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练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  《财政与税收》练习题吴凯第一章财政概论1.简述财政的含义。2.简述财政的特征。3.简述公共物品的特征。4.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5.简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6.简述科斯定理的内容。7.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8.简述财政的无直接偿还性。9.简述市场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实现财富分配的社会公平的原因。10.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分析1.简述我国将财政支出按照国家职能分类的内容。2.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3.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4.简述瓦格纳法则。5.简述皮库克与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6.简述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7.简述政府对文教科卫干预的原因。8.简述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9.简述基础产业的特点。10.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11.简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2.简述社会保障资金来源。13.简述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14.简述现收现付制。15.简述完全积累制。第三章财政收入分析1.简述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简述财政收入的分类。3.简述预算外收入的内容。4.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5.简述非税收入的概念。6.简述公债的特点。7.简述公债与私债的区别。8.简述公债的功能。9.简述衡量国债限度的常用指标。10.简述公债的偿债的资金来源。第十章政府预算1.简述政府预算的含义。2.简述政府预算的功能。3.简述政府预算的特性。 2  4.简述政府预算的分类。5.简述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6.简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建立的原则。7.简述部门预算的特点。8.简述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第十二章财政管理1.简述财政管理的含义。2.简述财政管理的目标。3.简述财政体制管理的内容。4.简述公平征税的实现方式。5.简述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6.简述财政管理体制的构成。7.简述分税制的含义及其内涵。8.简述分税制改革的意义。9.简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0.简述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完善的方向。11.简述预算外资金的含义。12.简述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的原因。13.简述预算外资金的特点。14.简述绩效评价的含义。15.简述绩效评价的特点。16.简述财政绩效管理的特点。第十三章财政政策1.简述财政政策含义。2.简述财政政策的性质。3.简述财政政策的类型。4.简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5.简述汲水政策的特点。6.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7.简述财政政策的工具。8.简述财政政策的传导媒介。9.简述财政政策的效应。10.简述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效应。11.简述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12.简述货币政策的含义。13.简述货币政策的目标。14.简述货币政策的工具。15.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及其组合模式。16.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的差异。 3  《财政与税收》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财政概论1.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2.财政的特征:(1)公共性;(2)强制性与无偿性;(3)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3.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此外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市场失灵的表现包括:(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2)不能打破垄断,尤其是自然垄断;(3)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4)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实现财富分配的社会公平;(5)不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6)经济波动。5.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就是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政府应对市场失灵领域应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进行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第二,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或将相关企业合并消除外部性;第三,政府承担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的主要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第四,政府消除信息不对称。6.在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私人之间所达到的自愿协议可以使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一致,从而可排除导致外部性存在的根源,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昀适度配置(ParetoOptimum)。7.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公共权力方面,即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费用,国防、外交、公检法等支出需要;二是公共事业福利方面,即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基础科学、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抚贫救济等支出需要;三是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包括各种国有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海港、码头,江河湖海治理,各种水利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等项支出的需要。8.财政的无直接偿还性是指税收的征纳是无偿的,即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其纳税额等值的福利。但从整个财政收支过程来看,财政是具有偿还性的。财政从公众手里取得的收入,又用于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纳税人可享用公共产品和服务。9.国民收入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前者的主体是市场,遵循效率原则,后者的主体是政府。在市场对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过程中,按投入要素多少进行分配符合效率原则,但不能体现社会公平。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昀大效用。10.财政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与经济稳定和发展三大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分析1. 我国将财政支出按照国家职能划分为五大类:(1)经济建设费、(2)社会文教费、(3)国防费、(4)行政管理费、(5)其他支出。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1)作用不同:购买性支出过程中,政府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对全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转移性支出是通过支出过程将政府拥有的的资金单方面转移到领用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则是间接的。(2)遵循的原则和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政府再进行购买性支出活动中,必须遵循 4  等价交换的原则,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转移性支出活动中,政府并没有确定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较难计算,因此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大部分是软约束。(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是硬约束。微观经济主体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交换关系,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是软约束。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包括:(1)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3)社会因素。4.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在分析英、法、美、德、日等国的统计资料后发现,这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无论是在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上都存在着增长的趋势。他对财政支出和政府部门增长趋势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5.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不过,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比如战争,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的税率。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6.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包括:(1)国家的职能及政府活动范围;(2)经济发展阶段;(3)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的方式。7.政府对文教科卫进行干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文教科卫支出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进行直接投资和间接引导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保障。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大对科技方面的支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意义深远而重大。第三,教育是科学技术的源泉和基础。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和源泉。加大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有利于产业结构提升,全社会素8.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1)完善农业基础设施。(2)推动农业科技与教育的发展。(3)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普遍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9.基础产业的特点包括:(1)基础产业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割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性。(2)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基础产业,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具备资本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10.我国的社会保障是一个由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1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第一,行为主体不同。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保险人是国家权威机构。商业人身保险纯粹是企业行为,保险人是保险公司,它讲究“多进少出高盈利”,与投保人保持商品买卖关系。第二,追求目标不同。社会保险以国家的社会政策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保障全社会安定,实现长治久安作为追求的目标。商业人身保险追求的则是利润昀大化,时时处处以赚取昀大利润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第三,实施手段不同。社会保险依法执行,带有强制性。商业人身保险则不同,它纯属商业活动,严格实行买卖自由、等价交换的原则,自愿投保。第四,交换原则不同。社会保险实行的则是互助互济原则。而商业人身保险实行不投不保、少投少保、多投多保的商品等价。第五,保险费的计算和来源的不同。在我国从1996年以后,社会保险的保险费即采取储蓄方式,实施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而商业保险的保险费率,是根据预定死亡率、预定利率、预订营业费用计算得来的,由投保人负担。第六,权利和义务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有关劳动立法中所规定的劳动者应享受尽到了 5  为社会贡献劳动和交纳社会保险费这两项义务,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均等的或相对平均的保险待遇。而商业保险主要依据《保险法》、《企业法》和《合同法》,贯彻的是合同原则。12.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包括:(1)政府财政拨款;(2)受保人及其雇主缴纳;(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4)社会募捐。13.养老保险基金的三种筹集模式:(1)现收现付制;(2)完全积累制;(3)部分积累制。14.现收现付制,亦称“统筹分摊方式”、“现金支付制”、“纳税制”等,它是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先按当年(或近年)某些社会保险项目,所需支出的保险费用加以测算,然后在以支定收原则下,将下一笔费用按提取一定比例分摊到缴费单位或缴费个人。此种方式实行社会统筹,简单易行,不受通货膨胀和利润波动的影响。具有公平为主导的特性,欧洲国家首创后,为各国所普遍采用的传统模式。15.完全积累制,亦称“预提分摊方式”、“纯积累式”、“储蓄制”等。它是以“纵向平原则为依据,在对一些有关人口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费、死亡费、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息率、就业增长率等)进行长期综合预测之后,将被保险人享受待遇期间的费用总和,按提取一定的比例,分摊到整个投保期间,并对已提取而尚未支出的保险金,进行投资运营。这种模式体现了养老保险的储备职能,能使养老保险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但它要求职工从开始工作起,根据规定的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由单位或个人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已后逐年积累,职工到年老退休时,按个人账户积累以年金的形式一次或逐月发给个人,典型的代表国家是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新加坡、英国等。第三章财政收入分析1.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2.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包括:(1)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2)一般财政收入与国有资产经营收入;(3)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3.预算外收入是指按国家预算管理制度不纳入预算计划管理的那部分财政资金,主要是:第一,纳入地方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如工商税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