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文学院田源第一章绪论一、日常生活用例中的语用问题“今天是星期天。”字面意义:一个判断,说话人说话的当天是一个星期七天中的第一天。语用信息:(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2)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同一话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传递的隐含信息无限多,但离开了特定语境条件,“今天是星期天”这句话就只能表示其字面意义了。(3)这是外星人。句子的字面意义:一个判断,说话人说近处的某人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夺取了八枚金牌,打破了斯皮茨36年前创造的个人获得七枚金牌的人类奇迹。这是在蝶泳、蛙泳、仰泳、自由泳等各项比赛时电视评论员和赛后记者的评论。意思是说:他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运动员,创造了人类运动史上的奇迹。(4)妈妈,那是什么?句子的字面意义:说话人对妈妈的一个询问,询问妈妈附近或者远处的某事物是什么东西。话语的语境意义:①儿子用手指着面包店卖的面包,明知那是面包,却故意询问,此时她表达的意思是“妈妈,我想吃面包”或者“妈妈,我饿了”。②儿子在动物园里用手指着从未见过的长颈鹿说此语,就仅是一种询问,不可能是要表达“我想买长颈鹿”或“我想吃长颈鹿”。在现实交际中,为了传递同一信息,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说话人可以采取不同的话语。(5)甲:下午踢球去吗?乙:我好久都没踢啦。(6)甲:下午踢球去吗?乙:晚上还有考试。(7)甲:下午踢球去吗?乙:哎,昨天把腿拉伤了。说话人等交际主体传递的信息往往不限于话语本身的字面意义,而是其在一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信息;有时由于说话场合不同,甚至会出现与前后话语毫不相干的情况。(8)丈夫:怎么样?妻子:资料都拿去了。(9)小王:明天怎么办?小张:按老规矩。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共知信息或共知的背景知识(10)甲:还在吃饭啊?乙:这么早就在散步?(11)伟伟:叔叔好!邻居:上学啦。信息传递——废话建立、维护或巩固人际关系的需要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12)主持人:(对高明)你今天坐在这里我稍微有点替你担心,因为我知道你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听过萧灼基先生的课,如果今天我们的话题发生争论的话,你怎么能跟老师争呢?高明:有这么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主持人:好!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家都是消费者,经常去购物,很好的购物心情因为遇到了假冒伪劣商品,于是心情就变糟了。推导隐含信息二、几个重要概念1、句子与话语2、语境3、抽象意义与语境意义4、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5、正确性与得体性1、句子(sentence)与话语(utterance)句子:句法学、语义学的概念,是脱离语境条件的抽象的单位,多用于指抽象的语法结构或脱离语境条件的结构组合,也就是说,它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具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其意义就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组合,在任何条件下它的意义都是恒定的。(13)我明天有考试。这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其中“我”是主语,指说话人;“有”是谓语动词;“考试”是它的宾语;“明天”是时间状语,指说话后的第二天。它的意义就是这些词汇意义的总和,即说话人明天有考试。这是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的字面意义或语义信息,是一种脱离具体使用条件的、孤立的表面意义。话语:是一个语用学概念,话语就是特定语境条件中所使用的句子、词或词语,体现的是特定的语境意义。当例(13)“我明天有考试”出现在不同语境条件下时便称为“话语”。说话人借助它传递的信息很可能是“超句子”的,也即说话人通过它传递的交际信息往往不是其字面上的句子意义。(14)甲:晚上看电影去吗?乙:我明天有考试。在例(12)中“我明天有考试”的交际意义或说话人通过它希望传递的递的信息就不仅是它的字面意义,说话人(乙)希望表达的是一种隐含信息,即委婉地拒绝对方的邀请——我晚上不去看电影,因为明天有考试。(15)张强:这么晚还没回宿舍去呀?李娜:我明天有考试。在例(13)中,说话人(李娜)通过告诉对方明天有考试这—信息,解说了这么晚还没回宿舍去的原因。可见,例(14)和(15)中的“我明天有考试”就是句子(13)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此时它应称为“话语”。2、语境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是在不同语境中进行的。说话人——恰当表达自己的意图听话人——要准确理解说话人的话语信息,仅依靠字面意义不够,还必须依据当时的语境推导出言语形式的“言外之意”(16)A.这客厅里真热。B.是,这客厅里温度很高。/打开空调。2、语境语境就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索振羽2000:22)。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语境中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即特定语境中特定话语的意义,而非抽象的游离于语境之外的意义。国外语境研究马林诺夫斯基(1923)首先提出“语境”理论文化语境(contextofculture):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语境(contextofsituation):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弗思(JohnRupertFirth1957)、韩礼德(M.A.K.Halliday1964)“语域”、海姆斯(Hymes1968)、莱昂斯(Lyons1977)中国语境研究传统语文学已经注意到语境及其重要作用:孔颖达《正义》:“褒贬虽在一字,不可单书一字以见褒贬,……一字异不得成为一义,故经必须数句以成言。”刘勰《文心雕龙》、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六何说”(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口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交际参与者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索振羽(2000):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上下文语境示例:(1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啊,这样的诗句真美。”(18)“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俱乐部欠谁的,账上有记录的,我们绝对不会赖账,账面上没记录的我们不理会。”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在华德国留学生汉斯脚痒,到药店去买药。售货员问汉斯买什么药。汉斯脚又痒起来,一着急就说:“脚痒!脚痒!”售货员听成了“久仰!久仰!”就很客气地说:“哪里!哪里!”