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构建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融合创新发展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地处孔孟之乡、运河之滨,一校四区,初中部136个班,小学部36个班,现有教职工406人,其中,国家级优质课执教者36人(次),省市级教学能手94人(次),省市级优质课执教者235人(次)。学校先后培养齐鲁名师3人,省市级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49人,正高级教师3人,杏坛名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4人。我校以“秉承儒家文化传统、树立现代教育典范”为办学思想,依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学校积极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强化措施,多元并举,开拓创新,加快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积极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转变,服务于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形成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学校信息化工作融合创新发展。一、确立信息化意识,健全保障机制,推进信息化硬件建设(一)信息化意识到位。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具有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思想,意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中心成员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小组,统筹规划,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我校早在2000年就投资建设信息技术微机网络教室2口,含有120台计算机,开齐信息技术课程,确保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人人一台使用;学校为全体教职工建立网络化微格办公室,实现每人一台办公电脑,全员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走在全省前列。学校领导树立科技更新意识,坚持硬件建设更新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学校班级多媒体从最初的中庆网络终端系统到以屏幕投影为主体的多媒体设备,从电子白板到智能教学一体机,前后更新四代多媒体,确保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适应时代,适应发展,适应教学。(二)信息化建设资金到位。学校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科学预算,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筹备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费用提供了保精品文档.障。目前,我校学校现有微机室10个,学生计算机530台;教室交互式教学一体机设备110套;教师办公用计算机450台;多媒体会议室6个;自动录播室2套;建设现代化校园电视台1套,校园网络中心1处,一校四区校园与教室全覆盖校园监控系统,空中网络直播课堂4间,天文台、天象厅各一套。(三)信息化管理服务到位。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学校于2013年3月成立了信息技术管理科,信息技术管理和教学人员17人。信息技术管理科承担了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涵盖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全面支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各项工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提供保障。二、科学统筹规划,推进教学管理数字化进程,建设数字化校园学校立足数字化校园建设,科学统筹,多措并举,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管理进程,学校于2013年被济宁市教育局评为“首批数字化校园”。(一)校园数字化网络全覆盖。我校现有千兆为骨干,百兆到桌面的光纤宽带网络链接。学校网管中心配备文件、视频服务器等8台,三层交换机10台,网络防火墙1台,各校区校园网高速运行,全校师生可实现外网,内网高速访问。(二)建设学校网站,板块内容丰富。学校于2003年创建校园网站,后于2010年进行升级改版,板块内容丰富,包含校园新闻、党政建设、教学科研、德育天地、国学天地、名师讲堂、部门动态等板块;网站集成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系统、教育办公自动化平台、网络教研平台、课程资源平台、电子图书系统、自动录播系统、校园电视台多种数字化平台,2011年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网站”。(三)构建校园办公无纸化。通过学校教育办公自动化平台,利用其网络化、数字化的特性,方便各科室发布通知公告等,为学校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架构平台,使学校逐步跨入电子化、无纸化办公阶段。(四)教学管理微信化。为方便各科室进行教育教学各类管理,先后建立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附中高新校区、教务处、团委、对外交流中心和小学部等6微信公众号6个,发布公众号图文信息千余篇,浏览量大,关注度高,为教育教学管理和宣传搭建了数字化高速通道。精品文档.(五)网络智能阅卷系统数据化。学校自2015年开始出资建设网络职能阅卷系统,利用“智学网”,在全校所有年级全面使用阅卷系统,从考试命题到教师阅卷,从智能评分到成绩分析,能够实现老师教与学生学各个阶段的动态数据采集与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帮助教育管理者进行高效决策,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学习状况,通过大数据库建立和个性化分析更有利于对学生和老师进行科学性评价。(六)图书阅览借阅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建立数字化图书借阅系统提供了保障。学校建有现代化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百万余册,为方便学生借阅和阅览,学校出资建设数字化阅读机4台,网络电子图书系统1套,实现了数字化图书馆借阅,极大提升图书借阅效率,提高图书使用寿命。(七)学校开通翼校通,实现家校沟通交流数字化。家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便捷沟通、互动,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记录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翼校通”的广泛、深度应用进一步体现“人人通”“班班通”“校校通”的综合效能。三、加强师资培训,制定使用制度,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一)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学校采用“企业培训、学校培训、外出学习、远程研修”四级培训模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包含计算机应用技能、课件制作、微课制作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培训。学校每次更新多媒体后,便邀请对应企业专家进行使用培训,如电子白板和智能教学一体机的培训;学校学科教师之间进行培训;利用暑期网络研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派教参加省市级国家级信息化交流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应用水平得到提升,成为信息化教育带头人。