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亲社会行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亲社会行为一、概念•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又称为利社会行为,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利他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相关术语:助人和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指帮助他人的行为,表现形式为“回报性行为”或“补偿性行为”。指不期望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的帮助他人的行为。二、理论阐释自利亲社会动机利他先天本能亲社会行为后天习得(一)进化理论•达尔文(C.Darwin)曾经指出,经过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这一观点已被当代著名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E.D.Wilson)的《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所证实。进化理论•动物最愿意帮助那些基因上与它最接近的个体;比起远亲或陌生个体,它们更愿意帮助家庭成员。•母亲常比父亲更多地给后代以帮助。原因是在一些物种中,雄性拥有繁殖大量后代生物学基础,所以不需要对任何一个后代投入太多,也可以使自己的基因永恒不灭。雌性则只能繁殖出相对较小数目的后代,所以必须帮助每一个后代以保证自己基因的传递。进化理论群体选择论亲缘选择论基因选择论亲缘选择论个体有选择地帮助自己的亲属而不顾其他。汉密尔顿(Hamilton)“假如能够以自己的一死拯救两个以上同胞兄弟的生命──至少不能低于此数,那么,它就会为此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群体选择论群体成员有选择地帮助与自已有亲密关系的群体而不顾其他。爱德华兹(Edwards)成员以牺牲自己来保证群体生存、发展。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利他行为并非人类所特有,动物也有利他行为。利他是动物以个体的“自我牺牲”换取物种存在和延续的一种本能。基因选择论•爱德华·威尔逊(Wilson)提出:利他行为是由基因安排的、旨在最大程度复制其自身的行为。是以自己的牺牲增加与自己相似的基因在其他成员身上保存并复制的机会。拉什顿(J·P·Rushton)认为:人类和动物之所以利他,目的就是保存基因。两个个体的基因越类似,其中一个个体需要帮助时,另一个体就越可能从事利他行为。进化理论证据1•斑鸠母亲在看到狼或其他食肉动物接近孩子时,它就会假装受伤,一瘸一拐的逃离穴窝,好象翅膀折断了似得。•这样食肉动物就会跟踪它,希望进行一次较容易得扑食。一旦老斑鸠将敌人进到安全距离之外,它就会一飞而走,斑鸠母亲得策略常常成功,但有时也会失败,失败就会被敌人吃掉,它虽牺牲了自己,却保护了它的物种,使小斑鸠有可能或到成年,繁殖后代。进化理论证据2•近年来对年幼儿童的观察研究也证明了人类天生有利他行为的倾向。•如:他们明显试图安慰受伤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把自己玩具给别人玩,当然有些行为只是观察模仿到的,但有些行为是儿童不可能观察到的,所以只能认为儿童具有先天利他行为倾向。对进化理论的批评认为影响人类利他行为的社会因素比生物学学基础更重要。基因进化只能帮助少数利他行为例如:父母照顾年幼的孩子,但对于帮助困难中求助的陌生人这种较极端情况,它就不适用了。OseolaMcCarty的案例•Oseola是一个在密西西比长大的黑人女孩,六年级时,她退学做了一名洗衣女工。时间飞逝,她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她生活得很节省,将不多的工资——大多数是美元硬币和零钱——都存进了银行里。在她87岁这一年,她将自己的全部积蓄,15万美元都捐给了南密西西比大学,作为黑人学生的奖学金。她解释说:“我希望能与孩子们分享我的财富,……我不介意工作……但是,也许我可以让这些孩子们不会像我那样工作。”社会规范理论利他行为成为社会习俗或规范的一部分,人们会自觉遵从并从中得到满足,如果违反则会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感。坎贝尔(Campbell)三种社会规范与助人行为特别相关:社会责任互惠社会公平(二)社会规范理论•Campbell称之为“社会进化”•人类文化或文明的历史发展观点来解释。