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鲜橙榨汁B.干冰升华C.葡萄酿酒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秸秆就地焚烧C.使用太阳能路灯D.分类回收垃圾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量取液体C.取固体药品D.熄灭酒精灯4.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B.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D.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5.化学概念间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原子与分子属于交叉关系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D.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7.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采用俯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2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A.<8mLB.>8mLC.=8mLD.无法确定8.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现象和变化解释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食品变质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A.AB.BC.CD.D9.取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用x、y标注,向x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y中不加入任何物质,分别加热制取氧气。下列产生氧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10.水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对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ABC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氧气作用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热量,防止集气瓶炸裂。量筒中的水:通过体积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先装满的水:先排尽瓶中空气并便于观察氧气何时集满。A.AB.BC.CD.D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填名称)。(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填标号)。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禁止燃烧秸秆,将秸秆转化为生物燃料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D.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1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该反应文字表达式;(3)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装置C与B相比,C的优点是。(4)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从口(填c或d)进入。(5)写出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13.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格回答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氧元素,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第三周期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的原子序数为。(4)当11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物质时,构成此物质的阳离子的符号为。(5)图2所示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14.根据下列三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甲中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2)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含量,理由是:(3)丙装置是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暖宝宝贴(主要成分是铁粉)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缓慢氧化(即铁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锈),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丙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集气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8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①暖宝宝贴中使用铁粉不用铁块(或丝)的原因是②通过该实验测得空气样品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精确到0.1%)③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B.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先升高后降低至室温C.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室温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的体积D.实验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是铁粉)使用的多少与测量结果无关15.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性质比较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查阅资料:①将新制的浓度5%的双氧水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产生。②若在相同质量5%的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请根据上图回答问题:(1)请你写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2)小红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3)以下是某小组同学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实验序号H2O2溶液浓度%H2O2溶液体积/mL温度/℃MnO2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L反应所需的时间/s①55200.1416.75②15V200.146.04③305350249.21④305550210.761)V=:从实验和(填序号)对比可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有关。从表中实验数据对比可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2)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填“减小”“不变”或“增大”)。【附加题】3)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继续探究。(写出一种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你的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方法及步骤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假设正确三、计算题16.正常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6.7L氧气。计算:(1)在标准状况下,6.7L氧气的质量为多少g?(2)成年人每分钟所需空气的质量为多少g?(已知标准状况下,ρ氧气=1.43g/L,ρ空气=1.29g/L,准确到0.1)。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解答】解:A、鲜橙榨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葡萄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2.【解答】解:A、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题;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能污染水体,秸秆就地焚烧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符合主题;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题;D、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即能减少资源浪费又可防止污染环境,符合主题;故选:B。3.【解答】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应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4.【解答】解:A、由镁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为3,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是12,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表示原子序数为16,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5.【解答】解: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核离子,不是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D、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6.【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7.【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若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开始采用俯视视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他又仰视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12mL.则该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8mL。故选:A。8.【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不是因为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B、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或原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滴水成冰,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D、食品变质,是由于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9.【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两份氯酸钾的质量相等,对两份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单独加热一份所需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慢;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的一份氯酸钾反应速率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少,但两份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所以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观察图象,C符合变化过程。故选:C。10.【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水能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错误;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可以通过体积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正确;D、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中先装满的水是为了先排尽瓶中空气并便于观察氧气何时集满,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解答】解:(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2)从微观的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②同温同压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