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光带设计与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风光带设计与研究摘要:城市滨水风光带建设已成为城市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是城市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区域。滨水区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用地,景观的模式也不相同,针对不同项目提出适宜性分析,提出因地制宜的景观开发策略,有利于营造和谐、生态、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滨水景观。本文以淮安古黄河风光带五期为例,为城市滨水景观公共空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关键词:城市风光带;设计;生态型;淮安正文:自古城市临水而生,水依城而灵,昭示了水城相依的密切关系。如今滨水地区已成为人们游憩、休闲、旅游观光及城市景观展示的主要场所,对于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以淮安淮阴区古黄河风光带五期为例,探讨城市滨水景观风光带设计方法和思路。一:设计过程:设计的整体过程是:了解现状---梳理提炼---整体设计的过程。充分的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把可利用资源和环境进行保留,不足的地方进行梳理,然后加入设计。这是生态型设计滨河景观带的最佳选择。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滨水景观改造案例研究和总结,提出淮安淮阴区古黄河风光带五期设计的方向和重点:本项目属于滨河区改造项目,对现状的利用和保护是设计的基础保护并加强自然生态的价值;创造面向河流,利用河流的活动机会;围绕旅游、休闲、娱乐开发、经济动力和商业机遇;以古黄河水系为中心做文章;结合历史与淮安文化;提供一个以人为本空间环境;增加项目的识别性,独一无二概念,淮安独有。二:项目背景1:淮安印象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淮平原东部,江苏省中部偏北,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江苏省淮安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历史上曾是潜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沐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是典型的“平原水乡”。淮安有“运河之都”之称。楚州区人文答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刘少奇、陈毅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淮安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新兴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等等2:淮安文化资源历史积淀: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其辖区楚州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地理位置:淮安地处我国南北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淮海戏豪放,淮剧柔情。淮南爱吃米,淮北爱吃面。美食文化:淮扬菜,淮安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风土人情:楚州区河下都天庙---大都天会;河下的河北都天庙会---小都天会。淮安,有山,有水;有自然的造化,有人工的胜景;有淳朴热情的人民,有回味无穷的美食……3:用地现状项目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古黄河风光带西安路至北京北路一段,黄河西路以南;地块北侧有待建文化中心和已建西坝公园,地块东西长约1050m,南北约50m-370m,西高东底,东西高差约3.5米,南北高差约4.5米---6米。现状河道以自然驳岸为主;水质相对较好;植被单一;局部破坏严重;水位:最高水位9.6,正常水位在8.5左右。分析现状,不同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4:设计原则生态型原则:尊重场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强调古黄河水系的生态作用以及人与自然地关系;人本原则:创新人才为本,亲人宜人功能性原则:实用、简洁、摒弃表面文章地方性原则:尊重淮安文化和历史,强调地方特色实用性原则:满足市民多重使用功能技术原则: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保证设计有新技术方面的支持经济型原则:考虑设计改造成本和后期维护养护成本可持续发展原则:放眼未来,空间的可延伸性和能源资源的节约化时代性原则:时代精神,开放包容。三:项目遇到问题与挑战1:对场地提出的要求根据对场地和周边环境的了解,得出对场地设计的具体要求:A:场地是个源,是保证生物安全的一个源,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和建立完整的古黄河生态系统。B:古黄河五期是淮安重要的河道绿地,具有休闲、乡土游憩、文化教育3个层面的城市公共绿地2: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A:如何保护栖息地古黄河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排洪作用,对多种生物具有重要的栖息地作用,如何保护和加以改造利用界限。