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课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我们关注什么?2我们关注什么?诊断?报告?预防控制?????3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报告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流行的耐药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特殊病原体感染——手卫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职业防护………….4基本概念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5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6医院感染的特点-感染发生于已有各种基础疾病的病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复杂多样,常为来自医院环境的多重耐药菌,或来自患者自身的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常由医源性操作技术和治疗方法直接引起7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的三大因素–病原因素:病原菌的变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快速增长多重耐药菌的出现MRSA、VRE等–病人因素皮肤粘膜屏障损伤或炎症老年人或新生儿与婴幼儿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缺陷病肿瘤……–医疗因素:病人在医院内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较多病原菌侵入的机会较多,如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可损伤皮肤粘膜,而让正常菌群进入体内各种手术治疗的影响免疫抑制治疗抗菌药物的影响医院感染诊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1】2号2001.1.29属于医院感染的诊断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10属于医院感染的诊断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11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12医院感染的分类1、呼吸系统2、心血管系统3、血液系统4、腹部和消化系统5、中枢神经系统6、泌尿系统7、手术部位8、皮肤和软组织9、骨、关节10、生殖道11、口腔12、其它13常见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1、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2、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14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15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16常见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腹部和消化系统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17二.胃肠道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18医院感染报告散发病例报告:24h内报告医教防保科暴发病例报告:关于印发《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73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九年七月二十日19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条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二条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2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三条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院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小时内逐级上报22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建筑(分区、流程、材料)——通风、空气流向、空气净化——医院环境卫生——水(饮用水、医疗用水、污水处理系统)——食物——医疗废弃物●23控制感染经诊疗护理器具的传播——减少侵入性操作——确保诊疗护理器具的消毒、灭菌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保证使用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实施标准预防——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类药物●●●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4合理用药(WHO1985)患者所用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所用剂量及疗程符合患者个体情况所耗经费对患者和社会均属最低***25近年颁布的有关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及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2006)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的通知(2011)262011年抗菌药物的几个主要指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二级以上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二级以上医院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开展100%27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预警机制28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手卫生—国际关注的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措施30在医院,手所接触的物体表面经常受到院内病原体的污染,可能使其成为带菌者引起交叉传染一只手接触受污染的物体表面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病原体传播: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手能100%的被成功传播白色念珠菌通过手能90%的被传播鼻病毒通过手能61%的被传播甲型肝炎病毒通过手能22%-33%的被传播轮状病毒通过手能16%的被传播。31手被细菌污染的情况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3.9×104-4.6×10632干手怎麽办?他在干什么?33手卫生是防止医疗卫生保健相关感染和减少多重耐药微生物传播的重要行动!手卫生与NI的关系3435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36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37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先洗后消)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38洗手方法:六步法39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安全注射——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40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4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均需要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4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空气隔离—黄色●飞沫隔离—粉色●接触隔离—蓝色43扩大(额外)预防隔离隔离疾病患者隔离医务人员隔离空气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病区限制其活动范围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加强通风或空气消毒医务人员进入该环境,应用呼吸道保护装置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飞沫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触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搬运,如需转运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