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1907-(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规划管理(一)规划内容(二)城镇化模式(三)空间管制与空间组织(四)特色自然村保护(五)空间开发控制指标(六)规划主要任务(七)规划编制程序(八)规划数据要求(九)规划专题设置(十)规划指标体系(十一)国土用途结构调整表(十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十三)规划图件(十四)规划文本规划内容1Part 研究重点主要内容实现目标理论思想县域规划1.“三生”空间划定,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区、城镇化地区和永久现代农村地区划定2.建设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快速交通体系和现代化通信系统3.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生产—生活圈1.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2.县域空间分区管制和空间组织3.县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4.县城—镇(乡)—村体系结构5.按城镇/农村发展要求配置相应水平的水、电、路、燃料等基础设施和商贸、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设施1.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促进空间整合及城乡融合发展3.推进“多规融合”或“多规合一”1.城乡统筹发展2.区域综合发展规划镇域规划1.强化镇村功能与空间资源的整合2.人口、产业和土地的集中、集聚与集约发展3.构建地方生活圈4.地方文化、区域景观和美丽城镇特色塑造1.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划定与空间组织2.构建县城—镇区快速交通、洁净水、清洁能源、现代信息网络等系统3.建设干道网、公交网、商贸网、信息网络以及教育和健康保障体系1.现代化小城镇发展基础和环境2.农村城镇化重点和示范区1.花园城市 研究重点主要内容实现目标理论思想乡域规划1.永久现代农业地区划定2.水土自然资源和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3.农村生产生活圈组织4.协调居民点与农地关系1.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永久现代农村地区2.推进“一村一品”“接二连三”的“六次产业”发展3.优化农村村庄空间布局4.农村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和培训体系1.确保农业生产、粮食安全2.农业现代化的永久农村地区1.农业和农村经济村域规划1.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现代农民培育条件建设3.农业经济和乡村发展1.满足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农田建设2.培养现代农民、种养大户和农副产品职业经理人条件建设3.“一村一品”地域特色农业体系4.保育村域自然景观格局和历史记忆与文化传统5.加强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治理1.自下而上解决“三农”问题1.美丽乡村2.魅力乡村规划内容1Part城镇化模式2Part(1)根据县域发展的现状和外部条件分析,在对县域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对县域城镇化特征作出分析和总结。(2)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目的,寻找合理的县域城镇化模式和人口转移路径,综合县域考虑城镇化过程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县域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不同类型的县域城镇化模式外源型发展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推动小城镇工业化和城镇化(区位优势突出/与国际联系密切的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资金密集型)内源型发展模式依靠本地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以乡镇企业和外资产业私有企业为主体,进行本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浓厚传统工业基础的大都市辐射区:温州/苏南模式,劳动密集型)中心地型发展模式以传统型经济为主导,有比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模式(内陆欠发达地区及发达地区边缘区:镇域仍处于极化阶段,工业化水平较低)城镇化模式2Part空间管制与空间组织3Part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       即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二)基本生态控制线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将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各级森林公园、各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各级地质公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坡度大于25°的山地及林地、重点生态公益林(包括重点防护林、重点特殊用途林)、一级水源保护区、主干河流、湖泊、水库、滩涂、沼泽地、主要河湖的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危险区、煤矿采空区等区域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永久禁止建设区。空间管制与空间组织3Part       (三)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       城市弹性增长边界是表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可能扩展范围,具有时效性,会随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但其空间范围应限于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范围内。       (四)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       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是城镇最大可能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也是城市建设用地不得逾越的生态底线,具有永久性,不得任意改动。空间管制与空间组织3Part       (五)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在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基础上,依据城乡规划用地布局的原则,参考用地适宜性评价和现状建成区,划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空间管制与空间组织3Part空间管制控制线包含内容控制强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线刚性控制(实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坡度大于25°的山地及林地刚性控制(实线)一级水源保护区各级森林公园各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各级地质公园各级风景名胜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重点生态公益林主干河流湖泊水库滩涂沼泽地主要河湖的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危险区煤矿采空区刚性空间增长边界线一般农田地区刚性边界(虚线)二级水源保护区一般生态公益林商品林洪泛区退耕还林(草)区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草原治理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土地开发重点区域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土地综合治理重点区域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县城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一定期限内弹性控制(实线)乡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县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刚性规模、弹性边界(虚线)空间管制五类控制线包含的内容及控制强度空间管制与空间组织3Part       空间组织构想:从县域发展大空间入手,明确划定永久现代农村地区、城镇化地区,并构建对外联系的快速交通体系,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方向和影响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现状空间形态和资源特点等实际情况,构建空间结构框架,划定城镇化地区、城乡过渡地区和永久现代农村地区。       