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蜀相杜甫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北方大乱,由山东辗转至襄阳。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了荆、益。曹丕代汉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234年,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于定军山。诸葛亮死后,晋统一三国。一生谨慎,长于巧思,革新了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制造的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著有《诸葛亮集》。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到茅庐时,诸葛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诸葛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诸葛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诸葛亮弟诸葛均,方知诸葛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诸葛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诸葛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备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诸葛亮醒后,方才相见。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武候祠大街,始建于西晋末年,武候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候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五重建筑中以刘备殿最高。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候诸葛亮的祠堂,武侯祠占地面积五十六亩,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庄严肃穆。杜甫草堂草堂杜甫旧居——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被尊崇为中国的诗圣。公元759年12月,为躲避安史之乱,他从长安流亡到成都,第二年三月在浣花溪畔建成茅屋一座,自称为“草堂”。杜甫在草堂居住达三年零九个月,作诗240余首。很多诗都是以草堂为题、触景生情而作。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更成为后人推崇的千古绝唱。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著有《杜工部集》.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杜甫简介:字_____,自号______,唐朝_____主义诗人。其诗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痛苦,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____”。其主要作品有“三吏”“____”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_____”,与“诗仙”李白齐名。杜甫•温故知新——•子美()杜少陵()杜工部()•“诗圣”•“诗史”•“三吏”()•“三别”()字曾居少陵任工部曾员外郎《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当时唐王朝正处安史之乱,百姓流离。诗人辗转抵达成都,自筑草堂。瑕余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武候祠瞻仰凭吊,写下这首诗。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之心。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当时诗人在成都。诗中借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蜀相,指诸葛亮,曾封武侯。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作背景简介古典诗歌古体诗(又称为古风)五言绝句七言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石壕吏》《登鹳雀楼》《回乡偶书》《过故人庄》《黄鹤楼》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朗读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颔联: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颈联: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尾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点击图片听录音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写诗人去武侯词途中的情况。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颔联:写入祠后所见。“自”、“空”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相无缘得见春色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颈联:上句用刘备的事迹侧面烘托,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尾联: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叹惋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于千古名句。点击图片听录音蜀相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前四句写武侯祠,后四句先概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外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杜诗解》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他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好听,可有谁听呢?由此自然而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朱自清《荷塘月色》•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武侯庙》写出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频烦——多次.•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赏析全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诗人最为羡慕的是诸葛亮能与刘备的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此联既是对诸葛亮的赞美,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隐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这是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周汝昌《唐诗鉴赏辞典》•《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是叹惋诸葛亮未能完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借古人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怀抱。•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为何不题作《题武侯祠》而题曰《蜀相》呢?•因为诗体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提问: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2.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写刘备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3.本诗主旨句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明确:本诗主旨句是“出师未捷,长使英雄”两句。诗人借以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请问“自”和“空”能否替换为“尽”和“皆”?为什么?诗眼•5、找找诗眼•①山青花欲燃”•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⑤“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①山青花欲燃”,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炼动词•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炼形容词•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炼数量词•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炼虚词•⑤“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抓住了这些词,就抓住了诗的关键。-----词类活用6、高考拓展-----分析诗眼题型(一)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二)答题步骤1,解释这个字2,解释这句话。3,答手法。如果有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