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海湾一期总承包项目拉森钢板桩集水坑施工方案(1)(1)(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七星海湾一期总承包项目拉森钢板桩支护深集水坑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日期:第一章编制依据1、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2);4、七星海湾地块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福建省漳浦县赤湖镇七星海湾,东侧面临大海,西南侧紧靠临海大道。拟建建筑物为4栋高层,共26层,高度83m。集水坑局部最深处-3.1m,我部拟定采用钢板桩支护开挖。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一)工程地质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海岸风积地貌,地下水与海水有一定联系。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有细砂①、细砂②,属强透水层含水层,富水性较好,受大气降水的入渗和外围海水侧向补给。⑵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含水层由全~强风化层组成,属于弱透水含水层,受细砂①、细砂②中的孔隙水下渗和外围侧向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间接补给。⑶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下部基岩风化带中,含水层为碎块状强风化岩及中风化岩,地下水的运移特征主要受裂隙性质及发育程度控制,且具各向异性,从钻孔揭示情况来看,岩石中的裂隙多属闭合裂隙,渗透性较差,水量总体贫乏,但不排除局部地段张性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好的可能性;其水位标高与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的水位基本一致。4、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特征场地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入渗和地表水的补给,通过蒸发及地下侧向径流的方式进行排泄。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与海水呈互补关系,涨潮时海水补给地下水,退潮时地下水向海中排泄。经部分钻孔观测,场地地下水随潮水每天波动幅度不是很大,约0.10~0.20m。本次勘察采用干作业法测得场地初见水位埋深为4.60~7.90m(标高为3.06~5.55m),在高潮位时统一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4.40~7.60m(标高为3.23~5.75m)。本次勘察细砂①层未见地下水,在ZK13、ZK89钻探到细砂②底板时测得细砂②层稳定水位埋深5.00~6.10m(标高4.90~5.46m),基本与稳定水位一致(略低);采用下套管隔离细砂止水法于ZK20、ZK127钻孔测得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稳定水位埋深15.30~18.50m(标高-4.92~-8.53m)。据访问,场地范围近3~5年的最高水位标高约为7.30m,历史最高水位标高约为7.80m。预计区内地下水位年变幅约2.00~3.00m。5、岩土体渗透系数1)、抽水试验为确定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参数,选择DK1、DK13孔进行抽水试验,抽水试验设备为深井泵,流量观测采用三角堰,由于含水层厚度较小,故该2孔均试验了1个落层,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计。其中DK1号孔潜水层实验段为细砂②层,试验位置为6.00~8.90m,静止水位6.00米;抽水试验设备采用深井潜水泵,按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进行,由于含水层厚度较小,故试验做了1个落程;DK13孔潜水层实验段为细砂②层,试验位置为5.30~9.20m,静止水位5.30米;两孔抽水试验设备均采用深井潜水泵,按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进行,由于含水层厚度较小,故试验做了1个落程。采用稳定流试验法计算模式选用孔隙潜水含水层完整井的单孔抽水试验公式计算有关参数,其抽水试验成果见附图4。根据抽水计算综合渗透系数为6.60~7.16m/d。细砂②层的渗透系数取值取8m/d第三章支护、支撑系统的结构设计一、支护、支撑结构选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的土层主要为细砂土,地质条件差,渗水情况比较严重,同时集水坑深度较深,集水坑局部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设计图纸进行支护。(附节点详图)基坑支护形式集水坑深度大于3100㎜(K3),采用Ⅳ型6米拉森钢板桩加一道内支撑进行基坑支护,钢板桩之间采用200*200H型钢围檩进行连接,采用对称设置,内支撑采用200*200*8*12H型钢支撑。转角需设置专用构件,采用200*200*8*12H型钢进行内支撑,三、基坑监测要求1、监测内容(1)基坑周边沉降及位移监测监测点和控制点均采用钢筋水泥制作,设置稳固。采用J2光学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水平位移,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垂直位移。基坑开挖期间每开挖一层观测2次或每天观测2次,时间为上午开工前,下午收工后。(2)土体侧向变形监测沿基坑周边每20m布设一个测斜孔,测斜孔采用专用PVC管,管内正交的两组导向槽,埋入深度以进入弱风化岩为宜。测斜孔埋置时角保其中一组导向槽垂直于基坑边线,测斜孔与钻孔壁间的空隙密实填砂并用水泥密封。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支护一层观测一次。(3)地下水位监测观测孔成孔口径φ500,深4米,全长置入口径φ500径向钻眼、外包塑料滤网的波纹管;管道钻孔间隙1米以下填砾,管口配保护盖。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每开挖支护一层观测一次。本基坑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基坑按安全等级二级考虑,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为40mm。各项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2次。基坑监测完成时间为回填到标高±0.00,从基坑开挖到底面后到基坑回填到标高±0.00这段时间的观测间隔时间为7~15天。