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案2授课班级:建工1301-1304、监理1301—1302、造价1301-1304、矿产1301、地质1301、建电1301、建设1301、建消1301、建装1301、房估1301。授课日期:2014-9-15---2014-9-20.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课题:第一章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本次课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述、讲解、讲演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论述原理和阐明规律,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2、案例教学:在讲授的过程中,穿插实例介绍与分析、课堂小讨论、课堂小实训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3、课堂讨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社会热点问题以及身边熟悉的事件进行讨论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用大量事实论述中国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应特别强调各民族为祖国统一形成做出的重要贡献。重点:各民族在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过程中的贡献难点: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情况,强调民族分布的特点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导入新课:视频请大家欣赏视频之后,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节中国民族概况一、我国的民族构成: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1.51%1、汉族的由来:汉族,即广义的中国人。“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就史料记载汉族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远古的华夏部落,为当代中国主要民族。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又称为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2、一些少数民族名称的由来二、民族的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教学方法实践方法1课堂讲授——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方法2案例教学—蒙古族、维吾尔族。时间分配10101021、地域辽阔,人口稀少(64%)2、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森林、草原、农业、矿产)3、多位于边疆和国防要地(邻国)第二节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夏、商、周千余年的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经过春秋、战国的大融合,并吸收众多新民族及其文化,形成了华夏民族,即汉族的前身。2、我国边疆许多民族是在当地起源、形成,在其发展过程中,紧密地与中原产生联系。3.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秦汉时代中原地区实现统一的同时,北方游牧区也出现了在匈奴人统治的大一统局面。南北两个统一体的汇合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进一步完成。二、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三、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民族都以自己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优势促进了祖国的发展。在经济上: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各自发展及相互交流。在科技、医药、建筑、语言文字、历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明创造及相互吸引、丰富四、各族人民共同创建了新中国我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团结战斗的优良传统。到了近现代,各族人民在共同的反帝反封建基础上,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对三座大山的斗争中,形成了伟大的凝聚力。我们的祖国和中华民族几经危难而犹存,并且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同创建了新中国。第三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末,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当代中国有56个相互区别的单一民族,这是中华民族的“多元”;56个民族及其先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益,具有整体的民族认同,则是中华民族的“一体”。中华民族是由56个各具个性的民族单位形成的多元统一体。方法3:课堂讨论:内蒙古地区资源特点。方法2案例教学—北狄、西戎方法2案例教学—蒙古族、满族方法2案例教学—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1510101510板书设计:第一章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3第一节中国民族概况一、我国的民族构成:1、汉族的由来:2、一些少数民族名称的由来二、民族的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1、地域辽阔,人口稀少(64%)2、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森林、草原、农业、矿产)3、多位于边疆和国防要地(邻国)第二节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二、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三、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四、各族人民共同创建了新中国第三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课后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