•依据Campbell的观点,人类社会逐步并有选择地演进某些能够增加群体繁荣幸福的技巧和信念。由于亲社会行为通常对社会有益,它就成了社会习俗或规范的一部分。•有三种社会规范与助人行为特别相关:社会责任、互惠和社会公平。第一,社会责任规范•(nomsofSocialresponsibility)指我们应帮助那些依赖我们的人。•我们期望父母关心照顾他们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社会机构就会进行干预。教师应该帮助他们的学生,教练应该照顾他的队员,同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一些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强调帮助他人的责任感,有时这种责任甚至会被写进法律。例如•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就明文规定:“任何人在紧急情况下,如果他知道有人正在或即将忍受着巨大的生理伤痛,在不危及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对伤痛者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二,互惠规范•(norms0freciprocity)指我们应帮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更愿意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Regan1978年的研究•证明这一想法,人们偏爱互惠性的帮助。•大学生成对进行测验,每个被试的同伴都是秘密的实验协助者。•任务是做出认知和审美判断。•被试被分隔在不同的房间,要求他们对一系列照片做出评定,然后有一个短暂的休息。•一种实验条件下,实验协助者给被试以帮助。在休息时,实验助手离开房间,买回两瓶可口可乐,他将其中一瓶给了被试,并说:“我问过实验人员能否买杯可乐,他说没问题。所以我给你也买了一杯。”所有的被试都接受了可乐。•第二种实验条件下,研究者给被试和协助者提供饮料,并说“我给你们买了可乐。”•第三种实验条件下,无饮料提供。•休息之后,研究者让被试评定第二系列图片。•第二系列图片评定完后,又一次休息。•实验协助者询问研究者(声音大到足以让被试听到)他是否可以给被试写张小纸条。•研究者回答“可以”,但不能涉及实验内容。实验协助者写下这样一段话(Regan,1968,p.19):•你愿意帮我个忙吗?我每天放学后就为我就读的高中卖彩票,他们要建一座新的体育馆。每张彩票是25美分,奖品是一艘新的巡洋舰模型。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我卖掉大部分彩票,我可以得到50美元。如果你想买的话,请你写下想买的数量,并将纸条尽快传回给我,我会统计彩票数量。购买一张都是有帮助的,当然越多越好。谢谢!•测量被试同意购买彩票数量作为助人行为指标。•(normsofsocialjustice)指关于公正和资源公平分配的规则。•公平(equity)是公认的原则。依据此原则,两个人对任务贡献相等的话,应该得到一样的报酬。如果一个人得到的报酬多于另外一个,那么人们就会有压力,重新分配报酬最后达到两个均等。报酬较少或利益较低的那个人很明显会感到痛苦。•有趣的发现是,得到报酬较多(超过公平分配的量)的人可能会给报酬较少的人一些钱;一个观察到这种不公平事件的旁观者,可能也会对受到不公平待遇者给予支持。第三社会公平规范实验研究•让被试玩一种游戏,其中一个人在自己没有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输掉大笔金钱或代币券,而对手却成了大赢家。游戏结束后,赢家(真正的被试)有机会将他赢得的战利品还一部分给他的对手。•尽管赢家是合理合法赢钱,但她还是有很强的倾向性还给输家部分金钱。•相反,如两个人得到战利品数量相同,被试则很少将自己的战利品分给对方。(三)学习理论•斯金纳(Skinner)、班杜拉(Bandura)提出:利他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学习对帮助的重要性,人们通过强化、观察来学习帮助他人。模仿:利他行为是出于模仿。强化:利他行为是希望获得奖励,避免惩罚。学习理论•强化作用:根据传统学习理论,利它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强化而建立的.研究表明儿童将重复那些已经得到过奖励的利他行为,并驱除那些自私的行为以避免受到指责和惩罚,这就是强化作用.•观察学习:班杜拉提出观察利他行为的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学习理论证据:献血者的研究实验中,作为社会互动研究一部分,女大学生首先和一位友好的女士(实际上是一位实验协作者)谈话。