用途:为产业布局、用地布局、道路建设等后续规划内容的基础和依据。       永久现代农村地区划定:一是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础的农业地域;二是具备乡或村行政建制;三是经济部门以农牧副渔等第一产业为主;四是区域人口密度较低;五是拥有历史文化名村或传统聚落。特色自然村保护4Part       提炼特色镇、特色村的地域景观特点,分类进行保护引导,提出保护原则、策略及措施。     特色自然村保护4Part原则风貌特色指引整体性核心区:对古村风貌有本质影响的自然地域,严格保护,对建筑的修缮需经过详细的调查论证。控制区:对古村风貌有重要硬性的自然地域,可开发与古村风貌相协调的产业、建设活动,需控制建(构)筑物的风格、材质、体量、色彩协调区;对古村风貌有辅助影响的自然地域,没有明确的界限,防止环境污染,注重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真性物质形态:分类分级保护建筑,修补整合街巷节点、空间肌理、视觉廊道、天际线,增添历史构筑物。新建建筑应融入原有村落肌理,尽可能沿用本土材质和特色元素,保证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人文内涵:保护传统风水文化、氏族文化、民俗风情,延续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古村的历史文脉延续性人是村落历史文化与风貌的创造者,也是继承者,对村落风貌的延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配置相应的设施丰富日常生活,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收入,这都是村庄风貌延续的一部分特色村落风貌控制引导特色自然村保护4Part——水乡型特色村落       维护以水为背景的水乡村落总体风貌       整体上恢复水乡型村落布局,进而调整内部街巷、河道等的组合层次,最后对具体的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形成点、线、面的保护系统,并将恢复与传统地域文化和特色贯穿保护其中       恢复和加强水乡村落水域景观及格局的连续性       水环境治理:既要尊重自然、尊重村落历史文化,还要尊重水乡村落居民的意愿与利益,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水环境问题必须采取不同的科学处理措施。特色自然村保护4Part——水乡型特色村落       保护水环境生态环境:清理河道垃圾与藻类植物、净化河水、打通堵塞河道等,保持水域生物多样性。河道旁的植物种植应选择体现水乡景观特点、居民喜爱的树种作为基调树种,尽量符合水乡植被的空间结构,避免采用大面积几何式的园林种植布局。通过种植绿化的植被,完善生态系统,净化空气。       历史建筑(桥梁等)的保护       建筑风貌保护:注重建筑本身的功能与形式,还包含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人们在建筑空间内外的行为活动等。主要体现为对于历史建筑修旧如旧,不破坏传统村落风貌,同时新建建筑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对于桥梁,应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收集桥梁资料,集结成册,并对重要桥梁进行修复,开展桥梁主题文化活动。特色自然村保护4Part——丘陵型特色村落       保持和完善村庄功能结构       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保护对当地文化有益的历史街区、建筑乃至整体的村庄功能结构。对内,设置沿袭的场所,对外,需要有宣传展示的场所。村内沿袭场所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维护和展现建筑风貌       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历史建筑保存完好的情况下,需配合新建传承中心和展示中心。在没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历史建筑保存下来的情况下,应该根据需求重建相关建筑和场所,同时配合传承中心和展示中心。特色自然村保护4Part——山地型特色村落       保护山地村落聚落形态与格局       保护、织补和修复村落原有的肌理,延续传统格局模式。为满足现代发展的要求,改变现有的外围混乱的局面;针对空心化现象,在原有的肌理空缺处新建建筑,使得村落肌理得到填补和完善。       保护山地山林生态环境       丰富的地形变化、山水相融的自然条件,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强大的生态资源优势,但是资源优势极易遭到建设活动的破坏,且难以恢复、更新,山地山林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协调建筑风貌与自然环境空间开发控制指标5Part政府部门空间开发控制和引导权指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指标开发强度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空间效率功能板块划定,综合考虑项目性质,对土地需求不同的产业门类加以划分,制定不同的供地标准自然资源用地规划调整非建设土地使用管制,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理土地使用指标非农用地析出,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土地利用效率考核指标体系如地均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地均投资(投资强度和密度)、地均工业产值、地均GDP(土地产出效益)等,加大处理闲置土地的力度住房城乡建设建设用地蓝图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边界、建设重点地块划定各类建设用地空间坐标红线管制,规范实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根据规划建设用地的合理标准对用地规模、用地建设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生态环境生态红线(Ⅰ、Ⅱ类)各类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水源保护区和涵养区、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区等)环境容量水、空气和土壤质量环保产业垃圾资源化、静脉产业(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及其园区交通交通运输体系交通网、站场、交通工具能源能源供应体系电力网、燃气和热力供应规划主要任务6Part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规划要求,尤其是约束性指标的分解落实;二是提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目标、重要指标;三是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四是划定国土空间用地分区,制定管制规则;五是进行国土空间要素统筹配置;六是明确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时序安排;七是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加强对中心城区的管控;八是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安排,提出拟推进实施的重大工程;九是指导下位规划,协调同级的相关空间性规划;十是制定近期规划及行动计划;十一是制定并细化完善推进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规划编制程序7Part       一是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主管部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