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的主要因素分析[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诸多财务事件的发生,鞭策了经济界专业人士对传统会计准则的各种反思,事实上,会计准则的影响往往要比想象中的还要深远重大,而会计准则本身的制定又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其产生发展的因素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会计准则的制定是项艰难而又具有挑战的工作,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阐述了会计准则对企业、经济利益方等的影响,分析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和模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制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着重分析,总结了我国会计准则给经济稳定带来的积极作用,最后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会计准则制定主要因素积极作用建议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疾速生长,会计标准体制呈现出了相应的成长,适时革新的形象。据了解,早期安然公司的破产激发了经济界领导者对会计准则制定导向问题的高调关注,随其后的世通的财务舞弊更为严重,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会计准则制定中各种问题的讨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诸多财务事件的发生鞭策了经济界专业人士对传统会计准则的各种反思,事实上,会计准则的影响往往要比想象中的还要深远重大,而会计准则本身的制定又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其产生发展的因素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会计准则的制定是项艰难而又具有挑战的工作,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针对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不同的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影响。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法制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都是影响会计准则制定的主要因素。会计准则不仅保障经济工作有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更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量,所以,应该完善基于经济稳定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发掘会计的风险解释功能,以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客观地说,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具有理论基础和环境基础的。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阐述了会计准则对企业,经济利益方等的影响,分析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和模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制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着重分析,总结了我国会计准则给经济稳定带来的积极作用,最后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建议。2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概况(一)会计准则的概述1、会计准则的涵义对于会计准则涵义的定位,一般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指导原则,它是对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会计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会计准则是有技术性和社会性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性和社会性分别又由客观性和主观性决定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其技术性,也要遵循其社会性,当然,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务语言,与国际协调是其永恒的主题。2、会计准则的性质会计准则作为一项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理论,为了能更好地了解会计准则的性质,我们有必要通过其“四性”来对它进行定位。(1)会计准则具有规范性。各个行业和企业的经济事务是变化无常的,除此之外,各个行业又都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许多会计问题是无法同言而喻的,然而会计准则的出现,让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问题时用一个共同的原则,使所有部门的会计工作都可以进行统一的标准,使得会计准则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使得会计信息更具有普遍性和一律性,大大提升会计信息的可信度。(2)会计准则具有权威性。会计准则的标准是由有关权威部门来制定、颁发和实施的,并有可能是国家的立法部门或行政部门,或是受政府部门授权委托的会计职业集团,由此可见,会计准则能够成为会计核算务必遵守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绳尺,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它具有高度的权威性。(3)会计准则具有发展性。会计准则是一种社会经济情况,是在会计实际活动中对理论的归纳和概述。会计准则具有非常高的相对稳定性,它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对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不完全部分,作出相应的修正、充实和舍弃,达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4)会计准则具有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性。会计准则既是会计实践活动的主要向导,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交融的成果,会计准则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三方面,部分源于会计原理的演绎推理,部分源于实践的总结,而部分则源于国家对会计工作的政策和政策的研究,但不管是哪部分,会计准则都是通过检验和理论指导的实践,最后再以高度3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作用于会计实践工作。3、会计准则的发展会计准则是施行会计工作所应当遵循的标准,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蹴而成的,而必须是刻苦探索,学习借鉴的漫漫过程。例如,中国的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即从1978到1992,改革的初级阶段,从1992到2001的具体阶段,2002年至2005年的国际化阶段和2006年至今的系统构建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会计准则都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和完善,在改革初级阶段,我国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开始构造解释国外财政准则供国内会计专家学者研讨运用,开始专门设立钻研和制定会计准则的组织,并正式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标准---《企业会计准则》;在具体阶段,全面深入进行了会计改革,并对财政部进行了具体会计的准则的制定和研究工作,在公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后,又接连公布了和债务、会计过失改正、等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而在此之后,财政部又公布了16项具体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段,主要是以国际化战略为主导发展的阶段,随着加入WTO,我国经济和贸易的起伏流动越来越国际化,因而会计准则同国际交界的要求越来越发紧迫,但是,基于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我国已经建立了国际会计准则,这是建立在我国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构建阶段,财政部在总结了会计专家及学者的渊博见解的基础上,颁布了我国较为完整的会计标准系统,即由一个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另外,在2014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会计计量的方法,财政部先后发布了多项准则的增补或修订版,要求企业自2014年7月1日起执行,比如,职工薪酬的分类和五险一金的计算等。