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一、幼儿园为什么要与家庭合作(一)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家庭这个以血缘关系组成的、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群体是幼儿最重要的安全基地,幼儿的成长不能缺少家庭天伦之乐的生活气氛。2.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这一切在幼儿入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只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育效果不佳。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就将倍增。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的配合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一)幼儿园怎样与家庭合作1.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合力的大小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完全一致时合力最大。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按《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负有“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的责任。2.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家园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家长直接参与指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共同商议教育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加入幼儿活动、深入具体教育环节与教师联手配合(共同组织或分工合作)、被邀请主持一些教育活动等。家长间接参与指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或将有关意见反映给幼儿园和教师,如家长会、家长联系簿等,而自己不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各层次的决策和活动。一般的家园联系大多属于这一类。(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还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如偏重智力、技能的培养,轻视社会性发展,把幼儿的自我表达、与同伴交往、自我评价等都列为最不重要的项目。家庭教育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盲目,过分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的。3.家园合作的方法我国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通过开放日、亲子游戏等让家长直接参与;通过家访、家园联系簿、家长学校等让家长间接参与。4.家园合作的问题在家园合作中,有两个问题是较普遍的,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即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较少,家长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经常性的直接参与少。二是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往往是和幼儿一起游戏,而回家后不大可能把这些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家长学校也常常是在家长看不到幼儿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难以产生有针对性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应当进一步开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让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社区是指比较完善的社会生活小区。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思是,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中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那一部分。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使社会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也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幼儿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家庭文化水准的提高,社会人际交往的发展,给他们增加了许多学习途径。媒介成了幼儿一个主要的学习促进者,幼儿园已经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地方,教师也已经不是幼儿信息唯一的源泉,甚至不是主要的源泉。幼儿园必须在与社会的合作中去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务,发挥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导向作用。无视外部的强大冲击,封闭在幼儿园围墙之中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此外,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对包括幼儿园教育在内的初等教育的目标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初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提出了挑战。2.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不仅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幼儿园教育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社区的积极参与将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气息。(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更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较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相对较好,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其中,社区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总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二)幼儿园怎么样与社区合作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幼儿园在社区中发挥自身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优势,向社区辐射教育功能,如节假日向社区开放幼儿园,供社区的儿童利用园内的设施等。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幼儿园作为社区的组成部分,应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为优化社区的文明质量做贡献,如美化幼儿园环境、提高幼儿园教师与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习惯等。幼儿园通过社区活动和园内教育活动的结合,可以同时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3.幼儿园与社区结合的问题幼儿园与社区的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结合还缺乏经验。在结合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较多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大;打乱了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加重了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离开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环境来深化幼儿园教育。另外,对与社区的结合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认为幼儿园周围的社区环境不好,所以不能合作等。4.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注意事项(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并不是要求幼儿园在本职工作之外去搞什么大型活动,参与社区的活动也不是增加教师与幼儿负担的额外工作,幼儿园完全能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纳入到自己的教育内容中去,二者应当、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2)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一旦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将大大扩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3)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不仅对幼儿在德育、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幼儿在智力、科学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4)是否能开展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社区环境条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敏锐地抓住问题,发现有教育价值的事情或现象,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同时,与社区结合可以贯穿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总之,加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共同合作,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必须完成的任务。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价值及理论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价值(一)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有助于与世界学前教育的接轨日本的《第三个幼稚园振兴计划》、美国的《0—8岁儿童适宜性发展教育方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和国际儿童教育协会(ACEI)的强调。(三)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四)有益于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二、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理论基础(一)生物生态学理论1、生物生态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UrieBronfenbrenner)提出微观系统: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中间系统:处于微观系统中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外层系统:父母工作的场所、家庭生活条件、各种视听媒体等。宏观系统:社会文化背景,包括信仰、政治和经济等时代系统:指儿童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所发生的社会历史事件。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启示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以促进儿童的成长。要重视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相互关系中,来研究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以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要加强幼儿园、家庭、社区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儿童的发展。要逐步扩大儿童认识世界的范围,培养儿童的适应能力。(二)自我概念理论1、自我概念理论的主要内容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埃斯萨(EvaL.Essa)等人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论,儿童生活的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同心圆组成的;这三个圆间的关系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儿童的学习范围从自己、家庭扩展到学校、周围的社区环境的;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的事和环境产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启示应循序渐进地扩大儿童的学习视野,从儿童的内部世界走向儿童的外部世界应促进成人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应密切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儿童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三)多元智力理论内容启示带幼儿走进社区的同时,还要邀请社会人士来园参加活动要挖掘社区物力资源的潜力,也要重视发挥社区人力资源的作用要着重开发博物馆这种独特的社区资源的价值。要帮助儿童与社区、家长结成固定的联系。第二节教师与家长合作共育的角色及扮演教师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迎宾者教师是儿童家庭隐私的保护者教师是儿童家长心声的倾听者教师是儿童家长意见的采纳者教师是儿童家长施教的合作者教师是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教师是儿童家教指导的研究者教师是儿童家长参教的评价者第三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国际视野各国学前教育融入家庭和社区的法规保障日本:1986年,教育审议会指出,三位一体教育对幼儿的重要。1990年《幼稚园教育要领》指出三者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幼儿成长。巴西:1993年《全国全面关心儿童和青少年计划》强调家庭和社区要直接参与满足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要求,促进儿童的发展是国家的责任。德国:1995年政府推行婴儿读书计划,免费提供图书和图书证,鼓励父母到国家图书馆借阅图书。第四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探索一、幼儿园运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基本构想(一)开发家庭的德育资源:利用家长职业、生日等进行关爱长辈教育、利用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对其进行社会交往教育等(二)运用邻里的德育资源:串门互访进行礼貌教育(三)挖掘社区的德育资源:爱护环境、助人为乐、自控自制的教育(四)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合作进行德育教育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合作共育。二、家园共同培养孩子分享合作能力的价值三、丰富孩子对各种知识的探索第五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案例评析培养儿童学会关爱父母的案例各年龄班幼儿可以达到的基本目标如下:小班(3——4岁)儿童1、知道父母的名字、属相、年龄2、知道父母很爱自己3、知道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意识到父母工作很辛苦4、对父母有礼貌,听父母的话,不对父母发脾气。5、能向父母表示问候、恭维、感谢6、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中班(4——5岁)儿童1、知道父母家务劳动的情况及对家庭的贡献2、在父母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能不去打扰他们。3、能辨认、理解父母的一些情绪表现4、能说一些使父母感到高兴的话5、能把好吃的东西先让父母品尝。6、能帮助父母做一点小事7、对客人有礼貌大班(5——6岁)儿童1、知道父母的职业和对社会的贡献2、在父母生病时,能给予简单的照顾。3、能预知父母的一些情绪反应。4、能做一些使父母感到高兴的事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