汉斯以为售货员问他什么地方痒,指着脚说:“这里!这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19)老杨:吃了吗?老刘:吃了,上哪儿?(20)A:Goodmorning,John.B:Goodmorning,Tom.3、抽象意义与语境意义电话是一个词,意思是“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流的装置”。听见电话铃响,对家庭成员或者同屋说“电话!”,说话人的意思是“你去接一下电话吧!”抽象意义语境意义3、抽象意义与语境意义这是一头牛。是一个判断句,说眼前的或刚才提到的某人或某物是一头牛。具有真假值之分。谈论一个人的身体、性格、品质、为人、行事时,说“这是一头牛。”,意思是说:A、这个人很强壮。B、这个人很倔强。C、这个人很勤劳、朴实。D、这个人很老实、憨厚。E、这个人很鲁莽。3、抽象意义与语境意义抽象意义(abstractmeaning):它是在脱离语境条件下孤立的字面意义,指一个词或词语、一个语言结构或句子所具有的非语境意义。比如,词典对某个词或词语所给定的意义,它是脱离语境条件的抽象意义。语境意义(contextualmeaning):它是在特定语境条件下说话人希望传递的交际信息,也即某一话语在特定条件中的语境信息。它与语境密切联系,是一种语用意义。3、抽象意义与语境意义语用学关注的就是:如何将字面意义这种抽象意义和语境意义结合起来,说话人等交际主体如何根据语境条件去使用语言,传递字面意义以外的语境信息或语境意义,以及听话人如何根据语境条件去获得说话人希望传递的交际信息。4、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自然意义(naturalmeaning):表示某一话语的自然所指或对某事的自然显示:打雷意味着要下雨了。进入深秋,枫叶就红了。他咳嗽发烧说明他得了感冒。类似话语与自然现象有关,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就是一种自然意义,涉及自然迹象。≠语用学研究对象4、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语用学关注并强调的是特定语境中的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meaning),交际中人们使用或理解某一话语时努力表达或寻求的多半是与说话人的交际用意联系在一起的语境意义。4、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他的脸红了。三声铃响了。类似话语并非等于自然现象,或是自然现象的直接反映。它们的出现因语境条件的变化而说话人意义不同,或在特定语境条件下意味着不同的语境信息。只要特定的语境条件发生变化,它们所表示的语境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见到女生他心里有鬼感到很紧张上课了下课了比赛结束了4、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非自然意义是在一定语境条件下的说话人意义、语境意义,具有随着语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由此可见,非自然意义与语境意义是联系在一起的语用信息。5、正确性与得体性语法:规定性的语法规则涉及结构的正确与否、形式之间的正确对应约定俗成的Youareastudent,aren’tyou?*Areyouastudent,areyou?5、正确性与得体性语用:实际运用程度问题、得体问题Openthedoor!Canyouopenthedoor?Iwantyoutoopenthedoor.Wouldyoupleaseopenthedoor?亲疏关系、地位、权势等语境因素,不同条件下所体现的恰当性与得体性不同5、正确性与得体性A:“去机场。”——祈使句B:“你能载我去机场吗?”——一般疑问句从语用学角度说,话语的选择与使用所涉及的不仅是语法规则的制约问题,更多的是语境因素问题,很多条件下的话语在于调节双方或多方的人际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语用问题归根到底是语言使用的得体性或恰当性,而非正误问题。三、语用学的发展与定义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得名于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1937年自造的英语“pragmatics”(汉译“语用学”)(一)语用学的发展莫里斯研究符号理论,提出符号学(Semeotics)包括三个部分:符号关系学(即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他把语用学定义为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符号关系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一)语用学的发展后来他又根据当时的行为主义符号理论,在《符号、语言和行为》(Morris,1946)一书中调整和修正了这三个术语,指出:“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用法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一)语用学的发展语用学语用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语用学”术语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卡纳普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研究仅限于哲学(一)语用学的发展第二个阶段——语用学研究重大进展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奥斯汀(《论言有所为》言语行为理论)塞尔(《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仍属哲学范围(一)语用学的发展第三个阶段---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977年荷兰《语用学学刊》(《Journalofpragmatics》)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得到确认社论《语言学和语用学》“语言的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语用的科学。”表达了语言学家对语用学的基本观点(一)语用学的发展第四个阶段——语用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80年代及以后列文森《语用学》(Pragmatics)利奇《语用学原则》(PrinciplesofPragmatics)列文森“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范叔伦《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一)语用学的发展语用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在那时的学术著作中,语用学的有关课题曾在雄辩术的名义下得到论述。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只是在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以后,才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而得到确认,成为语言学的前沿领域。(一)语用学的发展在语用学领域,就像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人曾经涉猎并领先。证据之一,就是我们有专门术语“意会”、“言外之意”。语用学研究的现象可以称为“意会大于言传”,汉语的“意会”专指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意义。语用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