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案: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科目政治课题第七课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了解法治的产生、各国法治的发展历程;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关键能力:具备分析我国法治的发展历程、辩证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的能力。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认同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科学精神:培养辩证看待问题的哲学精神3.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4.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到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去,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课前准备教具: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2、多媒体教一、导入新课在本册书的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党的领导,第二单元我们了解了人民当家作主。我们知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那么第三单元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依法治国。那么我们什么是法?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法对于国家而言有又怎样的意义呢?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2学过程二、新课讲授(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教师:出示法的古字“灋”字的图片,从灋看法字的由来以及所代表的意义。解读:灋是法的古字,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平者去之,从去(离),会意。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灋是一种与刑法有关的神兽公堂上遇到不好查清的案子的话,就把这个动物请出来,它会用角顶那个罪犯。某些地方法院门口就立有这个动物的石雕。现代汉语的法的古体是灋。探究一: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资源,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请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搜集历史上的法治名言或结合一部分具体的法律,说说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列举相关法治名言和具体法律教师:补充一些法治名言和具体法律进行总结。教师总结:1.人人皆受制于法律。——比克斯塔夫2.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战国·韩非《韩非子·心度》。这两句大意是:治理百姓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他主张实行法治,用严刑峻法钳制人民。他的“以法治国”3的“法”体现的是国君的意志。他的法治主张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以法治国”的提法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用人民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新法制。——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心度》3.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冶强: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国家纷乱衰弱。阿(e婀):不公正,偏袒。这两句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国泰民安得力于法治,因为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一旦小的不服发展到大的不服,心里不服发展到行动上的对抗,国家就陷入动乱之中了。——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4.法律一失效,暴政会开始。——英国首相威·皮特5.任何势力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6.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英国小说家爱略特7.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威·厄尔8.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英国历史学家托·富勒9.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10.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具体法律:宪法、民法、刑法、护照法、合同法、公司法、婚姻法、继承法过渡:那么现在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法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呢?4教师讲解: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问题:那么,在我们国家法律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问题:什么是中华法系教师讲解: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那么近代以来我国法律的发展怎么样呢?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与移植到中国,以实行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问题:为什么近代仁人志士的变法最终归于失败?你得到哪些启示?学生:结合历史及所学知识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移植西方法治模式到中国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盲目移植他国的模式必然会走向失败。(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是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恩格斯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5础的。但是他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这些论述对于理解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具有什么意义?学生:理解上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的解读,说明法的本质、法的产生教师总结:法的产生: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过渡: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历史类型的法呢?教师提示:可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思考教师总结: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过渡:我们都知道,法律是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合法权利的。那么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教师讲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问题:那么什么是社会规范呢?社会规范等于法吗?讲解: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所以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它和道德规范、职业规范一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过渡:那么法和其他的社会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什么地方呢?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违反法律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违反道德呢?违反职业规范呢?之所以法与其他6社会规范不同在于法具有三个特征。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①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与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的法律效力的活动。②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探究二:案例一: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案例二: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应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159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民支付购两款。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于联系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执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中。过渡:我们知道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那么当代我国的法属于哪种呢?讲解: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探究三:法治建设在路上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基本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71982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你有何启示?学生:思考发表意见教师点拨: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法治国家不断完善。问题: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教师讲解: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过渡:那么,新中国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呢?教师讲解: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相关链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中国现行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政策,并附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司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