然后两人离开互动研究时,经过一张搁在走廊里的桌子,期间有工作人员希望有人能捐献血液,半数情况下,实验协助者会立即给予志愿捐献,以塑造出利他行为的榜样。结果显示:榜样行为的影响时显著的。一个志愿者榜样使得67%被试答应献血,而在没有榜样条件下,只有25%被试志愿献血。(四)决策理论任何情境中,给予帮助的决定都包含复杂的社会认知和理性决策过程。拉坦内(Latane)达利(Darley)助人决策前要经历五个步骤.哪种情况更容易使你助人?助人的决策过程是的不不不不是的是的是否意识到他人需要帮助他不需要帮助我没有责任我的行动值得吗?太冒险了,我并没有好处啊我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吗?恐怕我不知道怎么做是的,给予帮助我有责任去帮助他吗?一起谋杀案的受害者吉蒂·格罗维斯(KittyGenovese)经典案例格罗维斯事件•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三日纽约市的一个清晨,格罗维斯刚由工作的酒吧下班回家,当她停好车正往自己的公寓走去时,一个男人拿着尖刀顶住她,她努力的跑开,但随即又被歹徒追上,格罗维斯于是大声尖叫,好几间公寓的灯都亮了起来,虽然歹徒闪躲了一阵,但随即又走向躺在血泊中的格罗维斯,她又再度大声尖叫,歹徒惊吓走开,之后又再度回来,用刀刺她直到格罗维斯断气。新闻调查发现:◆谋杀过程持续约三十五分钟◆这期间,她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歹徒两度离开又回来◆有38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没有人走出来保护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没有人帮她◆甚至没人打电话报警公众的反应当骇人听闻的案件发生后,社会对没有人伸出援手大加鞑罚——冷血动物、没人性。•有位读者说:“我认为贵报应该设法取得这些目击者的名单,并公告大众。这些人坐视不管而导致难以挽救的结果,理当受到社会谴责。”•一名教授夫人写道:“他们的沉默,甚至是懦弱、冷漠,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假如现行的纽约州法律不能给予这些人若干惩处,我们认为贵报应该敦促纽约州议会尽快修订法律。此外,既然这38位目击者对道德义务置之不理,我们认为贵报应公布其姓名地址,以示惩戒,最好公告在头版。”拉坦内和达利的观点两位生活在纽约的年轻社会心理学家却另有所见:•约翰·达利(JohnDarley)纽约大学的副教授•毕博·拉坦内(BibbLatane)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师他们认为:一定有更好的解释办法。实验一“癫痫发作”实验条件:选取7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以电话会议方式参加一项生活调查,在过程中一位被试发生身体不适(癫痫)的症状。被試在三种状况下被观察:情境一:被试是唯一1位旁观者;情境二:被试与另1位同时在场;情境三:有5位被试同时遇到这个突发状况。实验结果:提供帮助情况比例分别为:85%,62%,31%,帮助前时间延迟依次为:52秒,93秒,166秒结果表明:越多人在场,介入的人数越少。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旁观者越多,助人比率下降,•而作出助人决策消耗时间增长。2030405060708090旁观者数目旁观者助人比率8562311255293166406080100120140160180旁观者数目消耗时间125实验二“女士受难”实验条件:被试听到隔壁办公室一位女士从椅子上跌落,似乎受伤;被试将在三种情境下被观察:情境一:现场只有1名被试;1情境二:现场有2名被试,2人互不相识;1+1情境三:现场有2名被试,1人为实验助手并说明不必去帮助1+1#实验结果:帮助受伤者情况:11+11+1#70%40%7%结果表明:他人在场、暗示、情境模糊影响利他行为的决策。实验三“房间充烟”实验条件:被试在等待室停留时,实验者通过通风孔向室内释放无害但恐怖的白色烟雾,持续时间6分钟;被试会在三种状况下被观察:情境一:等待室只有1名被试;1情境二:等待室有3名被试,3人互不相识;1+1+1情境三:等待室有3名被试,有2人为实验助手表现消极。1+2#实验结果:报告烟雾情况:11+1+11+2#75%38%10%结果表明:评价恐惧影响利他行为的决策。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在紧急情况下,有许多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