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地理科学09344044梁健彬任何一种理论创立,都有其衍生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文章介绍及章节点评:在第一部分中,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仍有理论缺陷。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这些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第二部分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在对唯物史观的阐述中,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另外,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最后,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恩格斯系统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了预测。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读后体会及启示:一、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发展》一书是恩格斯根据自己的名著《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写而成的。写作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消除杜林的影响,促进德国党的健康成长。而深层的蕴意则是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纠正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杜林的思想能在德国风行一时,决不只是德国自身的事情,而是与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混乱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流行息息相关。恩格斯在《发展》一书中,以严谨的逻辑,紧紧抓住社会发展规律这个中心,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一,评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恩格斯指出,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无产阶级思想的产物,它既是对法国启蒙学者提出的各项原则的进一步彻底的发展,又是以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在肯定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批判了他们的历史局限性,指出其所以是空想的,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用唯心史观观察历史,把理性作为衡量历史的唯一尺度,把社会主义看作是绝对真理和正义的体现,脱离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实际,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实现途径。所以,要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必须用唯物史观代替唯心史观,使社会主义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第二,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指出唯物辩证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当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社会历史运动时就会发现,人类的历史除原始社会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阶级之间的斗争则根源于物质利益的冲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整个历史运动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所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运动过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就在于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这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对抗性的,这种矛盾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得以解决。所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而科学的基础。第三,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二是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也使无产阶级更加贫困化。这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容纳不下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属性要求解除私人占有对它的束缚,建立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去认识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这是学习和研究《发展》一书的现实意义。首先,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本质。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垄断阶段,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一是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生产力呈现了较快的发展状态,经济发展出现了表面的繁荣;二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社会生产具有了一定的组织计划性,减轻了经济危机的致命威胁;三是实行高福利、高工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得益于资本主义几百年发展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私人占有关系的束缚,生产力本应有更快的发展速度。所以,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时就会发现,垄断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追求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运转的轴心,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对内必然要不断加重剥削,对外要加紧掠夺扩张。从对内来看,高福利政策固然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相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却使剥削的程度在加重,两极分化日益加剧。从对外来看,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使其不断要求对外扩张,不仅在经济技术上控制落后国家,而且在政治上打着“人权”的旗号,到处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把世界各国都纳入资本主义的体系,以有利于其进行剥削和掠夺。这正是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以战争相威胁,干涉别国内政的根本原因。资本的剥削本性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冲突日趋激烈。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年来经济衰退的事实就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垄断资本主义并不能挽救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所以,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时,不能只看它一时的表面现象,而要认识它的本质,抓住它的本性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在这里剥削变得这样明显,以致它必然要崩溃。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容忍由托拉斯领导的生产,不会容忍由一小撮专靠剪息票为生的人对全社会进行的如此露骨的剥削。”其次,有助于人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同各种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划清界限。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失误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实,无论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都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冲突,并不是像人们原罪和神的正义的冲突那样产生于人们头脑中,而是存在于事实中,实际地、客观地、在我们之外、甚至不依赖于引起冲突的那些人的意志或行动而存在着。”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的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使世界日益走向整体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处在有利条件下的国家在交换中以较少的劳动换回较多的劳动。所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建立的过程,就是两极性的世界分工形成的过程。这种两极性的世界分工决定了资本主义列强不会允许落后的国家充分发展起来,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要以牺牲落后国家的利益为前提。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自1840年后逐步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灭亡的危险促使许多有志之士向西方寻求真理,幻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中国的富强。但是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极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落后国家,以保证它的投资场所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所以,当中国刚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它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就已经消失。正因如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在艰难的境地,中国也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既然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那么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主张,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见,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尽管它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和挫折,但它所取得的成就却是旧中国所无法比拟的,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的独立、富强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强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我们必须同其划清界限,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历史将证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主义将日渐显示出它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固有优越性,向世人表明它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此恩格斯做了最好的说明:“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因而也就是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而要实现这一点,只有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最后,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划时代的历史功绩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指明了道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必定陷入空想,而导致社会主义的失败。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把社会主义置于对资本主义现实分析的基础上的过程。一百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道理的正确性。列宁和毛泽东领导的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向现实的第一次巨大飞跃,这是从现实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中国和俄国革命的胜利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然而,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自十月革命以来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探索的问题。苏东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说明,社会主义如果脱离开它的现实基础,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拿这种空想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就会导致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失误。邓小平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一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所以,在今天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这就是《发展》一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