(二)制定实施信息化教学制度。要求教师上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频率要高,不低于课堂教学的80%,信息管理科设计制作了《教室多媒体使用情况统计表》,要求班级多媒体管理员进行统计,每周上报一次,汇总后反馈给相关任课教师,以提高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三)以赛促用。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电教优质课评选、微课制作等活动,提高教师使用积极性。经过学校的一系列培训和活动,我校教师在省市级精品文档.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微课创作、电教优质课评选、全国多媒体信息化评比活动中多次取得佳绩。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三年各级各类全国、省市级信息化活动比赛中,我校有70余位教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四、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教学资源库(一)实现教研管理的网络化。建立QQ学科集备群,学科主任微信管理群,促进一校四区科研、教学一体化,大力推进学科教研中心主题教研和年级集备组的常规教研的双轨运行机制,精准化分析教学问题。(二)借力互联网+,网络教研助推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加大了四校区的网上教研力度,定时在各自校区开展线上的教研交流,如观课评课,主题研讨等,借鉴慕课、微课、创客、翻转课堂、教育云系统等,利用学校网络教研平台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校区的教师资源互补,实行四校区资源共享,2010年被济宁市电教馆评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基地”。(三)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响应国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号召,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我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优课”的创建和晒课活动,由教务处和信息技术中心组织安排,按照“优课”创建要求、技术标准进行录制和后期处理,并组织教师上传优课,近两年被评为市级优课的教师有115人,被评为省级优课的教师有35人,部级优课5人。五、融合创新发展,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空中课堂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号召,在济宁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017年5月积极创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学习型“空中课堂”,建设网络直播教室4间,充分发挥学校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至今已面向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和家长开设网上学习的直播互动课堂,提供专题讲座、学法指导、坐诊式答疑、心理疏导、安全教育等课程390节,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共享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促进家校联系,提升家庭教育观念,共育英才的一种新探索;是对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的新探索。六、开展社团活动,建设创客空间实验室,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精品文档.(一)社团活动引领信息化教育。学校多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电脑作品制作活动、机器人、电脑绘画、动漫制作、电视台、3D打印等社团,在近两年中我校有35人次学生在省市级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我校也先后被济宁市电化教育馆评为“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基地”、“中小学机器人试点学校”、“第七届电脑机器人竞赛暨腾信杯创客节优秀组织奖”,为学校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开创了新天地。“魅力附中”电视台。成立于2013年10月,以“传播校园资讯,弘扬先进文化,记录青春影像,展示附中风采”为己任,坚持“以生动的画面感染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忠实地记录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脚印,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本着“电视台,学生办”的宗旨,指导教师精心指导社团成员参与节目的制作,从栏目策划、采访、主持到摄像、剪辑,都让学生担任主角。同时,定期召开拍摄沙龙,发动大家开动脑筋,精心谋划,巧选角度,创新思路,重点追踪学校中心工作,及时关注校园热点问题。电台小记者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校园,极力挖掘学校的美丽与魅力,传递生活的美好与感动。4年多的时间校园电视台已打造成为学校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现已开设校园新闻、名师讲堂、国学经典、开心剧场、魅力在线、秀出风采、台前幕后等深受师生喜爱的栏目。2016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评为“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目前,我校电视台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宣传的动态窗口,成为学校的新亮点,新名片,新品牌。3D打印社团。由我校热爱3D建模,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强的计算机爱好者组成,成立于2015年,社团活动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2017年,我校组织代表队参加济宁市中小学第二届创客节大赛,学生参加了3D打印类和创意类两项比赛,选手们凭着出色的智慧,前瞻的理念,新颖的设计,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3D打印类比赛中,我校5名参赛选手皆荣获济宁市一等奖;在创意类比赛中,我校3名同学荣获济宁市一等奖;3名同学荣获济宁市二等奖;10名同学荣获济宁市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二)建设创客空间实验室和比特实验室。学校现有物理、生物、综合实践技术等数字科学实验室6个,建设有物理“万物之理科技社团”、“绿光生物社团”、精品文档.航模制作等社团。我校生物学科在2017年11月参加济宁市“小实验家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参赛的14位学生全部获得金奖;12月份参加“全国小实验家比赛”,三人获得全国金奖,一位家长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两位老师荣获“第三十二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辅导员。在济宁市教学仪器站和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积极争取资金150余万元,建设现代化的创客空间和比特实验室。创客中心面积可达到500平米,拓展3D打印、机器人、比特实验室、无人机、物联网、智能家居等课程,打造有学校特色的创客中心,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