第四章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一、钢板桩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钢板桩采用Ⅳ型拉森钢板桩,钢板桩之间采用200*200H型工字钢围檩进行连接,围檩与每根钢板桩之间空隙须打入木楔抵紧,转角必须设置专用构件。采用200*200*8*12H型工字钢进行内支撑。1、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1)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的边缘外留有施工作业面。(2)基坑护壁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标准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周边尺寸尽量符合板桩模数。(3)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中,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2、板桩施工的顺序板桩准备→围檩支架安装→板桩打设→偏差纠正→拔桩。3、板桩的检验、吊装、堆放(1)板桩的检验对板桩,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以便对不合要求的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项内容。(2)板桩吊运装卸板桩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的板桩根数不宜过多,注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的吊具。(3)板桩堆放: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①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②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③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3-4m,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m。4、导架的安装在板桩施工中,为保证沉桩轴线位置的正确和桩的竖直,控制桩的打入精度,防止板桩的屈曲变形和提高桩的贯入能力,一般都需要设置一定刚度的、坚固的导架,亦称“施工围檩”。导架采用单层双面形式,通常由导梁和围檩桩等组成,围檩桩的间距一般为2.5~3.5米,双面围檩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略比板桩墙厚度大8~15mm。安装导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经纬仪和水平仪控制和调整导梁的位置。(2)导梁的高度要适宜,要有利于控制板桩的施工高度和提高施工工效。(3)导梁不能随着板桩的打设而产生下沉和变形。(4)导梁的位置应尽量垂直,并不能与板桩碰撞。5、拉森钢板桩插桩(1)、用30#H型钢作打桩导向围檩夹木。(2)、按设计轴线要求放出拉森桩咬口轴线灰线并在灰线上做好红色木桩标识。(3)、按灰线标识安装导向围檩夹木,并打导向围檩定位桩。(4)、将导向围檩吊到位,并与定位桩固定。检查安装尺寸,核准导向围檩中心线是否在拉森桩轴线灰线上。(5)、沉桩前检查桩是否平直,完好。(6)、拉森桩打入后,保证桩顶上口平直,达到设计标高。(7)、拉森桩垂直度用二台经纬仪垂直控制,若出现偏差,通过吊机调正吊点方位随时修正。发现垂直度超标,必须拔出重新开打。(8)、拉森桩采用单点起吊,吊点由钢丝绳长度确定,起吊垂直后进行喂桩。桩底轻轻落地,桩顶倒向振动锤咬口处,振动锤开口咬合,液压夹紧,起吊提升,吊至打桩位置的导向围檩处。施工人员护桩,插桩,桩翼板相互贴紧,然后开锤起打,控制调整垂直度向下送桩。(9)、桩送到设计标高后,振动锤咬口松开,复位,再移动锁口卡板,继续重复下一根桩的施工。(10)、为保证钢板桩插打的位置准确,首先设置定位桩,定位桩采用的Φ50cm(壁厚10mm)钢管桩,根据土质打入深度为6m;导梁采5~7m;导梁采用40号工字钢加工而成。施打前先在场内加工制作,现场拼装导梁,沿导梁插打若干钢管桩,将内导梁焊接在钢管桩上面,用以导向。导向桩采用40号工字钢制作,具有一定竖向和侧向刚度,保证施打时不变形,正确导向。在打钢板桩时,采用两个夹具夹住钢板桩,夹具可采用10号槽钢制作(具体形式见以下示意图)。(11)、钢板桩插打根据现场作业条件和地质资料,采用机械打桩机插打钢板桩。钢板桩采用逐块插打,插打次序从从任意一个角部开始。插打钢板桩时严格控制好桩的垂直度,尤其是第一根桩打入时加强定位和双向垂直度检查控制,必须保证位置正确,竖直下沉。(12)、围堰角桩及合拢本钢板桩围堰平面为矩形,所以在围堰的纵向和横向会出现转角的情况。施工转角处时首先使用定型角桩,在不能施工角桩时,现场根据实际尺寸,用2根钢板桩焊接拼装成1根角桩进行施打。角桩焊接必须牢固、密封。合拢安排在横向或纵向的一条边上,也可在围堰角桩处合拢。6、围檩及支撑安装方法(1)、本工程钢板桩围檩局部拟采用一道支撑标高(见施工图所示);测绘放线、根据桩位开挖沟槽、标出支撑水平标高→按实际尺寸拼装钢支撑→吊装钢支撑→拼装活络接头→焊接钢支撑节点→第一根支撑安装完毕。(2)、测绘放线、根据桩位开挖沟槽、标出角撑水平标高→按实际尺寸拼装角撑→吊装角撑→焊接角撑复板节点→第一根角撑安装完毕。围檩采用200*200H型工字钢,支撑采用200*200*8*12H型工字钢,在顶部设置一道。7、钢板桩整修在钢板桩到场以后,对钢板桩进行检查、分类、整理,做必要的整修。锁口检查:将所有钢板桩有弯曲、破损、锁口不合的均应整理,按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冷弯、热敲、焊补、割除或接长处理。8、板桩施打1)板桩用吊机带振锤施打,施打前一定要熟悉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情况,认真放出准确的支护桩中线。(2)打桩前,对板桩逐根检查,剔除连接锁口锈蚀、变形严重的普通板桩,不合格者待修整后才可使用。3)打桩前,在板桩的锁口内涂油脂,以方便打入拔出。(4)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5)板桩施打采用屏风式打入法施工。屏风式打入法不易使板桩发生屈曲、扭转、倾斜和墙面凹凸,打入精度高,易于实现封闭合拢。施工时,将10~20根板桩成排插入导架内,使它呈屏风状,然后再施打。通常将屏风墙两端的一组板桩打至设计标高或一定深度,并严格控制垂直度,用电焊固定在围檩上,然后在中间按顺序分1/3或1/2板桩高度打入。屏风式打入法的施工顺序有正向顺序、逆向顺序、往复顺序、中分顺序、中和顺序和复合顺序。施打顺序对板桩垂直度、位移、轴线方向的伸缩、板桩墙的凹凸及打桩效率有直接影响。因此,施打顺序是板桩施工工艺的关键之一。其选择原则是:当屏风墙两端已打设的板桩呈逆向倾斜时,应采用正向顺序施打;反之,用逆向顺序施打;当屏风墙两端板桩保持垂直状况时,可采用往复顺序施打;当板桩墙长度很长时,可用复合顺序施打。6)密扣且保证开挖后入土不小于2米,保证板桩顺利合拢;特别是工作井的四个角要使用转角板桩,若没有此类板桩,则用旧轮胎或烂布塞缝等辅助措施密封。7)打入桩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