把华为建设成最具综合竞争力、管理最有序与高效、被客户信任的伙伴式关系的群体。这个集体在长期持续增长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在短期经营增长速度与效益上成为业界最佳。5年后企业主营业务销售到达到100亿美元,当时有一位领导表态,2008年一定销售目标要达到100亿元美金的目标,但任正非说他理解错了,他的100亿的目标只限于传统业务产品,新产品和新增长点也要达到50亿美金,也就是销售目标总共要达到150亿美元的概念,这就是任正非的气魄与胆识。实际上2008年华为销售额达到230亿美元。如何建立世界第一,瞄准世界一流的运营商,从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成提高整体竞争力,从技术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任正非的目光的确远大,在1996年华为才拥有员工1000多人,刚刚获得27亿销售额时,当时他向市政府购买一块地,市政府将黄金地段,即深圳的中关村――南山科技园划出一块给华为,因为当时华为本部已坐落在科技园。但任正非认为科技园那块地太小,不适合华为五年以后的持续发展,就拒绝了,为此市政府就将龙岗区坂田一片黄土坡划给华为共1.3万平方公里。华为在那里投资了整整100亿人民币,建起了8座建筑群,生产试验中心、机械加工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员工宿舍、中间试验中心、华为科研楼、总裁办会议中心。任正非是学建筑的,所以对建筑也是情有独钟,他常常在办公时一边散步,一边去建筑工地考察,有时工地比较危险,没有好的道路,甚至是非常危险的“走钢丝””——在打桩的钢筋上穿过去,没有路,而往一下一看,就是深渊,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待百年生了”。但任正非快60岁的人了,却很敏捷,他与教授一起散步时总是关心别人,让大家注意安全,反过来照顾别人。去过华为公司总部的人参观过公司都感叹不已,一方面是为华为任正非的气魄所折服,一方面是为华为的建筑群而赞叹,建筑群可以说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合壁,它结合了中国古典建筑、欧洲古典与现代建筑的特点,每栋建筑群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如员工宿舍——百草园,典型的欧式风格,而总裁办会议中心,完全是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并任正非做的此事是中国企业前所未有的事,虽然他也承认,这是IT泡沫时期的产物,但其在拓展国际市场上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片建筑群谁又能说他在未来的历史上会让世人如何评说。就像秦始皇筑长城,老百姓痛恨他,但谁又能想到这成为世界历史奇迹,世代流传。三、性情中人,自己不要面子,也不给别人面子“只有不要面子的人才能成功。”这是任正非在做自我批判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任正非不仅自己不要面子,还经常不给别人面子。他还有一个有名的管理变革三段论:面子是无能者维护自己的盾牌,革自己的命最光荣,不要面子的人才能成功。1995年,华为聘请了几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给华为起草《基本法》,1997年华为的《基本法》完成后,任正非请两位人大教授写一篇华为《基本法》出台的经过时,当一位教授写好后给任正非审阅时,任正非笑着对他说: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好得要把它甩进毛厕坑里,还要在上面再加一块石头。当时教授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在公司能与任正非说得上话最多的,能聊天的就是几位教授,他们在总裁办做顾问。有一次任正非对他们风趣地开玩笑说:“某教授像个青蛙,一会跳到华为,一会跳到TCL;”某教授是华为与TCL的两家企业的顾问,说“另两位教授某某与某某像个蜻蜓,从北京飞到华为后,点个卯,又飞走了,都没有沉下来,把根扎进华为。”任正非意在批评他们的工作作风,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作风,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时常与任正非的思想有距离,显得与华为的实际相脱离,理论性的探讨比较强,实际操作不行,任正非还是希望《华为人》报不要去关注理论性的探讨,要做出实际采访的工作。此类例子数不胜数,如他对财务总监说:你现在有进步,从没有水平到有一点水平。也曾在公司高层会上批评当时还是华为常务副总裁的孙亚芳说:你是严于律己,也严于待人,如果再不改,将来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任正非经常听各部门汇报工作,汇报工作的都是各部门的负责人,这时也是他们最紧张的时候,往往任正非会随时提问,如果汇报的问题或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或不符合公司要求,任正非就会毫不留情地批评、甚至痛斥,有时是无情讽刺,甚至还有让人下不了台,最让人难堪的就是“让他滚出去。”四、勇于并善于自我批判的典型任正非曾说,他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要面子,能够自我批判。“这十几年来华为之所以成功,这与我个人的性格是自我批评有很大关系,我也干了很多错事,但是我进行了自我批判。比如去年我认为要向国际化靠拢,我命令把客户经理全部换成项目经理,这一换就坏了,全乱了。后来市场部发明的1+1经理制方法,效果很好。我认识到我错了,我就马上改变我的观点,进行修正,我认为面子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十几年我个人在不断地改正错误,所以华为才有今天,如果我们全体员工都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去改正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华为怎么会没有希望呢?一定会有希望的。”——任正非在《1999年管理工作要点》讨论会上的讲话《大树底下并不好乘凉》任正非有一个管理变革的三段论:一是要勇于自己批判自己,世界上最难的改革是革自己的命,触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