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复习建议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掌握两种最基本的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与分布及其对聚落、生产、生活的影响。知识清单一、外力作用及表现形式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___。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____、____、堆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二、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类型及作用溯源侵蚀——河谷不断向____方向伸长;下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____方向发展;侧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____发展。(2)典型地貌——河谷发育初期横剖面呈“____”字形,成熟期呈___形。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1)____平原: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组成,一般位于河流____游,发育于山前。(2)____平原:由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一般发育于河流___游。(3)____平原:由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外海滨地区。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____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____平原上。(2)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___状。(3)平原聚落分布最为密集,形成沿河聚落带或沿海岸聚落带。参考答案:一、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二、源头纵深横向V槽洪积—冲积上河漫滩中下三角洲呈带状河漫滩洪积扇冲积扇条带考点聚焦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坏,在表层形成疏松的碎屑残留物叫风化壳普遍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对地表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气候干旱、地势较高的地区流水侵蚀侵蚀河流流动破坏并掀起地表物质形成河流侵蚀地貌,如,河谷、黄土高原的沟壑气候湿润的山区第2页溶蚀可溶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流水溶蚀地貌,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沉积作用风力沉积伴随风速减慢,形成戈壁、沙漠(沙丘、移动沙丘)、黄土等风力沉积地貌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干燥内陆和邻近地区流水沉积伴随水流速度减慢,在河流的出山口至入海口依次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流水沉积地貌山口和河流中下游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石、矿物等长期受气候冷热变化、风吹雨打、氧化作用,遭到破坏和发生变化的过程。风化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空气和生物,按营力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类。风力作用常出现在风力强劲的地区,通过风的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产生各种类型的风成地貌,如风蚀地貌有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和风蚀蘑菇等,风积地貌有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等。【典型例题】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解析:③处河流左岸为凹岸,受侵蚀;右岸为凸岸,受沉积,故D项正确;图中21—23百万年形成的地层已经受到河流的侵蚀,故河流形成在这个时间之后,A错;①处为断层上升的岩块,上升应伴随着外力侵蚀,故①处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B错;②处缺失1.5至21百万年的地层,故该处地层不连续,C错。答案:D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侵蚀地貌河流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下图所示: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其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不同。河谷形成阶段主要侵蚀方式河谷形态特征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型中期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两岸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以向两岸侵蚀作用为主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典型例题】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第3页1.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第1题,图示岩层①位于岩层②的下面,表明形成时间早;而图示岩层①受流水影响,侵蚀较严重,岩层②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所以岩层①比岩层②易受侵蚀;该处是断裂形成的谷地;因断层地基不牢固,所以不适宜修水库。故选A。第2题,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水位下降时,沉积物较多,表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增大时,河流侵蚀作用增强;而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河床加宽变深。故选D。答案:1.A2.D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由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如下表所示:组成部分分布形成过程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形成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起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一水下堆积体一河漫滩一河流改道一河漫滩被废弃一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典型例题】读图,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解析:三角洲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水流缓慢,河流的含沙量大。因此,在分析时,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G河在入海口附近等高线稠密,河流流经峡谷地区,因此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然后再分析河流含沙量小的原因: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有地形和植被等,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流经的盆地地势平坦,因此,泥沙多沉积于盆地中;又由于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因此,水土流失轻,河流含沙量小。这样就全面地回答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了。答案: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或因洋流影响,泥沙不易沉积或因为地形高差大或海岸较陡或海拔较高,河流落差大或流速大(快)②人海泥沙量较少或河流含沙量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或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第4页拓展: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条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典型例题】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A.①B.②C.③D.④2.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对地貌的影响。河漫滩宽阔程度与河流所处的地势平坦程度有关,图中显示②河段为山间小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易于河漫滩形成与拓宽;其他河段多为河谷地形不易形成宽阔的河漫滩。前期与后期比较,可以发现后期河流更平直些且河流流向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河流侵蚀作用造成河道改变的结果。答案:1.B2.A根据地貌景观判读风向、河流流向风向判定(1)利用流动沙丘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所示:(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沉积物会随着风速的减弱而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所示:河流流向判定(1)利用河谷的宽窄来判定流向:由于河流的上游以下切侵蚀为主,所以上游河谷深而窄;下游河流的侧蚀作用明显,所以下游河谷浅而宽。如下图所示:第5页(2)利用三角洲、冲积扇的形状来判定流向:在山口和河口处形成的冲积扇和三角洲是向着下游方向展开的。如下图所示:(3)利用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来判定流向: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总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典型例题】例题1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解析:本题以外力作用形成的沙丘为考核的切入点,考核内容涉及到在指向标地图上判别方向,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沙丘坡度的陡缓与风向的关系、等高线图高度的估计,相对高度的计算,沙丘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等一系列知识,具有一定难度。首先根据题干的陈述,结合等高线图及比例尺(所示范围较小,长250米左右,宽不超过150米)确定这是一幅沙丘构造图,从等高线的疏密得到左侧的坡度较缓,右侧的坡度较陡,然后根据沙丘的坡度情况(迎风的一侧坡度较缓,背风的一侧坡度较陡)确定风应从左向右吹,再根据图中的指向标(箭头N指向北,相反的方向为南,左侧为西,右侧为东)来确定风应从西北方向吹来(注意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为西北风。答案:B例题2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回答1~2题。1.1975~2019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2019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本组试题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第1题,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D正确。第2题,在1992年——2019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C、D错。答案:1.D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