(二)会计准则的影响1、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1)对企业偿还方式方面的影响。会计准则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资产清偿债务的方式,比如是现金资产清偿或非现金资产清产,而在企业债务转变为资本的会计处理问题上,会计准则鲜明提出,站在企业债务人的角度上,应当认定企业债权人的全部票面价值的部分,应当确认为债权的全部面值。(2)对企业发放薪酬方面的影响。在企业发放职工薪酬方面,会计准则明确了职4工薪酬和职工福利业务的会计处理核算方式,维护了员工的根本利益,例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中的职工薪酬,根据员工的利益提供服务,分别以资产成本或利润损失的职工工资、奖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职工福利费等明细计入。(3)对企业计量计价方式方面的影响。对于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必须遵循公平来进行资产和负债的交易,并且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交易必须是交易两边自愿进行的,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了解到当前企业持有的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而对于存货计价方式,尽管在过去的会计准则中出现了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但是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则要求企业公司发出存货只能使用先进先出法,类似这种存货方式的改变则严重影响了毛利率。2、会计准则对经济利益方的影响(1)对管理层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削弱会计的过度超纵行为,对会计评估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设置了更为强大的限制,例如,关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项目计提的准备不可转回,但是,公允价值的引入,以及引入债务重组和债务重组收益纳入当期损益等,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利润调控空间,而此项变化给管理层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若照现行的会计准则和路线,不再区分主要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规定,将会给衡量管理绩效带来不便,而一系列的会计准则的变化,使原有的财务指标发生变化,最终这些变化也将给企业管理层业绩衡量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2)对债权人的影响。《债务重组》这一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核算的绳尺,在强调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强调债务核算必须严谨的同时,其成为仅有规范的债务重组的专门律例的同时,却也弱化了债权人利益的保护。(3)对股东的影响。由于会计准则的转变可能导致企业采纳不同的会计处置方法和盈余管理政策,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股东应享有的利润。5二、会计准则制定中的若干问题(一)会计准则制定导向选择的比较会计准则制定导向不仅体现了准则制定者间的对弈,更多时候体现了准则制定者与准则执行者间的博弈。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两大准则制定机构对弈的成果,就使得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从原本对立状态走向如今合作状态。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深受会计系统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结构、管理制度、市场发育程度、经济法律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如今,三种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是相当明显的,就如对以往规则导向会计准则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美国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就如以复杂,详细显著的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互为对立的关系,却是促使两者走为统一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三种会计准则导向尽管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上存在着差异,但其相互联系、趋同发展的方向日益明显。(二)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问题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无非就是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形式,主要是指会计准则的运作方式和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主要有2种较为常见的类型,一种是由政府机构实行的制定、颁布和运作的模式,例如中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另一种则是施行制定、颁布和实施的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由民间机构制定工作的模式。目前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定方法目前,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借鉴法,此方法是以归纳为主要目的,却不太能适应当前飞速变化发展的财务会计环境,并且国家对当前兴起的概念框架法的引用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统一的指导,从而导致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不能充分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2、缺乏充分独立的制定机构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政府就是唯一的制定机构,它在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标准,由于受到传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在现实的准则制6定过程中,对于准则的制定和决策,大量政府官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其中,而会计准则制定的主管人员也大多是国家财政部直接委派其领班兼任,这导致了我国会计准则在发展过程中,严重缺乏独立性,因而不能完全准确地确定会计准则的公正性和公平性。3、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中,政府的地位既是参与者也是管理者,政府是唯一的制定结构,为了参与投资者的认同,政府直接进入到我国的微观经济活动中的同时,又要对全国经济活动运转的进展状况进行宏观调控和严密监管,并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作为监管的目标。在这种制定状态下,政府在制定准则时,倾向于微观经济活动中政府参与一方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极高,而疏忽了其他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然后导致会计准则的不公平。7三、关于会计准则制定的主要因素分析(一)经济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宏观调控颇多,计划经济印迹浓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会计准则更倾向于政府税收和宏观管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提出:“会计信息应该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相符合,应该满足相关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应该满足企业增强在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二)政治因素政府干涉制定会计准则的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影响着会计准则进度和方法的发展,政府的干预可能有利于规范的转变,可能在抑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会计准则除了具有经济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转,因而在每项新的会计准则制定时,政府必须对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做一下评价,有的甚至直接干脆地通过有关权利机构介入。比如,以政府为主导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法国,表现尤为突出,而以民间团体为主导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美国,也常常对新的会计准则的出台进行干涉。(三)文化因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