生态化不仅仅是环境的绿化,成功的生态环境是对环境的自然系统(包括水系的保护,创造有利的动物栖息地,某些植物的“侵略”性)做出科学的分析、保护河培植;B:如何组织基地种植场地位于黄河边上,场地竖向变化影响种植的种类和方式,场地面的如何组织种植问题。C:场地如何服务于人场地区域决定该地块时淮安公共绿地和游览场地及教科用地,场地如何服务于人是又一重大问题。尊重现有自然资源,把人工化的设计手法降到最低;D:如何继承和延续场地文化和历史古黄河是淮安悠久文化历史的传承的区域,古黄河文化和历史如何继承和延续,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任何地方的生态化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本设计一定要强调淮安古黄河地域感。3:设计思路提炼“绿带”----“彩带”项目的现状如果是一条单一的绿带(种植单一的植被,自然的驳岸,人工痕迹,相对野趣)的话,那么通过我们的设计在保证尽量不破坏现有生态的基础上,人工加入户外休憩、配套、丰富植被等等使其变成一条美丽的“彩带”。具体通过以下形式进行操作:河滨之源----良好的滨河自然生态系统;览胜之源----步行尺度的、连续的、丰富体验路径;文化之源----多个延续场地特征的主题节点;配套之源----风格相协调的配套设施成为一大亮点等。在整体绿色植被的大色调下,穿插点缀以上“4源”,使之成为一条美丽的“彩带”。四:景观设计1:总体设计场地基础+人工植被+人工功能点+配套设施+联系网络+……在场地基础上的人工改造,功能设施,配套服务等通过不同级别道路连接起来,使地块鲜活起来。局部透视效果局部透视图局部透视效果图2:整体分析A:道路系统分析整体道路系统根据功能和各个组团空间形式设置,主次分明。地块通过一条10米滨江景观道满足车行和养护车辆行驶的情况,靠近河道一侧设施自行车道路系统。设计一条贯穿场地各个节点的步行道路,宽窄材料变化多样,增加趣味性。B:功能组团分析根据地块属性,在与两端4期6期交接处特色设计,保持整理古黄河的整体统一性,同时2处衔接处也是本地块的主要出入口,也是本地块的主要节点。地块中间设置主入口,起到中心轴的作用,主要以人行入口为主。2端出入口和中间主入口,再通过10米景观道加入其它功能节点,休闲文化主题区,青少年户外活动区,湿地景观保护区,密林种植活动区,市民户外活动区等等。每个功能区域设置根据现状条件进行设置。满足不同年龄层人对户外的要求。功能区域之间灭有明显分界线,各个功能相互穿插,融为一体。东入口效果图观景平台效果图西入口效果图3:其它设计A:竖向设计尊重地形现状,特别是泄洪,水位要求等根据景观设置节点进行针对性的竖向调整。入口与市政结合处适当抬高地面,消除道路和场地过大高差,同时,抬高地面标高保证对设计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需求。局部亲水平台设计至少高于水面0.20M。保证亲水平台水面区域有一定安全距离。B:水净化设计湿地中可搭配种植芦苇、水莲蓬、灯心草、金鱼藻、巨瓣菜、乌菱、水芹等抗污水植物,或引入生物净化船,通过生物净化的方法减少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引入昆虫、鸟类、鱼类等动物生态系统,通过鱼类进一步净化水体,还原水的生物多样性,创造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昆虫、鸟类、风力、流水等自然力量带来更丰富的植物资源,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生态群落,让河水在生物群落生生不息的新陈代谢中保持长久的活力。C:驳岸设计驳岸形式以自然驳岸为主,局部根据功能区域有悬挑平台,已经石砌驳岸,加入水生植物。同时,考虑安全因素,靠近驳岸1-2米水下方设置木桩栏,即使孩子不小心滚入水中,也会被2米处木桩截住,1-2米内水深不超过0.5米,这样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主要断面图1-1主要断面图2-2主要断面图3-3主要断面图4-4D:植物设计在梳理现状的基础上,加入相生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主要景观节点加入观赏性强植物,根据横向和纵向林冠线,加入不同植物,行程错落有致的植被群,通过植物营造疏密对比强烈,达到“密不通风,疏可跑马”效果。结合水质种植水生植物,可以软化驳岸,增加视觉美感,同时也可以净化水质,减少安全隐患。E:安全设计保证水面安全的情况下,一些户外活动场地,以及密林区域的安全隐患都要一一解决,可以加入铭牌、灯光、防护栏、软垫等形式进行保护和提示。F:成本控制本项目属于生态改造项目,根据资金投入情况,可分阶段的改造实施,利于资金周转和生态系统稳定。本项目通过几轮反复设计和调整,实施完毕后达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运营下来没有因为时间审美情趣发生落伍继续改造的多次资金投入浪费现象,成为淮安市民户外游憩游玩新场地。通过以上实际案例可以说明,城市滨水区的改造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城市挖掘潜在价值,建立新形象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发达地区,城市滨水地区的地产价值可达到非滨水地区的3~5倍,在城市发展步入成熟期后,滨水地区的景观价值必将被重新认识。因此,如何前瞻性、全方位地规划与设计好滨江风光带,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与总结的课题。做任何一种设计,对其方法、思路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一些通用设计方法与规律总结更具有普遍性和更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卢方《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设计模式研究》2010.05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